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鬆

李如松,一個歷史上不太顯眼的名字,由於其生活年代和頗不被文官青睞的個性兩方面原因,他是個註定不會經常出現在史書上的人。

明朝享譽後世的著名將領,主要集中在洪武、永樂和崇禎年間,由於中期沒有大戰,所以因為歷史機緣,並沒有井噴出一大幫能征善戰的猛將。而李如松恰好就生活在這一年代,可是即使在這一時期,他的仍然沒有能夠獨享光芒,而是隻能被差不多時代的戚繼光和李成梁所掩蓋。

沒有辦法,畢竟戚繼光註定了名垂青史,而李成梁橫掃女真和蒙古,戰功赫赫,李如松一個後輩,只能往後靠靠。

“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松

李如松


“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松

但是這並不代表,李如松的能力和功績就小於上述二人。

李如松,真正的高幹子弟,當朝一品,名將李成梁之子。自小從事軍旅,驍勇善戰,曾得明朝神人徐渭傳授兵法數載,深得徐渭兵法真傳。

許多人混跡官場,苦熬資歷,多年不得晉升,若是看了李如松一生仕途經歷,估計得被氣死,李如松自出仕開始基本就是兩年一小跳,三年一大跳,不僅是因為家世好,更重要的原因是,老闆萬曆皇帝非常喜歡他。

三十四歲,便擔任了山西總兵,相當於省軍區司令,省總兵官本就是正二品官職,而且山西地處邊疆,屬於戰區,所以山西總兵職位比其它省更高。三十四歲,便已經官居二品,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卻不得的好事?

萬曆皇帝是個歷史上比較奇葩的皇帝,連喜好都不同尋常,他不喜歡所有老派的武將,比如運籌帷幄的譚倫、百戰百勝的戚繼光還有鐵騎無敵的李成梁。卻是偏好桀驁不馴,尚還年輕的李如松。

可能因為李如松像是一匹不被馴服的烈馬,器宇不凡,所以更受萬曆青睞吧。

萬曆有多喜歡李如松,喜歡他的桀驁,喜歡他的直接,喜歡他對待將士的苛刻,也喜歡他對於敵人的狠辣。不僅連連給李如松升官,還特地安排保護他,有什麼好事都想著他,更是完全忽略所有言官和文官對於自行其是的李如松的彈劾。十多年來,關於李如松的彈劾不下數百本,但是李如松的官位卻越升越高。

當然,李如松也拿出了相應的戰績,回報了萬曆無條件、無理由的偏愛。

李如松一生經歷了兩次大戰,一次是成名之作,另一次是巔峰之作。

“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松

寧夏之戰

李如松成名之作,萬曆三大徵的第一徵,乃是平定寧夏哱拜父子勾連蒙古的叛亂。萬曆二十年(1592年),寧夏兵變,相鄰數鎮都相繼發生動亂,震驚了整個西北,連懶惰的萬曆皇帝都為之震動。

朝廷派出多路大軍對叛亂者進行圍攻,卻毫無進展。連後來的抗倭名將麻貴都望城興嘆,束手無策。萬曆更是少有的生氣了,派出了自己最為信賴的人,並提升其為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

正當朝廷大軍舉步維艱之時,這個時候,天命之人來了,他驕傲地來了,他目空一切、眼高於頂地來了,他滿口粗話,罵罵咧咧地來了。他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所有部將和統領開會,開會就只有一個主題,罵人。

李如松在會上逮誰罵誰,一個四十出頭的人,一個未經歷過大戰的愣頭青,一個從未統領過這麼大規模的軍隊的菜鳥,對著一幫身經百戰老將破口大罵,罵得帳下所有人都義憤填膺,都敢怒而不敢言。

對於李如松而言,若不是你們這在座的無能,老子也不至於跑這麼遠,來這大西北喝沙子,不罵你們罵誰。

但是,暴脾氣的李如松對於打仗,也是個精細之人,罵完之後,就開始巡視戰場,轉了一圈之後,回來就在一幫百般不服的老將面前安排任務。李如松總結,此戰的關鍵在於能不能破城,只有讓將士們衝進城去,才能破城。既然不能從城門攻進去,那就從城牆上爬進去唄,架雲梯不行,又沒有臺階,那就修一個臺階嘛。

於是李如松安排將士們準備沙袋子,往城牆下堆。很快一道直通城牆上的人工臺階就建成了。大軍開始向城牆上猛攻。可是城內的哱拜絕非無能之輩,內有精兵把守,外圍還有蒙古騎兵遙相呼應。哱拜集中所有精兵在城牆上與李如松部進行了一場血戰,經過一場長達一天多的血戰,雙方損失都極為慘重,驕傲的李如松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果斷退兵了。

只是打了個平手的李如松這次沒有罵人,而是在休戰期間又繞著寧夏城外走了兩圈。然後腦子一轉,一個鬼魅的陰笑之後,隨即回營,召集所有部將開會。不顧帳下所有部將奇怪的眼神,當即下令改變戰略,掘開黃河,水淹寧夏城,圍點打援,兩面開花,然後有罵有笑的指揮著諸將,令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

