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心有明叔一點通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普遍認為他的壯舉是反抗強秦的一種不認輸精神。

荊軻,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他喜歡讀書擊劍,結交名人勇士。

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的失敗原因?

(1)燕子丹的計劃存在戰略性失誤。

燕子丹最需要的是聯合儘可能多的同盟軍,組成統一抗秦聯盟才是正途,而不是押寶在刺殺秦王上。

(2)燕子丹指派的助手,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沒有和荊軻互相配合,敗筆在用人不當。

秦舞陽,戰國時期燕國人,有些名氣,但是一見秦始皇面露恐懼,從而被秦國將領斬殺。太過冒失耽誤了荊軻大計。

(3)荊軻劍術未必精湛。

照理說荊軻劍術肯定高超,可是從《史記》中記載窺探一二。秦始皇有著驚人的敏捷反應和力量,能迅速擺脫荊軻追擊,並在太醫夏無且丟醫箱助力下,秦王拔劍反擊。看來荊軻的武藝不精,沒有快、狠、準的刺殺秦王,從而錯失良機。

個人覺得還是太子丹的計劃存在問題,刺殺在任何時期都是下下策,他應該聯合儘可能多的反秦同盟軍,大家一起商討伐秦,勝算可能更大些!




秦展顏


荊軻,一位慷慨赴難、反抗強暴、同情弱小的俠士,千百年來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利益而赴湯蹈火、義無反顧。很多人認為他劍術不精,在開始沒有直接殺死秦王,導致最終刺殺失敗,但卻忽略荊軻失敗的重要原因是沒有合適的助手。從刺殺前的準備來看,一切都已妥妥當當,唯一遺憾的是在荊軻出發的時候未能等到自己想一同前往的助手狗屠。狗屠的缺席,對於荊軻刺秦來說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荊軻走上刺殺秦王這條路與其說是為了燕太子丹的請求和燕國的利益不如說是為了當時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和自己的英雄夢。經歷了春秋戰國時期大分裂和長期戰亂的老百姓,一直都渴望統一但他們心中的統一不是秦王所進行的這種武力統一,到處血流成河老百姓流離失所。因此荊軻站出來了,雖然他知道這是條不歸路,但為之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荊軻的這種英雄氣概,在大家的送行中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太子丹、高漸離和少數賓客在易水邊送行都是白衣白帽在高漸離“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悲壯的歌聲中,所有的人都汨流滿面。為了百姓和自己的夢想,荊軻走得無怨無悔。

刺秦前荊軻和燕太子丹定下了兩項計策。上策是挾持秦王,讓秦王簽訂契約答應歸還所佔其他六國的土地;下策是如果秦王不答應就殺了秦王給秦國製造內亂。為了計策能順利實現,荊軻還做了下列的準備:一是賄賂秦王寵臣蒙嘉;二是準備了秦王想殺之人樊無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地圖;三是配備了助手秦舞陽和剌殺工具(徐夫人之利匕首)。

從表面上看計策是完美的準備是充分的但從文中可以感受到的一點荊軻對自己的助手並不十分滿意。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這句話就告訴我們荊軻真正希望一同去的人最後沒有按時來太子丹的責備最終使荊軻倉促出發了。作為一個刺客荊軻知道搭檔的重要性。對於秦舞陽,荊軻只知道他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燕國人都稱他為勇士。勇土和剌客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一個真正的刺客除了勇敢以外還要有精湛的劍術、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這些秦舞陽都是不具備的。再加上兩人又是臨時結成的組合,彼此沒有默契。荊軻對這樣的組合是不滿意的,也是沒有信心的,內心深處希望同往的人沒有按時到達早已在西秦失敗的道路上埋下了伏筆。

