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比亞迪的求生欲

文|李一帆


3月31日,比亞迪發佈了2019年度財報。

單從賬面數據來說,這份財報並不算好看。

2019年,比亞迪全年營收1277.39億元,同比下降1.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12億元,同比下降42.03%。


中年比亞迪的求生欲


比亞迪將箇中原因歸結為,政策影響和研發費用提高。

和幾個月前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說辭一模一樣。

政策嘛,指的是2019年的史上最狠補貼退坡以及最快國六切換。受此影響,比亞迪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7.39%,為22.95萬輛;電池業務也受波及,裝機量10.75GWh,市場份額17.28%,同比下降約5%。

研發費用呢,則是其中相當一部分花在了軌道交通、光伏電池等目前尚看不到明顯收益的長遠方向。

饒是如此,財報反映出的比亞迪現狀依然有些喪。

16.12億元,創下了比亞迪過去五年來的淨利潤新低。2015年至2018年,其淨利潤分別為28億元、50億元、41億元、28億元。

映射在銷量上,就是比亞迪全球純電動銷量“五連冠”的夢想被特斯拉擊碎,國內電池裝機的市場份額也被佔比過半的寧德時代越甩越遠。

真金白銀落成殘酷的白紙黑字,忽然就讓人明白了,2020年以來比亞迪那掩蓋不住的求生欲是怎麼回事。


旺盛的求生欲

比亞迪的2020年來勢洶洶。

單單一個三月,就貢獻了汽車行業的“熱搜”三連。

一連,弗迪系公司成立。

3月16日,比亞迪宣佈成立5家以“弗迪”命名的全資子公司,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弗迪視覺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

官方說法是,這是為拆分零部件業務、加快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對外銷售。

但更可能的鋪墊是,為了將比亞迪的動力電池業務拆分,作為新的利潤突破口,獨立上市,以籌資金。

這也是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早在2018年就透露過的計劃:2022年前,旗下電池業務獨立上市。我們幾乎可以確信,弗迪系公司的成立,是其獨立上市的關鍵一步。

二連,和豐田成立合資公司。

3月25日,比亞迪和豐田各自持股50%的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宣佈成立。

顧名思義,類似於“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這是豐田在華的第三家合資公司,雙方將合作開發純電動車型以及這些產品所需要的動力電池。

4月2日,官宣公司計劃5月正式開業,2025年前投放中國市場。與此前比亞迪戴姆勒合資公司不同的是,比亞迪豐田的產品將使用比亞迪的技術、豐田的品牌。足見豐田對比亞迪的認可與信任。

三連,發佈“刀片電池”。

3月29日,比亞迪發佈的“刀片電池”掀起了一波血雨腥風。

刀片電池是什麼?下面一個視頻、兩張圖片就能明白個大概。


中年比亞迪的求生欲

中年比亞迪的求生欲


要是還不明白,網上信息已經鋪天蓋地,大家自行搜索即可。

簡單說來,就是比亞迪通過改變磷酸鐵鋰電池的模組結構,提升了電池50%的體積能量密度,讓磷酸鐵鋰電池的續航里程也能達到三元鋰電池的同等水平;同時比起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更加安全。

有多安全?王傳福的說法是:“有能力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裡徹底抹掉。”

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車型將是比亞迪漢,續航600公里,預計6月上市。

同時,“刀片電池”也會和比亞迪其它電池組一樣,面向所有品牌開放銷售。


中年比亞迪的求生欲


所以很明顯,熱搜三連的核心關鍵詞,都是同一個,那就是:開放。

開放零部件、開放e平臺、開放電池——比亞迪想要“走出去”。

2018年的“比亞迪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王傳福就說了,希望比亞迪未來能成為標準化汽車硬件的供應商,所以當即開放了比亞迪汽車所有的傳感器和控制權,只是現在,開放的範圍越來越廣、越來越深。

這背後顯而易見的,是比亞迪越來越旺盛的求生欲。


求生非得已

汽車市場徹底成為存量市場後,2018年、2019年的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兩年同比下滑,所有汽車品牌的日子都不大好過,包括比亞迪。

對於汽車品牌與產品的營銷,比亞迪似乎本身也並不擅長。

曾經的F3堪稱“國民家轎”,2005年一上市就有點叱吒風雲的意思,最得意的2009年直接賣出了24.68萬輛,十年前就能月銷兩萬。

可遺憾的是,然後,就沒什麼然後了。

再後來直到“Dragon face”的概念出來之前,不管是F系列還是王朝系列,單車爆款也算絡繹不絕,卻一直沒形成什麼讓人一眼記住的家族式設計與理念,完全沒有品牌延續性。