這一正確的戰略,很快就得到了印證,麻貴等將領很快掃平了周圍的蒙古外援,而大水灌進寧夏城,城內一片汪洋,時至農曆九月,北方陰寒。將士百姓皆苦不堪言,加上糧草盡溼,城中開始有了動亂。而城牆被大水衝擊日久,也漸漸有了裂縫,開始坍塌,寧夏城被破,指日可待。

九月十六日,寧夏城牆坍塌,準備萬全的李如松高頭大馬,立於大軍之前,揮著馬鞭,朝著身後諸將罵罵咧咧。然後仰天一呼,長鞭一揮,憋屈了四個月的明朝大軍個個雙眼冒光,奮勇當先,一鼓作氣便衝進了寧夏城。

哱拜自知無力迴天,率部投降於李如松。李如松坦然接受了投降,罵罵咧咧的檢閱了投降的軍隊,然後陰笑了一下,唸到,現在投降,早幹嘛去了,晚了。隨即盡滅哱拜族,這一舉動令那些日日被罵的將領們毛骨悚然,殺伐如此決斷,簡直就是個魔鬼,情形自己還好與他是一夥的。

但是自古以來,殺降不降,殺降的名將幾乎都不得善終,白起如此,項羽如此,常遇春如此,而李如松之後亦是逃不脫這樣的命運。

李如松巔峰之作,李如松之所以能名垂青史,躋身歷史級別的名將行列,主要在於其主持的第一次朝鮮抗倭戰爭。

“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松

遼東鐵騎

“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松

攻破平壤

萬曆二十年,是個多事之秋,西邊的寧夏剛平定完,東邊的朝鮮又開始鬧騰了。日本歷史上戰國三傑之一的豐臣秀吉繼承了織田信長的遺風,名義上重新統一了日本。古往今來,但凡野心之輩必定是得隴望蜀,日本區區島國,偏居東洋火山地帶,料想在冷兵器末期發展上限有限,於是便開始將目光放在了西邊廣袤無垠,人口稠密的東亞大陸。

由於朝鮮在有明一代深受明朝的影響,也深受明朝的庇護。政治鬥爭頻繁,而軍事鬥爭全無,近兩百年來,國家軍事荒廢,於是豐臣秀吉派出手下十多位身經百戰的名將,由小西行長統領,總共近二十萬大軍入侵朝鮮,打算以朝鮮為跳板,進而與明朝一較高下,最好是獲得大面積土地和人口。

朝鮮養尊處優的軍隊面對日本身經百戰的大軍,自然一觸即潰,然後一潰千里。最後朝鮮八道頃刻間淪陷七道,王京被攻破,朝鮮王申請前往東北避難。

對於朝鮮局勢,大明朝中大臣爭論不已,多數人認為沒有援助的必要,特別是在祖承訓的三千兵馬大敗而歸之後,朝廷內部和談方案佔主流。但是高瞻遠矚的萬曆皇帝卻認為該打,於是下令派兵援助朝鮮,至於統帥嘛,那自然是萬曆最心儀的大將,剛在寧夏立下大功的李如松。

於是乎,在西北剛打完勝仗,還沒來得及慶祝的李如松就被任命為東征提督,率領四萬兵馬入朝。

面對兵部的催促,李如松卻毫不所動,高傲的提出要求,需要三月之後才能出征,因為他要等一支隊伍的加入。這一舉動令朝廷譁然,文官挾制武將的傳統已經根深蒂固,李如松卻敢虎口拔牙,不聽調遣,一時間朝廷沸沸揚揚,言官奮筆疾書,文臣痛心疾首。

“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松

李如松入朝


“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松

壬辰倭亂


但是,可笑的是,最後卻都不了了之。因為萬曆喜歡李如松,所以誰都告不倒他。而且萬曆明白,李如松絕不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人,他這麼做就一定有他的道理。至於言官們,萬曆早已深惡痛絕,打仗靠嘴是打不贏的。

也正因為這種種,導致李如松在文臣們眼中印象極壞,而史書是文官寫的,所以李如松的光榮事蹟總是譭譽參半。

言歸正傳,李如松最後還是統帥四萬餘人,在朝中大臣鄙夷的眼光中,雄赳赳氣昂昂地殺進了朝鮮。面對朝鮮王對於李如松所帶兵馬過少的質疑,李如松應對以桀驁,目空一切,便投入了對日作戰當中。

日本陳兵近二十萬,雖然兵力分散,但是總體兵力是李如松的四倍有餘。

李如松面對日本軍隊分散,據城而守的特點,果斷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率領大軍,直接撲向朝鮮北方大城平壤。

收復平壤之戰,李如松一舉成名。

平壤是一場苦戰,因為平壤乃是朝鮮大城,城高且堅固異常,李如松面對這種情形,也無計可施,只能強攻。明軍在大量火炮的掩護下,一次又一次地攻城,最終還用上了紅衣大炮,而李如松也在此戰中險些受傷。