荊軻等待的這個人是誰呢?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荊軻在燕國有三個好朋友,一個是把他推薦給太子丹而自刎的田光一個是以殺狗為生的屠戶,另一個是善於擊築的高漸離。荊軻與他們志趣相投,心靈相通,內心深處都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田光推薦了他並在他面前自刎了;高漸離被秦始皇看中,最終以雙眼失明之痛換來又一次刺殺的機會卻失敗了。田光可以為這次刺殺提前獻出生命高漸離能夠在時隔多年之後為朋友荊軻之志獻出自己的生命難道作為生死之交的狗屠就不能夠為這次行動付出點什麼嗎?一個長年拿刀的人,又是荊軻的知己作為一個助手參加這次行動應該是最完美的組合至於狗屠的劍術史書無記載但也應該不在荊軻之下甚至很有可能高出荊軻。荊軻應該是一個軍師級人物並且好劍術而狗屠應該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勇土。他的缺席,為荊軻剌秦王的失敗增添了籌碼。

事實證明,荊軻之前擔心的問題還是發生了。秦舞陽的確不是一個合適的助手。秦舞陽有的只是匹夫之勇,他沒有真正的大丈夫之氣。在秦廷上害怕得哆嗦,不僅引起了秦廷上秦王和大臣的警覺,而且也打亂了設計好的計劃,陷荊軻於孤軍奮戰的境地。最終秦舞陽丟掉了性命荊軻也獻出了生命。


歷史365


首先我認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要了解一下荊軻刺殺秦王的原因和經過,再去討論他失敗的原因。

1,荊軻刺殺秦王的原因:



秦國佔領趙國大片土地後繼續向北侵佔土地,到達了燕國南部的地方,而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秦國會攻打燕國,於是找來有名的殺手荊軻,讓他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

2,荊軻刺殺秦王的經過:

荊軻到達秦國後,秦王嬴政接見了荊軻,他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侍衛所殺,這也宣告了荊軻刺秦王的失敗。



現在我們知道了荊軻刺殺秦王的原因和經過後,我認為他失敗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

第一,燕國太子丹本身為了阻止秦國統一的步伐,派荊軻刺秦王這個做法就是錯的,也就是妄想以一個人的力量去改變歷史。



我們從前面可以看到,燕國太子丹看到秦國攻佔趙國土地後,繼續向北到了燕國南部的邊界,便害怕它會侵佔燕國,就想找殺手去殺秦國的最高統治者,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也就是說這個想法從開始就註定了它會失敗。

第二,燕國太子丹派出協助荊軻的幫手秦武陽,讓人一開始就起了疑心,根本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



我們從史書上可以知道,其實荊軻並不是一個人去的,燕國太子丹還給他安排了一個助手秦武陽,但是這個秦武陽一進秦王宮就起了膽怯之心,讓人起了懷疑,讓對方有了警覺性,最後在荊軻刺秦王的時候根本沒有幫上忙。原文如下描述: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第三,荊軻自己本身也有原因,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秦王的實力。



我們前面說了本來刺秦王是兩個人的事,而荊軻的幫手秦武陽嚇破了膽,他還堅信自己可以一個人完成這件事,並且低估了秦王嬴政的實力。秦王雖然剛開始沒有拔出劍來,但是後來當太醫砸中荊軻時,他拔出劍後直接砍斷了荊軻的大腿,後又砍傷荊軻八處。荊軻都這樣了,刺秦肯定是失敗了。原文有如下描述:

軻既取圖奉之, 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第四,其實荊軻自己也說出了另外一個原因,本來是準備生擒秦王,來換取契約的,也就是說他並沒有要殺死秦王的打算。

其實在《荊軻刺秦王》的原文結尾處,荊軻說了他失敗的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剛開始的目的並不是殺死秦王,而是要生擒秦王,原文描述如下: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的原因,無外乎一方面外因燕國太子丹制定的刺殺方案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再加上派出協助荊軻的幫手秦武陽臨陣膽怯,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另一方面內因荊軻對自己盲目自信和對秦王實力的低估,以及目標不明確等造成刺殺失敗。


許家那個人


有這樣一群豬隊友的幫忙,荊軻能夠成功才是奇怪,看豬隊友如何坑的荊軻:

荊軻刺秦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勇士荊軻在六國都害怕秦國的情況下前去刺殺秦王,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荊軻的名字永遠的留在了史書上,受後人敬仰。

