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父母經常拿告老師威脅孩子?

l林爾枝


從我作為老師和家長的角度來看,拿告老師威脅孩子並不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雖然,可能孩子因為一時的害怕而改變不好的行為,但這對孩子糾正行為、養成習慣並沒有多大幫助。

1.父母的出發點,是想利用老師的權威

當父母有這樣的想法時,已經說明了家庭教育在某些方面效力不足。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權威是非常重要的。此刻不要提什麼“要跟孩子做朋友”這樣的話,做過父母的都很清楚,僅僅跟孩子做朋友是不現實的。

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學會改正錯誤、承擔責任等等,都需要父母中的一個人能夠有一定的“權威性”,這樣的權威不是高壓,而是讓孩子信服、信賴。

當發展到需要拿老師威脅孩子,說明父母已經權威不足。跟孩子相處時間最多的是家長不是老師,所以想要真正地幫助孩子,一定要樹立自己的權威,最基本的是說到做到。


2.告老師變成“擋箭牌”,不利於孩子在校的學習

曾經接觸過一個家長,她兒子在家有點調皮,在學校屬於比較乖巧的那種。孩子很喜歡吃冰淇淋,有一次,天氣不熱,他在家吵著要吃冰淇淋,媽媽對他說:“你知道嗎?你們老師有個望遠鏡,在家就能看到你在做什麼,你現在吃冰淇淋,明天去學校老師要批評了。”

幼兒園的小朋友馬上就相信了媽媽的話,不敢吃冰淇淋。不過,他在幼兒園變得更加安靜了,不敢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跟老師快樂遊戲。當老師叫到他名字時,他會表現得非常害怕,生怕自己犯了什麼錯誤。

也許媽媽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孩子呢?他對老師感到害怕甚至恐懼。

當身為父母的你,想用“告老師”來威脅孩子時,請一定先想想這麼做的後果。


3.找對方法,達到教育目的

比如利用事先約定(跟孩子約定好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不可以),獎懲(做出好的行為可以得到獎勵,做出不好的行為則取消獎勵)這樣的方式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習慣。



綜上,我不贊成父母拿告老師來威脅孩子,鼓勵父母用積極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孩子。(以上答案為原創,禁止抄襲。)


方歆茗用心做教育


回答這個問題,將我的思緒帶回到另一件事。那是2018年的9月1日。放學的時候,依舊有不少聚在學校門口往家長和孩子手裡塞小廣告的來來往往。我放完自己的班級,往校門方向走,看到2個小男生把手中的廣告撕個粉碎互相扔,然後留一地狼藉向2個方向揚長而去。

我攔住起頭的孩子,說:“請你撿起來。”他媽媽上前一步問:“你是老師嗎?”

“我是老師,無論我是不是老師,孩子都不應該這樣做!”孩媽一見我的態度,對孩子說:“這是學校老師,老師的話必須聽,快撿!”

孩子彆扭道:“我們班某某也扔了,他為什麼不撿?”

孩媽說:“我替他撿。”

“不行,你不許撿!孩子對媽媽連拽帶打。”

接著各種情節後,孩子還是撿了。如果我不是老師,抑或不在這個孩子就讀的學校,換來的至少是惡語相向吧。

孩子在公共場合做得欠妥,家長不聞不問甚至縱容的行為不在少數,真正讓我細思極恐的是母子對話的中心——老師的話必須聽。

言外之意是同樣的事情,別人說可以不聽。而我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又說過多少類似的話呢?

你再不吃菜,我給你們幼兒園老師打電話;你再捏葡萄,超市的阿姨說你;你再踢,司機叔叔不讓你下車等等的話。孩子不聽話,借別人的口來說,借別人的形象來嚇唬,我自己也幹過,相信不少人如是吧。

如果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傳遞的信息是要不要撿起自己扔的紙建立在有沒有被老師看到上,要不要玩超市的食物建立在有沒有被超市工作人員發現上,要不要摘花建立在會不會被罰款上。那麼,孩子心中敬畏的又是什麼?