最終,經過一場血戰,連續攻破平壤幾座大門,明朝大軍直入平壤,小西行長驚慌失措,只得困獸猶鬥。李如松先是用火燒,而後故意放日軍出城,而後在必經之路上設伏,大敗日軍,殲敵一萬五千,小西行長只帶著少量部隨逃生,而明軍傷亡不足兩千,戰死不足八百人。

平壤城破,舉世皆驚,日本大軍更是為之震動,畢竟小西行長所統帥的是日本最精良的部隊,面對李如松差點被全殲,於是日軍開始戰略性撤退。

而李如松憑藉大破平壤之勢,率軍趁勢南下,一路掃平開城等重地,兵鋒直指王京(漢城、首爾)。

王京收復戰,是李如松另一場對日本的大決戰。此戰真正的交戰過程,是碧蹄館血戰。

碧蹄館是位於漢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個驛館,因為李如松的到來,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地方,成為世界戰爭史上一個較為著名的地點。

先是遼東鐵騎3000人由查大受統領,為前軍探路的哨兵,與日軍小股部隊在碧蹄館以北遭遇,查大受率軍大破日軍,趁勢一路南下,抵達碧蹄館。而日軍加藤光泰誤認為查大受率領的是明軍主力,於是也集結了日軍主力近四萬人在碧蹄館嚴陣以待。

很快,日軍就包圍了只有3000鐵騎的查大受,雙方苦戰一個晝夜,不分勝負。但是明軍明顯人少,劣勢較為明顯,很快便陷入頹勢,而統領中軍的李如松到了查大受與日軍遭遇戰的地方,發現了戰場痕跡,於是率領部隨兩千人,一舉南下。

而且還分兵兩路,一路由自己率領一千人先行,另一路由副將率一千跟進接應。

李如松到達碧蹄館,發只見三四萬日軍圍著只有三千騎兵的查大受猛攻,想都沒想,便率軍衝進了包圍圈。

“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松

李如松血戰碧蹄館

這下雙方都傻眼了。查大受初時見主帥來救自己,還挺高興,但是晃眼一看,李如松身後就帶了一千人,不由得氣不打一處來,畢竟查大受自己戰死了沒有關係,你李如松身嬌肉貴,家族強大還備受皇帝喜愛,若是陪自己戰死了,查大受死都不得安生。而日軍更是傻眼了,本來面對查大受這隻小魚,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是萬萬沒想到,從天而降了一條大魚,對方主帥李如松來了,擒殺了他,那不得在日本國內被捧上天啊!

但是李如松可不是一般的魚,至少是條鯊魚。面對日軍主力部隊,人數極度劣勢的李如松毫不膽怯,立馬就率領鐵騎左突右殺,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攪得日軍不得安生。

雙方又鏖戰到了晚上,李如松副將率領的一千軍隊終於趕來,從側翼發起了進攻。李如松趁日軍慌神之際,率軍從中間突出,日本誤以為明軍主力趕到,亦是不敢戀戰,李如松就這樣大搖大擺的從碧蹄館日軍苦心設計的重重包圍圈裡逃了出去。

此戰,雖然明軍在結果上算是失利,但是從過程看,應當是全勝。以損失一千人的代價殲敵三千餘人,並且打破包圍圈,全身而退,並且威震日軍,使得日軍龜縮而不敢出戰。

碧蹄館之戰後,日軍近十餘萬人龜縮在漢城及周圍,面對三萬餘人的明軍,卻不敢出戰,雙方在漢城對峙。李如松仿造曹操當年夜襲烏巢之計,在夜襲龍山之戰中,一舉燒燬龍山大倉所有糧草。日軍糧草不濟,只得與明軍和朝鮮議和,縱軍南向撤退,李如松趁勢收復慶州。

自此入朝對日作戰的第一階段告終。李如松率軍入朝4個月,面對四倍於己的日軍,除全羅和慶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區為日軍所佔領外,其餘五道全部收復,平壤、開城、王京三都全部收復。

“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將李如松

明軍火器

其後五年,李如松在遼寧總兵任間,率軍3000被數萬韃靼騎兵包圍,力戰而亡,終年五十,自此一代驍將隕落,萬曆為此哀痛不已。

李如松一生,特立獨行。為人絕不與人為善,桀驁不馴,高傲自滿,而且極為自負。但是無奈,其個人實力太過強大,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幾乎以一己之力徹底扭轉朝鮮戰局。所以因為如此,這些缺陷反而助長了其個人魅力,李如松因此而被後世許多人讚譽和欣賞,其不幸馬革裹屍,也讓後世為之惋惜不已。

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諳兵法,奇正相輔,一往無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計有梟狐之謀,平壤攻堅戰石破天驚、碧蹄館遭遇戰打得氣壯山河、龍山奇襲戰一劍封喉。儘管五年之後,是麻貴將日軍趕出了朝鮮,但是論及破虜之功,首功仍是李如松。

對於這個桀驁不馴之人,我們只能總結為“有實力的驕傲叫做自信”。不拘一格者,敢為他人不敢為之事,終成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