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寒食》詩,

是唐代詩人韓翃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因著這首詩,

人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節日:寒食


寒食節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兩天。

在古時,寒食節是非常重要的節日。


寒食節與古人對自然的認識相關。

在中國,寒食之後重生新火,

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信息,

象徵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的開始,

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

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節來源


寒食節也稱“禁火節”,

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習俗。


春秋時期,

“禁火節”成了“寒食節”,

是為了紀念晉文公的名臣介子推。


據說,晉文公重耳在流亡時,

臣下介子推曾經割股給他充飢。

晉文公歸國後,分封群臣,

介子推不願受賞,於是攜老母隱居於綿山。


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

介子推還是不願為官。

晉文公放火燒山,逼介子推露面,

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柳樹下。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

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

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

不生火做飯,

要吃冷食,以寄哀思,

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自此,寒食節一直沿襲。

到唐代時,寒食節成為了全國性的節日。


伴隨著歲月的流逝,

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

介子推也已沉入了歷史長河。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節與清明節區別


在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

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

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

由於寒食節中的主要習俗

禁菸冷食,逐漸被淡化,

寒食節逐漸開始被清明節取代。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節習俗


禁火、吃冷食


寒食節不起火,家家禁止生火,

都吃冷食。

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

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


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中

“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

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祭祀祖先


祭祀掃墓是寒食節的主要內容。

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

到了唐代,寒食掃墓

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活動之一。


寒食節丨一個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節寄語


隨著歲月的流逝,

寒食漸漸被清明節代替。

但是節日本身所承載的情感

卻跨越千年,

從來都不曾改變。


我們依然能從詩詞文賦中,

領略千年前、百年前的寒食風俗

寄託我們對自然的敬畏,

以及深深的追念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