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樂》王維後兩句怎樣表現田園樂?

Lizhijian1


對於詩句,我們常見的有五言、七言、四言詩,其實,還有一種範式,那就是六言詩。下面我們來一起賞析一下王維的這首《田園樂》。

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閒居

唐 ·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譯文

紅色的桃花還含著隔夜的新雨,碧綠的柳絲更帶著淡淡的春煙。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沒有打掃,黃鶯啼叫閒逸的山客猶自酣眠。

賞析

  詩中寫到春“眠”、“鶯啼”、“花落”、“宿雨”,與孟浩然的五絕《春曉》相似。兩首詩寫的生活內容有那麼多相類之處,而意境卻很不相同。彼此相較,最易見出王維此詩的兩個顯著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繪形繪色,詩中有畫。這並不等於說孟詩就無畫,只不過孟詩重在寫意,雖然也提到花鳥風雨,但並不細緻描繪,它的境是讓讀者從詩意間接悟到的。王維此詩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構圖,而且有具體鮮明的設色和細節描畫。寫桃花、柳絲、鶯啼,捕捉住春天富於特徵的景物,這裡,桃、柳、鶯都是確指,比孟詩一般地提到花、鳥更具體,更容易喚起直觀印象。通過“宿雨”、“朝煙”來寫“夜來風雨”,也有同樣的藝術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礎上,進而有著色,“紅”、“綠”兩個顏色字的運用,使景物鮮明怡目。讀者眼前會展現一派柳暗花明的圖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加上“楊柳依依”,景物宜人。著色之後還有進一層渲染:深紅淺紅的花瓣上略帶隔夜的雨滴,色澤更柔和可愛,雨後空氣澄鮮,彌散著冉冉花香;碧綠的柳絲籠在一片若有若無的水煙中,更嫋娜迷人。經過層層渲染、細緻描繪,詩境自成一幅工筆重彩的圖畫;相比之下,孟詩則似不著色的寫意畫。一個妙在有色,一個妙在無色。孟詩從“春眠不覺曉”寫起,先見人,後入境。王詩正好相反,在入境後才見到人。因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該打掃,然而“家童未掃”。未掃非不掃,乃是因為清晨人尚未起的緣故。無人過問滿地落花的情景,別有一番清幽的意趣。這正是王維所偏愛的境界。“未掃”二字有意無意得之,毫不著力,渾然無跡。末了寫到“鶯啼”,鶯啼卻不驚夢,山客猶自酣睡,這正是一幅“春眠不覺曉”的入神圖畫。但與孟詩又有微妙的差異,孟詩從“春眠不覺曉”寫起,其實人已醒了,所以有“處處聞啼鳥”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懸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鬧”的“鬧”字概括。此詩最後才寫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穩,於身外之境一無所知。花落鶯啼雖有動靜有聲響,只襯托得“山客”的居處與心境越見寧靜,所以其意境主在“靜”字上。王維之“樂”也就在這裡。崇尚靜寂的思想固有消極的一面,然而,王維詩難能可貴在它的靜境與寂滅到底有不同。他能通過動靜相成,寫出靜中的生趣,給人的感覺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詩有意境渾成的特點,但具體表現時仍有兩類,一種偏於意,如孟詩《春曉》就是;另一種偏於境,如此詩就是。而由境生情,詩中有畫。是此詩最顯著優點。

第二個特點是對仗工緻,音韻鏗鏘。孟詩《春曉》是古體五言絕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於孟詩散行,意脈一貫,有行雲流水之妙。此詩則另有一工,因屬近體六言絕句,格律極精嚴。從駢偶上看,不但“桃紅”與“柳綠”、“宿雨”與“朝煙”等實詞對仗工穩,連虛字的對仗也很經心。如“復”與“更”相對,在句中都有遞進詩意的作用;“未”與“猶”對,在句中都有轉折詩意的作用。“含”與“帶”兩個動詞在詞義上都有主動色彩,使客觀景物染上主觀色彩,十分生動。且對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卻又呼應聯絡,渾成一體。“桃紅”、“柳綠”,“宿雨”、“朝煙”,彼此相關,而“花落”句承“桃”而來,“鶯啼”句承“柳”而來,“家童未掃”與“山客猶眠”也都是呼應著的。這裡表現出的是人工剪裁經營的藝術匠心,畫家構圖之完美。對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詩句念來鏗鏘上口。中國古代詩歌以五、七言為主體,六言絕句在歷代並不發達,佳作尤少,王維的幾首可以算是鳳毛麟角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古意新知


花落家童未掃

一夜醒來,花瓣散落滿地,似乎花瓣早就欣喜那泥土的氣息,趁著夜晚的雨水便來到地上,緊貼著泥土,擁抱著那清新的氣息,繽紛了一地,家童還未打掃,也許是懂花瓣的心思,也許是那一地的繽紛甚是喜人,不捨得破壞便留了下來;

鶯啼山客猶眠

黃鶯在四處啼叫,彷彿叫嚷著起床了,天亮了,但聲聲似乎都擾不了睡夢中的山客,他還在酣眠,沉浸在夢鄉,享受著那份舒適與安閒;

前句寫靜景,一地繽紛惹人憐,不捨破壞如此美景,顯示出了詩人悠然自在的狀態,能夠有心情盡情的感受著周圍的環境,感受看到的美好,也看出了詩人心情的愉悅,彷彿那一地的繽紛;同時後一句,黃鶯啼叫,山客酣睡,一動一靜,寫環境的美好,亦寫人的舒適,展現了詩人自身生活的閒適與美好,如此田園生活,自在美好,不驕不躁,平心靜氣,不急不忙,清清閒閒,令人嚮往。


奶茶愛尚咖


《田園樂》王維後兩句怎樣表現田園樂?