2014年韓國海輪“歲月號”傾覆事件依舊讓人痛心,300多個花季的學生只倖存了72個。韓國民眾被一個殘酷現實所觸動:客輪發生嚴重傾斜後,船上300多名學生中大多數仍然按照船方指示留下船艙中待命,最終與客輪一同沉沒;一些沒有聽從指示的學生反而因此獲救倖存。韓國媒體不禁拷問,災難之後,韓國家長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繼續絕對服從權威,還是按照自己的判斷行事?換到我們中國特色,暫不探討生命代價這麼沉重的話題,而是歸於街頭巷尾滿眼令人頭疼的熊孩子問題,每每灌輸孩子要遵守規則的概念時,是否被我們偷換成要聽命於權力?

當我們教育孩子充滿無力感,想借別人之口時,能不能換成你這樣做的話,別人……辛苦的表達,無論是不亂扔廢物、不大聲喧譁還是上電梯前習慣性地立於側面不堵住門等等。所有規則的根本應該在於不給別人添麻煩,因此自己也會更加方便與順暢,這才是細微處我們應該賦予孩子的滿滿正能量!

關於開學日的事件,孩子和成人的對立點是我們兩個都扔了紙,為何只有我受責罰,這不公平。孩子最終撿了紙,也是因為我承諾會找那個孩子。也許您會說,孩子沒錯啊,的的確確兩個孩子都有責任。那麼,說一件我親歷的事兒吧。多年前,北京坐公共汽車沒有公交卡,還是現金買票,憑票下車。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同行,那天車上的人也不多。售票員遞給乘客票時,不知雙方是誰心不在焉,票掉到地上了。乘客指責售票員不好好遞票,耍態度;售票員反駁乘客不好好接,還惡人先告狀。一車的人看熱鬧,等著誰能有本事讓對方乖乖撿起這張票。我的朋友什麼也沒說,彎腰撿起了車票,笑眯眯地遞給了乘客。許多年過去了,我一坐公交就能想起這件事,

彎一次腰,勝過千言,換來的是別人的尊重與自省。

我們總說,教育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這份影響中,怎麼做比怎麼說重要得多。開學日事件,旁邊看熱鬧的孩子不少蹲下撿碎紙,卻被我喝住說: “你們不能撿,只能由他撿。”回望過程,孩子們在處理問題時,比我們成人通透善意得多。如果當不相干的孩子們蹲下撿紙時,我也默默地蹲下撿,想必對這對母子的觸動會大得多。

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我們的目的都不是顯示權威和懲戒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完善自己變得更好,可是走著走著,我們會忘記初心。僅以此文,提醒那個迷失的我。


今朝雲說教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請你先看看下面兩個場景是否很眼熟?

【2】“不聽話,讓警察抓你!”

這兩句話貌似當時可以“制住”孩子,臨時可能會起到那麼一點點作用,可副作用是什麼呢?

(1)前者,當孩子以後生病真需要去醫院時,孩子一見白大褂就哭得撕心裂肺,若碰上打疫苗像上刑似的,一家人圍著按手、按腳、按身子,急得團團轉,折騰一身汗,末了家長跟親友提起時還當笑話地說“這孩子怕打針💉!一個人捉不住他!”

其實打針是有些不舒服甚至會有點疼,但是殊不知,你不斷的恐嚇放大了這份不好的體驗感!於是本來一個家長帶孩子可以解決的事情變成了非家屬團不可以!以至延伸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孩子在生病、體檢時吃藥、打針不配合。甚至有的孩子再大一點時,本來身體有些不舒服但由於怕打針吃藥而忍著不說,耽誤了病情……

(2)後者呢,孩子被嚇大了,平時路上遠遠看見警察就繞著走!你笑著覺得你的話管用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孩子真遇到了危險,遇到了壞人,很有可能哪怕警察從他身邊經過,他都不敢求救!!!

再回到你的問題上來!拿告老師威脅孩子?很好!久而久之,“告老師”就意味著可能在學校裡被批評,慢慢的,老師在他心目中不再是和藹可親的,學校也不再是嚮往的地方了…好吧!孩子因為不喜歡這個老師而不喜歡這門課了,甚至直接不喜歡去教室、不喜歡去學校了…厭學的種子就這麼被你灌溉地發了芽、開了花……

所以,請收回你引以為傲的小法子,不要把老師、醫生、警察妖魔化,讓孩子正視問題,積極引導好過負面的恐嚇!





