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张辽居首,一人曾投降蜀汉

《三国演义》中,刘备建立蜀汉后所封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由于罗贯中在小说中的重点描绘而为世人所熟知,常被人在茶余饭后谈论。

细数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张辽居首,一人曾投降蜀汉

其实,在曹操麾下,同样有五位作战能力极强的大将。陈寿《三国志》中,将曹操麾下的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五人列为一传,并评点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称为“五子良将”的说法便因此得来。

文韬武略兼备的张辽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阵营中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三国演义》中,张辽为读者所熟知,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张辽与关羽之间的密切关系。曹操击败吕布之后,曹孟德意欲斩杀当时为吕布效力的张辽,不料关羽下跪为张辽求情,愿以性命担保张辽为忠义之士,张辽遂归于曹魏。此后曹操知道关羽、张辽之间关系甚笃,更曾派张辽劝降关羽。

细数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张辽居首,一人曾投降蜀汉

历史上的张辽的确是一位难得的文韬武略兼备,可独当一面的大将,他识大体、知兵法,骁勇善战、指挥得当,一生为曹魏立下众多赫赫战功。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中,张辽是击败袁绍及乌桓势力的主要力量。曹操在官渡之战取胜后,派遣张辽讨伐袁谭、袁绍,攻破邺城,在白狼山之战中大破乌桓。

其后,张辽驻守合肥,与吴国展开决战,逍遥津之战中,孙权亲征出马,张辽以七千人的力量击败十万吴军,一时间“江东小儿,安敢啼哭”。

这两次关键战役,奠定了张辽在曹魏阵营中的地位和声望,张辽的智谋、忠义、勇敢与统领才华,甚至被后人将其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

乐进:曹魏军队中的最佳先锋

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 乐进常常是担任先锋的不二人选。

细数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张辽居首,一人曾投降蜀汉

乐进很早便投靠曹操,他最大的特点便是勇猛与胆烈,官渡之战中,乐进将袁绍大将淳于琼斩首(一说生擒);攻打袁绍、袁谭过程中,他又斩杀严敬;刘备入蜀后,乐进击退关羽、苏非,后来又和张辽、李典一起击退了孙权的攻击。

在“五子良将”中,乐进也是最早封侯的一位。乐进的独立领兵经历不及另外几位大将,但乐进却最擅长作为先锋冲锋陷阵。曹操评价乐进说:“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可见乐进深得曹操信任。

于禁:从假节钺到投降蜀汉

与张辽相似,于禁也是一位指挥才华过人、智勇双全,善于用兵的出色统帅,其军事才华比之张辽有过之而无不及。于禁巅峰之时,官拜左将军,假节钺,拥有生杀大权,可自主发动战争,是三国时期仅有的12位假节钺之一。曹魏阵营中假节钺多为曹姓,于禁当时的威望之高、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细数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张辽居首,一人曾投降蜀汉

只不过——219年的樊城之战,成了于禁一生的转折点。关羽水淹七军,庞德殒命,于禁投降,险些将曹魏逼入绝境。于禁的投降被人所耻笑,曹操叹曰:“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而不如庞德!”

投降蜀汉,成为于禁一生无法抹去的黑点,也影响了后人对他的评价。

最为蜀军忌惮的张郃

张郃同样是曹魏麾下的一员名将,他用兵素以巧变著称,善列阵营、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蜀军尤为忌惮张郃。

细数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张辽居首,一人曾投降蜀汉

张郃最著名的一次胜利,便是228年的街亭大捷,张郃巧妙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大败马谡,迫使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退回汉中,对蜀汉形成重创。

张郃也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位阵亡的将领。231年,张郃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身亡,谥曰壮侯。

有“周亚夫之风”的徐晃

徐晃是曹操颇为倚重的将领。徐晃一生追随曹操南征北战,三国时期不少重大战争中,皆有徐晃的身影。官渡之战中,徐晃先后击败刘备、文丑、韩猛,随后又大破袁谭,白狼山之战中在张辽指挥下大败敌军;樊城之战于禁投降后,徐晃援救曹仁,解樊城之围,救曹魏于危难之中。

细数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张辽居首,一人曾投降蜀汉

徐晃治军严格,生活俭朴,曹操评价其有“周亚夫之风”。

事实上,曹魏之所以在三国争霸中的大部分时间占据上风,与其手下人才济济,且曹操知人善任颇有关系。除了曹氏家族以及和曹家世代亲睦的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淳、夏侯渊等人之外,著名的"五子良将"也绝非泛泛之辈,他们帮助曹操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建立了威望,而“五子良将”的功绩,也被后人所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