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各種類型的茶樹,看看全不全,來了解一下

一,喬木與灌木

這種劃分是目前一些茶書、茶文章中出現的劃分法,實際上作為茶樹都屬於喬木。只是當臺園茶大量出現後,由於在普洱茶原產區內還保存了不少成高大喬木狀生長的老茶樹,兩種茶樹的生長狀態、品質存在較明顯差別,為區分方便人們習慣上把喬木狀生長的叫喬木茶,將樹齡數百年的叫喬木古樹茶,將矮化修剪的、成臺梯狀分佈的叫臺地茶、灌木茶。這不是科學的植物學分類法,是民間習慣性劃分法。

普洱茶的各種類型的茶樹,看看全不全,來了解一下

二 ,放荒茶、荒野茶

特指生長於荒野,人工栽培,但基本沒有人工管理的茶。這類茶有的是數百年前種植後因各種原因無人管理與森林共生,融入莽莽叢林之中,近年由於普洱茶市場的發展,很多已經從森林中清理出來,開始加強了人工管理,這種茶生態好、樹齡長、採擷量少,所以品質相當好。還有一種是幾十年前種植後就基本沒人管理後成小喬木狀生於山野,不修剪。這類茶由於長於山野、採擷量少品質比較好,但由於樹齡短,其內含物質和茶氣等不如喬木老樹茶。近些年隨著茶葉市場發展,荒野茶、放荒茶由於加強了人工管理而改變了生長狀態,真正的荒野茶,放荒茶已經很少了。

普洱茶的各種類型的茶樹,看看全不全,來了解一下

三,喬木老樹與矮化老樹

喬木老樹指成高大喬木狀生長的老茶樹,樹齡多在百年以上。矮化老樹指80年代後為了增加產量、方便採擷而矮化成灌木狀的老茶樹,矮化後由於每年多次修剪讓芽頭增多、產量增大采擷量大必然導致茶葉中內含物質減少 ,茶葉品質下降。如果矮化後還清光森林,施化肥、農藥則品質更差。

普洱茶的各種類型的茶樹,看看全不全,來了解一下

四,野生型、馴化型、過渡型、栽培型

野生型指從未經人工栽培馴化過的野生茶,在普洱茶原產區的高山密林中現在仍有很多野生型茶樹。野生茶由於沒有經過人工馴化,茶葉內保存有較多對人體有害的有毒物質。但由於在一些介紹普洱茶的書籍和文章中把栽培型喬木老樹茶,誤稱為野生茶,結果誤導很多人盲目的採收野茶。

馴化型指茶樹本身是野生茶,但由於毒性不大,生長於村旁,當地人長期採擷製茶飲用,長期的採擷後茶樹的毒性會被分散弱化,其植物生態和製成品保留了大量的野茶特徵,屬於處在馴化過程中的茶樹。這類茶主要分佈在景東、雲縣、鳳慶一帶。

過度型指野生茶向栽培型過渡的茶樹,其植物生態方面仍保留了一些野生茶特徵,但茶樹及成品已經更接近栽培型茶樹,屬於野生茶或馴化型的一代或數代的栽培過渡茶樹。以瀾滄縣幫崴過渡型大茶樹為代表。

栽培型指經過人工多代馴化以後品系相對穩定,製成品已無毒性,適宜人們飲用的茶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