選固定利率還是lpr加點,看看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懂了!

本篇文章,我們要回答幾個問題。

1、LPR和購房者有什麼關係?

2、LPR是怎麼定出來的?

3、我們該轉LPR嗎?

金融名詞層出不同,從最早的M2,到後來的MLF,又到現在的LPR。

作為一名購房者,我們真的不想了解那麼多專有名詞。

之所以關心LPR,是因為和房貸相關,直接關係到我們每個月的月供金額。


一、【LPR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說到LPR,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基準利率!

2020年之前,我們的房貸都是和基準利率掛鉤的,而基準利率是國家發佈的。


我們可以看下,過去20多年基準利率變化(藍色)。


選固定利率還是lpr加點,看看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懂了!


從大趨勢看,基準利率一直往下走,所以我們的房貸利率也是每年下降的。

為什麼要切換到LPR呢?是因為要推進利率市場化。

簡單來說,LPR不是由國家發佈的,而是交給銀行商業銀行決定。

LPR,又稱貸款基礎利率,是商業銀行對最優質的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

我們的房貸利率,就是LPR的基礎上,加個數字或者減個數字得到的。


二、【LPR是怎麼算出來的?】

本月的LPR是4.75%,就是18家商業銀行共同商量得出的。

這18家銀行,既包括工商、建設等國有大行,中信、民生等股份制銀行,也包括渣打、花旗等外資銀行,甚至還有微眾、網商等互聯網銀行。

具體怎麼定出4.75%這個數字呢?

就是18家銀行分別報個數,去掉最高的,去掉最低的。

然後把所有數字加起來除以16(18-2),就是LPR的數值。

這就是我們購房者看到的LPR,直接和我們的利率掛鉤。


三、【乘除法變加減法的魔術】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有興趣繼續看下去,我們就可以講講更好玩的算術題了!

上海的首套房貸,大部分還是打折的,一般是9折95折。

全國絕大部分地區,房貸都是上浮的,一般是上浮10%-25%不等。

舊標準“基準利率”切換到新標準“LPR”後,乘除法就變成了加減法。

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我們分別以9折貸款和1.1倍貸款為例:

基準利率4.9%情況下,9折貸款就是4.41%,1.1倍貸款就是5.39%。

切換到LPR體系,4.41%就是4.8%-0.39%,5.39%就是4.8%+0.59%。

大部分文章都寫了,要選LPR而不是固定利率。

因為未來是長期低利率,LPR也會走低的。

我們當然雙手雙腳贊成,這是顯然意見的結論。

將來,如果利率定價降低到3%。

按照基準利率乘除法來算,9折貸款就是2.70%,1.1倍貸款就是3.30%

如果LPR加減法來算,3%-0.39%=2.61%,3%+0.59%=3.59%!

看出什麼不對勁了嗎?!

沒錯,新算法相比於舊算法,打折的貸款更便宜,上浮的貸款更貴了!


如果未來利率持續走低,那你現在首套打折貸款更划算,而二套的上浮貸款相比之下要付更多的利息。

而現狀是:除了上海,全國大部分城市的房貸利率都是上浮的。

【怎麼選】


為普通購房者,我們的選項,其實只有兩個 (單選)
0人
0%
浮動
0人
0%
固定
<button>投票/<button>

作為普通購房者,我們的選項,其實只有兩個:


1、浮動

2、固定。

毫無疑問是選浮動!因為長期低利率,LPR也會持續降低!


選擇了浮動,意味著我們未來的房貸壓力也會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