寫作序言:

王維的《田園樂》是由七首六言絕句構成的組詩。是詩人寫自己退居輞川別墅與大自然親近的樂趣。也題作“輞川六言”。

一、下面選其中一首,較能顯著地表現《田園樂》的特點。也方便回答上面問題。

《田園樂·其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1.詩句解析:

(1)“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桃花紅色的花朵上飽含著隔夜的雨珠,碧綠的柳樹更是籠罩在清晨的水霧之中。

(2)“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被雨點打落的花瓣灑滿庭園,(清晨)家童還沒來得及打掃;黃鶯在清脆的鳴叫,山客莫被驚擾、還在酣睡。

2.《田園樂·其六》是一首寫“花鳥風雨“的詩。

全詩,讓讀者先見“畫”,後會意。

讀者通過詩中描繪的畫面的直觀印象,品味著雨後的“挑紅”、“柳綠”的自然風景畫面。在雨水的浸潤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依依楊柳,更加色澤柔和,色彩更加鮮明。加之黃鶯嘹亮的歌聲以及雨後澄鮮的空氣中彌散著的花香,使的營造的環境更加清幽宜人。

全詩在崇尚的意境中,並沒有消極悲觀,而是通過動靜相成,寫出鳥語花香的勃勃生機,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受。全詩由景生境,再由境生情,讓讀者在有畫的詩中欣賞著田園的樂趣。

二、《田園樂·其六》王維後兩句怎樣表現田園樂?

1.詩人在詩中,採用大的構圖,並以具體鮮明的景物和細節描繪,為後兩句描寫做了鋪設。

“桃紅復含宿雨”。

表明桃花被雨點打溼了一夜,或被雨點侵打的時間更長,隔夜前的一天?二天?或更多的天數里。那麼,滿地落花、落花瓣,落葉、落枝的,必然是一片狼藉。

“柳綠更帶朝煙”。

雨霧縈繞的柳樹情景,說明柳樹跟桃花一樣,與桃花等同的承受著雨點的侵害。新葉或枯枝敗葉散落一地,也在所難免。

通過桃紅柳綠,所描繪的自然的雨水中的風景景象,無不令人陶醉在田元風光的自然風景的畫面中。

2.後兩句:“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所描繪的田園樂趣。

(1)通過後兩句分析,不難看出:清晨時分,悠閒自在的詩人,起個大早在輞川別墅區悠然之樂地遛彎。當詩人看到雨後滿地的落花落葉的紛亂景象,自然想到家童還沒有起床打掃。那桃紅柳綠間,嘹亮的黃鶯啼鳴聲,似乎己打破這如此清幽的環境。但畢竟空氣是那樣的澄鮮,悅耳的鳥語畢竟不是什麼噪音,所以使得家童和山客還在酣睡之中。

(2)從上述的分析中不難看出,詩人通過:①“桃紅柳綠”鮮明的春天景象。②黃鶯“春意鬧”的景象。

即勾畫出如此清幽的環境,使得人的心境越見寧靜。但另一方面,也描繪出春季的人易犯“春困”(“春眠不覺曉”),即使在黃鶯啼鳴吵鬧的情況下,也能安然酣睡。

從而表現出詩人,生活在一派別有一番清幽、酣恬安穩的田元生活中。

也表達出詩人在追求自然萬物所營造的和諧寧靜的環境中,所享受的那般安祥與自由自在的生活。並在寧靜的生活中蘊含著勃勃的生機。

全詩就是表現這種因自然環境的清幽,而生髮心靜的安寧,而內心的安寧,更使得田園生活更加恬淡寧靜。

內心寧靜田園生活,更加充滿生活的樂趣。


沿流溯源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這兩句話,讀起來有種散漫的感覺,院子也不掃,自己懶得起床。想王維幽居山林,還得通讀他後期的作品。他的這個田園樂,有七首,相互獨立,又都有相通的地方。

