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李如松,一个历史上不太显眼的名字,由于其生活年代和颇不被文官青睐的个性两方面原因,他是个注定不会经常出现在史书上的人。

明朝享誉后世的著名将领,主要集中在洪武、永乐和崇祯年间,由于中期没有大战,所以因为历史机缘,并没有井喷出一大帮能征善战的猛将。而李如松恰好就生活在这一年代,可是即使在这一时期,他的仍然没有能够独享光芒,而是只能被差不多时代的戚继光和李成梁所掩盖。

没有办法,毕竟戚继光注定了名垂青史,而李成梁横扫女真和蒙古,战功赫赫,李如松一个后辈,只能往后靠靠。

“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李如松


“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但是这并不代表,李如松的能力和功绩就小于上述二人。

李如松,真正的高干子弟,当朝一品,名将李成梁之子。自小从事军旅,骁勇善战,曾得明朝神人徐渭传授兵法数载,深得徐渭兵法真传。

许多人混迹官场,苦熬资历,多年不得晋升,若是看了李如松一生仕途经历,估计得被气死,李如松自出仕开始基本就是两年一小跳,三年一大跳,不仅是因为家世好,更重要的原因是,老板万历皇帝非常喜欢他。

三十四岁,便担任了山西总兵,相当于省军区司令,省总兵官本就是正二品官职,而且山西地处边疆,属于战区,所以山西总兵职位比其它省更高。三十四岁,便已经官居二品,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不得的好事?

万历皇帝是个历史上比较奇葩的皇帝,连喜好都不同寻常,他不喜欢所有老派的武将,比如运筹帷幄的谭伦、百战百胜的戚继光还有铁骑无敌的李成梁。却是偏好桀骜不驯,尚还年轻的李如松。

可能因为李如松像是一匹不被驯服的烈马,器宇不凡,所以更受万历青睐吧。

万历有多喜欢李如松,喜欢他的桀骜,喜欢他的直接,喜欢他对待将士的苛刻,也喜欢他对于敌人的狠辣。不仅连连给李如松升官,还特地安排保护他,有什么好事都想着他,更是完全忽略所有言官和文官对于自行其是的李如松的弹劾。十多年来,关于李如松的弹劾不下数百本,但是李如松的官位却越升越高。

当然,李如松也拿出了相应的战绩,回报了万历无条件、无理由的偏爱。

李如松一生经历了两次大战,一次是成名之作,另一次是巅峰之作。

“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宁夏之战

李如松成名之作,万历三大征的第一征,乃是平定宁夏哱拜父子勾连蒙古的叛乱。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兵变,相邻数镇都相继发生动乱,震惊了整个西北,连懒惰的万历皇帝都为之震动。

朝廷派出多路大军对叛乱者进行围攻,却毫无进展。连后来的抗倭名将麻贵都望城兴叹,束手无策。万历更是少有的生气了,派出了自己最为信赖的人,并提升其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

正当朝廷大军举步维艰之时,这个时候,天命之人来了,他骄傲地来了,他目空一切、眼高于顶地来了,他满口粗话,骂骂咧咧地来了。他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所有部将和统领开会,开会就只有一个主题,骂人。

李如松在会上逮谁骂谁,一个四十出头的人,一个未经历过大战的愣头青,一个从未统领过这么大规模的军队的菜鸟,对着一帮身经百战老将破口大骂,骂得帐下所有人都义愤填膺,都敢怒而不敢言。

对于李如松而言,若不是你们这在座的无能,老子也不至于跑这么远,来这大西北喝沙子,不骂你们骂谁。

但是,暴脾气的李如松对于打仗,也是个精细之人,骂完之后,就开始巡视战场,转了一圈之后,回来就在一帮百般不服的老将面前安排任务。李如松总结,此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破城,只有让将士们冲进城去,才能破城。既然不能从城门攻进去,那就从城墙上爬进去呗,架云梯不行,又没有台阶,那就修一个台阶嘛。

于是李如松安排将士们准备沙袋子,往城墙下堆。很快一道直通城墙上的人工台阶就建成了。大军开始向城墙上猛攻。可是城内的哱拜绝非无能之辈,内有精兵把守,外围还有蒙古骑兵遥相呼应。哱拜集中所有精兵在城墙上与李如松部进行了一场血战,经过一场长达一天多的血战,双方损失都极为惨重,骄傲的李如松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果断退兵了。

只是打了个平手的李如松这次没有骂人,而是在休战期间又绕着宁夏城外走了两圈。然后脑子一转,一个鬼魅的阴笑之后,随即回营,召集所有部将开会。不顾帐下所有部将奇怪的眼神,当即下令改变战略,掘开黄河,水淹宁夏城,围点打援,两面开花,然后有骂有笑的指挥着诸将,令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

这一正确的战略,很快就得到了印证,麻贵等将领很快扫平了周围的蒙古外援,而大水灌进宁夏城,城内一片汪洋,时至农历九月,北方阴寒。将士百姓皆苦不堪言,加上粮草尽湿,城中开始有了动乱。而城墙被大水冲击日久,也渐渐有了裂缝,开始坍塌,宁夏城被破,指日可待。

九月十六日,宁夏城墙坍塌,准备万全的李如松高头大马,立于大军之前,挥着马鞭,朝着身后诸将骂骂咧咧。然后仰天一呼,长鞭一挥,憋屈了四个月的明朝大军个个双眼冒光,奋勇当先,一鼓作气便冲进了宁夏城。

哱拜自知无力回天,率部投降于李如松。李如松坦然接受了投降,骂骂咧咧的检阅了投降的军队,然后阴笑了一下,念到,现在投降,早干嘛去了,晚了。随即尽灭哱拜族,这一举动令那些日日被骂的将领们毛骨悚然,杀伐如此决断,简直就是个魔鬼,情形自己还好与他是一伙的。