夕加夕的vlog


是下下策,你能不用就不用。當然,把孩子在家的不足或缺點與老師溝通,協商解決辦法,不能算告狀威脅。父母也是孩子教育管理老師,如果到了這種地步,說明家長黔驢技窮了,教育失敗。依靠老師恐嚇教育管理,差不多是零效果,甚至負效應。教你辦法:與其告狀,不如請教老師,改善你的家教方法,老師、孩子、家長開誠佈公,一起反省問題、解決問題,一定能有好效果!


老梁談家教


父母經常拿老師危脅孩子本身是無能的表現,更有甚者,“老師你替我管管吧,我管不了,一說他就犟,再說他就戧”“老師他聽你的,我的話他啥也不聽,你說說他”,在家長印象中 ,老師是無所不能的,學生在老師面前是隻貓,乖乖聽話。在家長面前是隻老虎,天不怕地不怕 ,要想降伏老虎,只有找老師這個武松。這也是家長實在沒法,拿老師這個神唬唬看,不一定靈驗,學生的法力在增長。家長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老師的權威至高無上。在學生心中,家長話可不聽,老師的話就是聖旨。在家裡什麼活都不幹,可老師交待的他比誰幹的都歡,老師權威是建立在一視同仁基礎上,在學校裡都一樣,無特權平等,人家能遵守的你必須遵守,不管你在家裡多頑劣,無法無天,有時規則老師也無法逾越監督執行,一個學生高抬貴手,另一個學生會問,為什麼他這樣?挑戰你的權威。

二家長的放任遷就。誰家的孩子誰不疼,但不是無原則,一些基本的規則禮儀讓他敬畏遵守,對大人敬重,而一些家長挑唆叫人家小名,結果孩子膽量大了,自己家長姓名也敢叫,孩子犯了錯誤,糾正而不是袒護,作業不寫家長替寫,或者找藉口糊弄老師,瞎話編多了就成了習慣了。家長的責任不可少,到最後連家長不放在眼裡,糊弄過關,不能說不是家長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想把鍋扔給老師,老師也不是神,也只能試試啊。

家長應該換一下思路。

一耐心地和孩子溝通。不要急,慢慢地,學老師那樣有耐心,知道孩子心裡想法,不強迫,用大道理說服,讓孩子慢慢改變。

二設身處地為孩子想。角色互換,不要一昧地大聲訓斥命令,必須聽你的,孩子逆反心理比較重,不走極端,商量著來。

三不縱容。愈是自己孩子愈嚴格,一些壞的品性都是大人慣出來的,小時偷針大時殺人,不可不引以為戒。

管孩子時從自身做起,大人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嚴傳身教,有家教的孩子都是家庭薰陶的。交給老師只能管一時,而管不了一世,家長還是責任重大,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樹個標杆,樹起權威,比交給老師好多了。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物理提高一點點


首先可以肯定經常對孩子說這樣話的家長對自己孩子平時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孩子習慣養成教育不好,而且家長很多時候教育孩子不聽。記住凡事過猶不及,對於孩子的教育,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同等重要,不要覺得孩子教育學校是最主要的。

其次希望家長也要學習心理學,尊重孩子陪伴孩子身心的成長,不要用自己心裡的尺寸去丈量孩子,發現孩子存在問題,要有耐心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面對,和老師能及時就孩子的問題及時溝通。


幽谷之木桃


拿老師威脅孩子,效果是一時的,用多了適得其反。

家長拿老師說事,說明家長在孩子心中已無敬畏可言。因為孩子身上已經有了不少的毛病和缺點,一味地依賴老師來改變孩子是不現實的。

在學校,孩子的任性可能有所收斂,因為畢竟是在集體場所,受自尊心的驅使,孩子不會表現太過分。但教育孩子不是單方面的,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時下的社會一直對教師抱有成見,網絡上無時不刻充斥著對老師的指責和謾罵,這不能說對孩子沒有影響,久而久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打了不少折扣。

教師地位不高,收入不高,對於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來說,很難讓其對老師產生敬畏,老師管教的執行力也會下降。

因此筆者建議:面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表裡如一,不要一方面孩子不聽話時以老師威脅孩子,一方面又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是,試想,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可取嗎?


旋律2020


這本身就是無能的表現,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只能適得其反,既引起孩子的逆反,又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