荊軻本是一名浪跡天涯的江湖人士,平時喜好交朋友、讀書和劍術,直到後來遇到了燕太子丹開啟了自己命運的轉折,燕太子丹非常喜歡結交英雄豪傑,荊軻作為一個江湖有名之人自然受到禮待。

隨後就是趙國覆滅,燕國處於危險當中,燕太子丹就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把秦國的君王刺殺了,那麼燕國就可以避免禍亂,於是就找上荊軻讓他幫忙,江湖人士最重要的就是仗義,自然就接下了這門差事。但是因為豬隊友的原因最終導致失敗。

首先:漏洞百出的計劃

既然作為刺客,那麼就算刺殺一個普通人也需要一定的計劃,而此次的目標是秦王嬴政,所以計劃應該更加周全才是,但是現在看來,他們刺殺秦王的計劃實在是有些漏洞百出。

刺殺君王,而且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太子丹卻告訴荊軻,最好先劫持秦王,這樣方可讓六國免於戰火,如果劫持不了,那麼再尋找機會殺了他。看似沒什麼問題,但是殿上的守衛和朝堂上的大臣會給你選擇的機會嗎?

讓刺客去刺殺秦王本就是冒著巨大的風險,卻又同時提出這兩種要求,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最終自然會面臨失敗了,如此燕太子丹是豬隊友無疑了。

其次:助手的懦弱

不管計劃是否好壞,總不能讓荊軻一個人前往,於是燕太子丹又找到了一個人讓他跟隨荊軻一塊參與,這裡就不得不說燕太子丹確實有一定的能力,刺殺秦王明顯就是必死的局面,成功,死;失敗,死;但依舊有人願意效命,這個人就是後來跟隨荊軻一塊前往的秦舞陽。

要說這秦舞陽也是實打實的一個狠人,燕國名將秦開是他的爺爺,從十三歲就開始啥人,說他是狠人一點都不為過,各方面都無可挑剔的秦舞陽自然就成為了荊軻的助手,跟隨他一塊前去為燕國謀生路。

秦王聽說荊軻帶著燕國的地圖和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後立馬就選擇面見荊軻,但是誰也沒曾想到,以狠人著稱的秦舞陽在上朝之後突然慫了,連抬頭看下秦王都不敢,於是就問怎麼回事,還好荊軻聰明,說是沒見過大王威嚴,秦王雖然沒有追究但是內心卻已經起了疑心。

於是就讓荊軻拿著秦舞陽手中的地圖上前,原本計劃是兩人一塊上前,但因秦舞陽的臨時退縮所以難度又加大一點,不過荊軻還是上前展示地圖,在地圖展平之後拿出匕首開始刺殺秦王,秦王早先已經起疑,雖然還是驚懼但還是趁機躲過一劫從而沒有讓荊軻成功。

在刺殺的時候荊軻抓住了秦王的袖子,但因兩方都用力過猛導致袖子撕裂,從而秦王繞柱拔劍最終制服荊軻,試想如果之前秦舞陽一同上前,在荊軻抓住秦王袖子使他無法動彈的時候再來上一下,那麼勢必就可以成功,但是奈何緊要關頭卻怕了,雖然可以理解,但是不得不說真乃豬隊友也。

總結

只能說燕太子丹對於此次行刺實在是太過理想化,從計劃就可看出,沒有一個固定的目標而是最好先挾持不行再刺殺,實在是太過兒戲,並且助手的選擇實在是草率,沒有考驗其心志,不然在君王守衛體系尚未完善的秦國,必然會有大幾率成功。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不錯,關注+點贊,就是您對文青創作內容的最大認可,謝謝。


文青聊史


單以刺殺行動而言,不論策劃者和執行者都是“熱血青年”,完全的志大才疏,根本不具備成功可能性。

燕太子丹是刺殺行動的策劃者,他考慮了執行者的執行能力嗎?他培訓了執行者的刺殺過程嗎?他連一次演習都沒有做過,只是道聽途說地打聽一下,就把整個燕國國運完全壓在兩個陌生人身上,能成功才怪。

荊軻的能力在刺殺行動中表現無疑,根本就是個“熱血青年”,藝術範兒倒是挺足,毫無刺客必備的冷靜與技巧。據說秦王和荊軻繞著宮殿大柱跑了好幾圈,直到嬴政拔出長劍砍倒刺客才結束,這不是開玩笑嗎?