所以比亞迪的品牌力,在中國品牌裡一直稱不上頭部。

而其整車業務又會影響到電池。畢竟其它廠商下電池訂單的時候,可不希望競爭對手提前兩三年就知道自己的產品計劃或進程,從這個角度來說,還是寧德時代“靠譜”。

這讓比亞迪愈發腹背受敵,從2017年開始,就在純電動汽車和電池銷量上雙雙失守。

改變,勢在必行。

而開放自己,或許就是最可行的求生方式。


中年比亞迪的求生欲


一方面,開放能讓比亞迪以更高效的方式獲得品牌力。

比如和豐田的合資,與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的豐田技術豐田標不同,豐田願意為比亞迪的技術平臺掛豐田標,本身就意味著對比亞迪的認可。這種“豐田背書”是很多非車迷消費者格外看重的,畢竟大多數人不懂技術。

隨著比亞迪的相關產品逐漸開放,越多品牌選用比亞迪的電池、零部件、甚至e平臺,那些品牌的潛在受眾就會對比亞迪形成新的觀感和認知。久而久之傳播開來,都是無聲的品牌影響。

另一方面,如若電池業務獨立上市,對比亞迪的財報和股票都有好處。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電池業務能在科創板獨立上市,比亞迪首先能從子公司的獨立估值中獲得溢價收益,K線自然變好看;其次,比亞迪一直強調的研發費用過高也能被拆分出相當大部分,財報跟著變好看;再次,萬一電池業務槓不過寧德時代,不掙錢,也不至於讓比亞迪受到風險牽連。

可以說,開放,能讓比亞迪相比其他車企,既做到兼容幷包,又保持個性獨立。


求生的資本


更何況比亞迪恰恰具備這種求生方式的資本。

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開放自己的平臺,更不是所有企業開放平臺就有合作伙伴的。

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我們有目共睹,其業務範圍覆蓋了電池、乘用車、純電動大巴甚至軌道交通。這些都讓人們提起中國新能源,就會想到比亞迪。

在2019年財報裡,比亞迪純電動大巴的業績甚至是亮點之一。2019年,比亞迪向英國、智利、荷蘭、挪威、新加坡、法國、匈牙利、丹麥、加拿大和印度等地完成了電動大巴的交付,並會在2020年繼續拓展海外市場。

在這方面,比亞迪的海外影響力不容小覷。

所以我們看到巴菲特願意投資比亞迪,彭博社選出的“2020年全球30位環保先鋒榜”裡王傳福赫然在列,豐田選擇其成為合資夥伴時也幾無猶豫。

尤其是後者。

豐田為什麼會選擇比亞迪?無非是看中了其在純電動領域的實力。

本來豐田致力發展的是混動和氫燃料電池車,直到去年才推出自己的純電動車專用平臺,相比全球純電動汽車的市場發展來說,顯然有些晚。尤其在中國,這個時間點再去重新開發平臺,時間與金錢成本都不划算。

而比亞迪高度集成一體化的e平臺,給了豐田走捷徑的機會。關於e平臺的具體情況和優勢,我們這裡不贅述,網上有大把的科普。總之,通過這個早已經過無數產品考驗的現成平臺,豐田純電動車的研發週期和產品上新時間將大大縮短。

從這個角度來說,比亞迪徹底改變了曾經合資品牌全部是中方“以市場換技術”的局面。這一次,比亞迪成為了提供技術支持的一方。


中年比亞迪的求生欲


還有熱度現在都沒下來的“刀片電池”,甚至有著比e平臺更多的合作機會。

比亞迪副總裁兼弗迪電池董事長何龍在發佈會上直言:“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在和我們探討基於刀片電池技術的合作方案。”

顯然,比亞迪澎湃的求生欲已經在市場得到了反饋。

過去這麼多年,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銷量規模的領先地位,以及其在“三電”核心、在e平臺上的技術優勢,就是其求生的資本。


中年比亞迪的求生欲


比亞迪這家企業其實很有意思。它一直是中國品牌裡最有性格的那家,從做電池出身,到主攻新能源,從王朝式的產品命名,到中國風的車型設計。從來沒有哪家車企像比亞迪一樣,有一大批死忠“迪粉”,堅信比亞迪將成為市值萬億的全球新能源領軍企業。

站在這樣的角度,我更願意把比亞迪過去略顯失意的兩年看作瓶頸期的迷茫,而如今的全面開放,則是人到中年的覺醒。

在汽車企業終將越來越少的市場環境下,這種開放,可能是未來殺手鐧式的存在。

3月31日,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和免購置稅政策又被延續了兩年,這對比亞迪來說,是一項重大利好。

今年或許是比亞迪求生得生的一年。倘真如此,等到比亞迪豐田步入正軌、弗迪系公司也獨立上市的2022年,比亞迪的財報八成也會更好看。

我相信,這將是一次求生欲的勝利。

中年比亞迪的求生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