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孩子的“觀念”這麼重要

今天,瀏覽新聞時,無意中看到了馬加爵三個字。聯想起當年和近幾年的一些案件,在我的腦海裡突然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教育是為了什麼?

記得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提及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話題,孩子一切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都是家庭的問題。今天,我就想談談關於原生家庭教育中的一個詞語,叫“觀念”。

原來孩子的“觀念”這麼重要

目前,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著這樣一種觀點:只要是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做家務無所謂。試問,馬加爵也好,藥家鑫也罷,哪一個不都是家人心目中的乖兒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哪一個不是大學的高材生?!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因為他們給社會帶來的是災難。

贅述歷史,史學家司馬光老師著作的《資治通鑑》中提到:在用人的時候叫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以之。何為聖人?德才兼備者,方為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這裡所提及的小人,就是才識淵博,而德行全無者。之前我講過,孩子18歲成年之前的家庭教育非常關鍵,成年後的一些問題的顯現,全都是他在18歲之前家庭和學校的生活、教育中慢慢的積累、沉澱的。這反映出,他們家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教育存在著嚴重的缺失,他本人學習中存在著嚴重的障礙。

這類人在18歲以後,讀了大學,讀了碩士、博士,單單卻因為一點點被別人看作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去殺人,去犯罪呢?分析其原因,基本全是不計後果的“一念之差”!那麼,這種現象就稱之為“觀念”。

說得通俗一點,觀念就是指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朋友可交,哪些朋友不可交。

原來孩子的“觀念”這麼重要

當前的家庭教育,令大部分父母頭疼的是孩子的習慣的問題,有些話反反覆覆的去說、去講,甚至讓孩子自己去保證,但是最後依然做不到。極少數的孩子養成的習慣就是很自覺,這就叫不教而善。這些都不是天生的,這些是觀念的作用,也就是說你在生活當中以無聲的示範教給了他,給了他一種觀念,比如時間觀念、規則觀念。所以這個孩子他很多的表現,實際上就是父母行為的一個體現而已。

所以說觀念是一個很重要的家庭教育環節。另外,家庭教育中還應讓孩子多多的接觸社會,如果他們平時和他人接觸的過少,朋友太少,交流太少,經驗太少,那麼也會導致他成年後情感的缺失。多一些陪伴,比任何東西都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