高漸離更為不堪,根本不具備刺客基本素質,連膽量都沒有,他只是一個地痞混混兒,街頭打架膽子大,可一看到秦王宮刀槍林立、兵甲威嚴的氣勢,連魂兒都嚇沒了。

最可憐就是那位樊於期了,啥都不瞭解,啥都不問問,就獻上自己的人頭。不過,大概他也知道,自己只能獻上人頭,沒有選擇。問題是,總歸是一死,哪怕是出出主意也是好的。


何處是家鄉


荊軻本身就不是甚麼有執行力的人,行前已經搞得沸沸揚揚唯恐天下不知,失敗也是毫無懸念。這事記載在【史記】中,但司馬遷也承認是聽"當事人"說的,說得繪聲繪色、細節詳盡,然而司馬遷之所以要對此事如此坦承(相對其他也是採集的史料而言是沒有特此聲明的),必定也是覺得不可思議,太離奇了(所謂當事人的記述其實最不可靠,近人治史頗好此道,吾不以為然也),才會告訴讀者這一點。或者荊軻刺秦皇確有其事,但未必如此細節,在這些細節中求失敗的真實原因,恐怕不能作準。同樣疑點重重的,是"鴻門宴"。


TonyDeng


我個人認為這本來就是一場表演,因為穿邦的地方太多:

1.荊軻本人在刺殺秦王前,根本就沒有什麼專業業績可言,史書上並未記載他有什麼成功案例,只是按民間偏方說人有血勇、氣勇和神勇之分,據說他屬於神勇之人。然而燕太子從未考慮過一個合格的剌客是否僅靠勇氣就能完成任務的問題。

2.刺殺計劃擬訂好了之後,就沒見荊軻團隊演練一下,在漫長的等待期中,就算練一下飛刀技術,也應該可以成功了吧?但在那麼近的距離,荊軻追不上秦王,說明輕功肯定沒有,跑步也沒練過,更氣人的是他居然會還投不中,要知道那可是見血封喉的毒刃。稍微擦破點皮也就大功告成,但是,他不但不會暗器,還被一個醫生用藥箱打中,連躲暗器的功夫也沒有。

3.任何一個剌殺計劃,都要求迅速和隱蔽,可這廝不但不迅速,等蓋聶就等了近一年(估計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平時吹牛吹太多,哪知還真有個二貨太子信以為真了)。不但不知道什麼叫隱蔽,還大張旗鼓地在易水河邊開個唱,硬把一首不著調的小曲唱成網紅“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當真把天下人當白痴了?我覺得秦舞陽當時嚇癱在地,可能並不是害怕秦王,而是在執行任務的最後時刻才知道碰上這麼一個豬隊友,完全被氣懵了!

綜上所述,刺殺秦王失敗的原因很簡單:一個白痴的創意和一個傻子的悲劇。


聖谷凡心


有二點原因:

第一, 目的的不明確,造成行動的遲疑。

何謂目的的不明確呢?就是燕太子丹在派荊柯去秦國的目的在“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和 “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這兩者間徘徊。 刺殺秦王本身就是一件極度危險的行動,動用一切的可能來保障尚不能有完全成功的把握, 在行動的目的上就更不該有兩種選擇的猶豫。這種目的上的猶豫,必然將導致荊柯刺殺行動上的遲疑,而給荊柯帶了災難性的後果。《史記》中所記載的一段對荊柯刺秦王的描寫,“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 是從哪裡看出荊柯刺在殺行動出現了遲疑呢? 是這樣的,如果荊柯抱定的是堅決刺死秦王的這種唯一想法,那麼在匕首即將現顯的一瞬間荊柯就能將匕首拿到手,並且一刀刺進秦王的胸膛,在秦王還沒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之前,秦王就已被刺死了,從而完成了這一閃電般的行動。根本輪不到秦王先是大驚,而後又站起身這一系列的反應。一瞬間的遲疑給這次刺秦行動帶了災難性的後果。