開始第一首,他說自己看太多太多高官門戶,一個“厭見”把情緒表達了出來,別人追名逐利,他是崆峒仙人。其實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療愈呢。第二首,別人“封侯萬戶”,還比不上他“高臥東窗”,難道不也是自我慰藉?第三首的時候,就不說過去曾經,也不再和別人比較了,只看自己眼前的風景了。泛舟渡頭的風,夕陽西正如自己,做個漁翁,桃花源一般的生活吧。第四首和第五首,看看眼前的風景,別人都不認得自己這個官,後面再自比顏回和陶潛,我最喜歡這裡的“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一和五的對仗倒是上口明快。觀古人詩云,痘很喜歡和古聖賢做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吧,顏回的陋巷,陶淵明的對門,這位置,棒極了。接下來就是題目中這首了,王維的心態已經沉浸的很好了,悠哉悠哉又何妨,看看風景,睡睡懶覺,滿眼都是愜意。最後第七首心態已經更好了,喝酒、奏樂,挖野菜,搗舂米,生活變得有了充實感。

自己感受,如有偏頗,還請指教。


婀娜小汀


王維的六言絕句《田園樂》共有七首,此處應該指的是其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落花滿地,小小家童還沒有來清掃。黃鶯啼叫聲悠揚動聽,而山中來客尚在酣睡。前文讓我們知道有落花是因為宿雨,家童沒有來清掃可能是因為時間還很早。“花落家童未掃”,一幅花落滿地,清幽恬靜的景象。這時傳來陣陣婉轉動聽的鳥鳴,但是山客還在酣睡,既是所居之處幽靜也是他內心寧靜不受外界影響的緣故。鳥鳴聲更襯托山中的安靜,動靜相宜。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幅舒適淡然的田園畫。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田園樂(其六)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桃花的花瓣上還含著昨夜的雨珠。雨後的柳樹碧綠一片,籠罩在早上的煙霧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灑滿庭園 ,家童還未打掃。黃鶯啼鳴,山客還在酣睡。

《田園樂》是由七首六言絕句構成的組詩,寫作者退居輞川別墅與大自然親近的樂趣,所以一題作“輞川六言”。這裡選的是其中一首。詩中用春“眠”、“鶯啼”、“花落”、“宿雨”捕捉住春天富於特徵的景物,這裡,桃、柳、鶯都是確指。

通過“宿雨”、“朝煙”來寫“夜來風雨”,也顯示了藝術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礎上,進而有著色,“紅”、“綠”兩個顏色字的運用,使景物鮮明怡目。讀者眼前會展現一派柳暗花明的圖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加上“楊柳依依”,景物宜人。

王維曾經在陝西的渭南藍田輞川,就是在今天藍田縣內,置一小居,這成了他晚年退隱生活的地方,他很多的詩作都創作於其間。王維的詩歌裡有很多悠閒的成分,有很多禪意,所以我們要領略詩歌美的時後,更要學會體會詩歌背後的那份寧靜、閒適的情趣。

這首詩像一幅畫,一開頭就把美景展現出來。還有,“柳綠更帶朝煙”也是。詩人捕捉到眼前所能看到的情景,除桃花更紅豔外,還有柳樹也變得更蔥綠了,給人耳目一新、令人稱奇的感覺。

這是前一個晚上因為下了一場春雨所致。變化就是這麼奇特,而欣喜總是這麼及時。

再看“柳綠更帶朝煙”,因為昨晚下了雨,所以空氣裡還瀰漫著一層水霧氣,又因為在山裡,多的是霧靄,這水霧就顯得更濃厚了,就在遠處,沿著山坡升騰而起,於是風過處,煙靄有層次地飄動著。

後兩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掃”,花落,一方面是說桃花落了一地。“花落”自然又是另一個景緻,它並非動態性,而是靜態,是偶爾能看到的而平時不會注意卻一直在發生的微妙的自然現象,當然也是間隔一定的時間再起身一看就感到驚駭的已然存在的美妙的物象。

有些花瓣落了下來,滿地都是落英,可謂繽紛絢爛,畫面著實很美。而且,假如眼前是一片桃林,花海應該還很壯觀,那麼地上就是一片桃紅色的海洋了。

“家童未掃”,為什麼?作為童僕,本來是要早起進行清掃的,但是這裡不比山下,而且主人似乎也不計較,估計小童們都貪睡,這雨後的山裡的春光,空氣更清新,也更潮潤,睡覺遲起,正是山裡生活裡必不可少的一頓享用呢。何況“鶯啼山客猶眠”,不打擾就好。

當然,貪睡的小童是有的,但貪睡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沒有充足的理由。所謂“家童未掃”,在我看來,這家童應該是一個不俗的孩子。

我們想像詩人的身後一定站著一個同樣早起的家童。他耳濡目染,也有很高的鑑賞力,他現在也是一個愛花人,他知道眼前那一片純美的世界,最好先欣賞一番,錯過了太過可惜,而動掃帚清掃掉卻是嚴重的糟蹋。

所以主人站在那裡未動,他也未曾挪身。這時候,他們主僕都沉浸在大自然為他們鋪就的一層絕豔的緋紅之中。他也覺得,現在任何舉動,都是魯莽的,不近人情的,和殘忍的。“不闖入那個世界”,是他也是他的主人的明智的選擇。

確實,美要靠人去領悟,去呵護,越是精細,越是情境化,那麼所獲得的感受就越是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