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種小吃製作方法大全(八)

36.苧葉粄

苧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綠常青。苧葉粄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備受客家鄉親和遊子的喜愛。苧葉粄一年四季均可製作,尤以春夏兩季為佳。

製作方法:

1)摘取新鮮雛嫩苧葉,與適量粳米、糯米和水於石臼搗爛、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團;

2)將取適量粄團捏成直徑約10釐米的圓形小塊,放在蒸籠中蒸熟即可食用。也可以油炸,油炸後金黃酥脆,清香甘潤,別有風味。常吃苧葉粄,能耐飢渴、長力氣,除皮膚疾患,強身健骨,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

50種小吃製作方法大全(八)

苧葉粄

37.簸箕粄

簸箕粄是武平客家小吃, 因用米漿均勻攤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餡而得名。

製作方法:

將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舀入直徑約三十公分的圓形簸箕內(現大多數人用的是長方形的鐵板),左右搖動使米漿均勻,再入鍋用猛火蒸。約五分鐘後將蒸熟的薄薄一層米漿揭下,把炒熟的肉絲、韭菜、豆芽、鮮筍、蝦米、香菇等餡放入,捲成筒狀,與油條相似。簸箕粄細嫩可口,多食不膩。

50種小吃製作方法大全(八)

簸箕粄

38.企爐餅

70多年前,梅縣鬆口人用泥土製作的火爐做餅,先在爐下面生起柴火,又在爐上放一張鐵絲網,邊烤邊翻,做餅的時候,要一直站在爐邊,防止餅烤不熟或者燒焦,這樣做出的餅叫做“企爐餅”。鬆口是客家人下南洋的必經之地,因此,企爐餅不僅深深“紮根”在鬆口,更隨著下南洋的客家人漂洋過海來到泰國印尼新加坡等地落地生根,成為華人華僑喜愛的食品。企爐餅的原料和做法跟北方大餅很相似,原料主要有面粉、橙糖、白砂糖、白芝麻、黑芝麻等。

製作方法:

1)將煮好的糖水慢慢加入麵粉之中,再慢慢揉搓,等到麵糰達到能夠用手捏起來拉伸且不會回縮的程度時,面就和好了;

2)將麵糰捏成長條,再均勻地切成比普通包子略小的許多小麵糰;

3)將小麵糰從上往下捲起,用手指按住兩邊,將炒好的白芝麻、黑芝麻填進去,再把口捏緊,朝下,倒放在圓形的企爐餅模具中;又用手掌心輕輕地壓成麵餅。這時麵餅比較軟,還需要在餅皮上刷一層面粉;

4)在電烤具裡刷上一層油,將做好的麵餅放進去,烤約十分鐘,再翻到另一面烤十分鐘,等到兩面烤成金黃,這樣企爐餅就做好了。油只能用植物油而不能用動物油,這樣做的餅營養健康,而且耐放,常溫下保質期可達到三個月。

50種小吃製作方法大全(八)

企爐餅

39.燈盞糕

長汀客家農村每逢年節,家家都要炸燈盞糕食用或送人,城裡則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內加精肉、香菇、冬筍或蔥蒜等餡心。

製作方法:

燈盞糕是將大米和黃豆浸泡後磨成米漿,調入細鹽、味精、蔥花再用湯匙舀到特製的圓勺內,沉入煮沸的油鍋中。米漿在沸油中迅速膨脹成圓球形,很快就熟,至底面金黃時即可,入口酥脆,因其迅速膨脹的過程如同變魔術一般,又稱為“魔術糕”。

50種小吃製作方法大全(八)

燈盞糕

40.算盤子

算盤子,大埔客家小吃。主要原料為芋頭、澱粉,比例為2:1,配料有靚肉碎、魷魚絲、香菇、蝦仁等。

製作方法:

1)傳統作法是以兩份蒸熟的芋頭搗成芋泥配搭一份木薯粉,和水摻合後把開水分次少量倒入木薯粉中,搓成麵糰。搓成條狀,切段,分別揉成小球形;

2)揪下一小塊麵糰,搓成小圓形,用拇指從中間按壓下去,做成算盤珠子的形狀。需要注意的是,按算盤子時,要用大拇指兩面都按,這樣才能保證算盤子的形狀;

3)將算盤子倒入開水中煮,浮上水面時說明煮熟了,撈起瀝乾水備用;

4)五花肉切成肉末、木耳、蝦仁、香菇、豆腐乾等切丁,用蔥頭將豆腐乾爆香,然後加入香菇、芹菜、肉末,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適量的鹽、味精、醬油;

5)將瀝乾水的算盤子下鍋翻炒,一定要放魚露,這樣才能保證大埔的原汁原味,大火翻炒兩三分鐘後散上蔥花即可。

50種小吃製作方法大全(八)

算盤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