退一步說,燕太子丹的“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 這個設想也是根本辦不到的,充分暴露了燕太子丹在政治上的幼稚。太子丹還舉了一個“若曹沫之與齊桓公”的例子,當時齊恆公時齊國的實力和政治形勢哪裡能和現在嬴政的秦國實力及政治形勢相比呢?在軍事實力懸殊這麼大的情況下妄談“信義”,希望秦王能夠講信義,是一種很愚蠢的想法。

第二,荊柯的個人能力有問題。

秦王掙脫後繞著柱子跑,荊柯在後面緊跟著追,繞著柱子跑了幾圈之後,居然沒追上? 荊柯的奔跑速度可是不夠快。秦王撥出劍來之後,回身一劍向荊柯砍去,這時荊柯應該飛起一腳將秦王的劍踢飛,至少也應該來個側閃,然後再刺秦王一刀,那怕只將秦王劃破點皮,也足夠能致秦王於死地了。可是荊柯居然沒能躲開秦王這一劍,被人家砍斷了大腿,緊跟著又連被劈了七劍。由此可見荊柯劍法不夠高超,身手不夠靈活。我們將荊柯來和戰國時另位一位著名刺客聶政來比較一下,可知荊柯在武力與劍術方面很一般。“杖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韂侍者甚觽。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 《史記》

燕太子丹挑選的刺客是要求一種甘願赴死的勇士,其實荊柯只是個很一般的劍客 ,史實上也是這麼記載的。當時和荊柯有過交情的著名劍客魯句踐聽到荊軻之刺秦王,嘆息說:“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可惜他不好好的研究刺劍的技術啊)。


聽山裡的人說


其實荊軻刺秦王的失敗原因不能全怪在荊軻的劍術上,也不能單單說燕太子丹的計劃有問題。荊軻愛好比較廣泛,什麼事都愛學,但是什麼事都又學不精。他的本職本不是個劍客,說他是當時名士或者當時六國的交際草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刺殺秦王成功了,憑一己之力不可能走出秦國。刺殺秦王失敗了,更不可能活著離開。前文說過荊軻是個絕不輕易放棄美好生命的人,所以荊軻聽太子丹這個任務時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然而燕太子丹再三懇求,又加上田光因此時都自殺明志了。

就算荊軻劍術好,他也未必可以刺秦成功。刺殺尤其是刺殺秦始皇這樣兇險萬分的事情,換誰來做都是九死一生,刺殺現場可能隨時會出現各種意料之外的變數,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的失敗都是不可避免的,任何的成功都只是僥倖而已。

不過說起這件事,就能想到一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人,也就是這起刺殺案的謀劃者,燕太子丹,此人實在是魯莽、浮躁、愚蠢、多疑、愛搞形式主義。

太子親,你當秦王宮是什麼地方?刺殺是玩過家家啊?你竟然給荊軻這樣一個不清不楚的目標,先試著劫持秦王,實在不行再殺了他,你當秦王只會乖乖等著協商呢啊?

一群搞政治的理想主義者,腦袋裡裝著天真爛漫的思想,設計了一個漏洞百出的計劃。因為只要秦國人提前檢查他們帶的東西,必然有去無回。


貓耳洞


首先荊軻就不是一個刺客,武藝沒那麼高強,繞柱子跑了半天不也沒追上人嬴政,說明跑的沒人家快,所以這第一點就是荊軻自身問題,刺殺水平有限。

再有更多的問題在於太子丹,說白了就是荊軻的主子燕太子安排有很大問題。太子丹這個人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婦人之仁,不切實際,優柔寡斷。這些個特點造就了他跟嬴政之間差了不知道多少檔,拋開能力不說,就境界差的就不是一點半點。

還有就是那個助手秦舞陽,到了咸陽畏畏縮縮,嚇的直抖,秦王肯定起疑心啊。當然了,這個秦舞陽也是太子丹安排來的,不完全怪他。但是他在咸陽宮的表現,對於刺殺的失敗也是很重大的影響。

歷史的車輪是不斷向前的,秦的統一是必然,時代的發展所致,我們要學會的是順應歷史,而不是螳臂擋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