但是自古以来,杀降不降,杀降的名将几乎都不得善终,白起如此,项羽如此,常遇春如此,而李如松之后亦是逃不脱这样的命运。

李如松巅峰之作,李如松之所以能名垂青史,跻身历史级别的名将行列,主要在于其主持的第一次朝鲜抗倭战争。

“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辽东铁骑

“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攻破平壤

万历二十年,是个多事之秋,西边的宁夏刚平定完,东边的朝鲜又开始闹腾了。日本历史上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的遗风,名义上重新统一了日本。古往今来,但凡野心之辈必定是得陇望蜀,日本区区岛国,偏居东洋火山地带,料想在冷兵器末期发展上限有限,于是便开始将目光放在了西边广袤无垠,人口稠密的东亚大陆。

由于朝鲜在有明一代深受明朝的影响,也深受明朝的庇护。政治斗争频繁,而军事斗争全无,近两百年来,国家军事荒废,于是丰臣秀吉派出手下十多位身经百战的名将,由小西行长统领,总共近二十万大军入侵朝鲜,打算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与明朝一较高下,最好是获得大面积土地和人口。

朝鲜养尊处优的军队面对日本身经百战的大军,自然一触即溃,然后一溃千里。最后朝鲜八道顷刻间沦陷七道,王京被攻破,朝鲜王申请前往东北避难。

对于朝鲜局势,大明朝中大臣争论不已,多数人认为没有援助的必要,特别是在祖承训的三千兵马大败而归之后,朝廷内部和谈方案占主流。但是高瞻远瞩的万历皇帝却认为该打,于是下令派兵援助朝鲜,至于统帅嘛,那自然是万历最心仪的大将,刚在宁夏立下大功的李如松。

于是乎,在西北刚打完胜仗,还没来得及庆祝的李如松就被任命为东征提督,率领四万兵马入朝。

面对兵部的催促,李如松却毫不所动,高傲的提出要求,需要三月之后才能出征,因为他要等一支队伍的加入。这一举动令朝廷哗然,文官挟制武将的传统已经根深蒂固,李如松却敢虎口拔牙,不听调遣,一时间朝廷沸沸扬扬,言官奋笔疾书,文臣痛心疾首。

“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李如松入朝


“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壬辰倭乱


但是,可笑的是,最后却都不了了之。因为万历喜欢李如松,所以谁都告不倒他。而且万历明白,李如松绝不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他这么做就一定有他的道理。至于言官们,万历早已深恶痛绝,打仗靠嘴是打不赢的。

也正因为这种种,导致李如松在文臣们眼中印象极坏,而史书是文官写的,所以李如松的光荣事迹总是毁誉参半。

言归正传,李如松最后还是统帅四万余人,在朝中大臣鄙夷的眼光中,雄赳赳气昂昂地杀进了朝鲜。面对朝鲜王对于李如松所带兵马过少的质疑,李如松应对以桀骜,目空一切,便投入了对日作战当中。

日本陈兵近二十万,虽然兵力分散,但是总体兵力是李如松的四倍有余。

李如松面对日本军队分散,据城而守的特点,果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率领大军,直接扑向朝鲜北方大城平壤。

收复平壤之战,李如松一举成名。

平壤是一场苦战,因为平壤乃是朝鲜大城,城高且坚固异常,李如松面对这种情形,也无计可施,只能强攻。明军在大量火炮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地攻城,最终还用上了红衣大炮,而李如松也在此战中险些受伤。

最终,经过一场血战,连续攻破平壤几座大门,明朝大军直入平壤,小西行长惊慌失措,只得困兽犹斗。李如松先是用火烧,而后故意放日军出城,而后在必经之路上设伏,大败日军,歼敌一万五千,小西行长只带着少量部随逃生,而明军伤亡不足两千,战死不足八百人。

平壤城破,举世皆惊,日本大军更是为之震动,毕竟小西行长所统帅的是日本最精良的部队,面对李如松差点被全歼,于是日军开始战略性撤退。

而李如松凭借大破平壤之势,率军趁势南下,一路扫平开城等重地,兵锋直指王京(汉城、首尔)。

王京收复战,是李如松另一场对日本的大决战。此战真正的交战过程,是碧蹄馆血战。

碧蹄馆是位于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个驿馆,因为李如松的到来,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地方,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一个较为著名的地点。

先是辽东铁骑3000人由查大受统领,为前军探路的哨兵,与日军小股部队在碧蹄馆以北遭遇,查大受率军大破日军,趁势一路南下,抵达碧蹄馆。而日军加藤光泰误认为查大受率领的是明军主力,于是也集结了日军主力近四万人在碧蹄馆严阵以待。

很快,日军就包围了只有3000铁骑的查大受,双方苦战一个昼夜,不分胜负。但是明军明显人少,劣势较为明显,很快便陷入颓势,而统领中军的李如松到了查大受与日军遭遇战的地方,发现了战场痕迹,于是率领部随两千人,一举南下。

而且还分兵两路,一路由自己率领一千人先行,另一路由副将率一千跟进接应。

李如松到达碧蹄馆,发只见三四万日军围着只有三千骑兵的查大受猛攻,想都没想,便率军冲进了包围圈。

“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李如松血战碧蹄馆

这下双方都傻眼了。查大受初时见主帅来救自己,还挺高兴,但是晃眼一看,李如松身后就带了一千人,不由得气不打一处来,毕竟查大受自己战死了没有关系,你李如松身娇肉贵,家族强大还备受皇帝喜爱,若是陪自己战死了,查大受死都不得安生。而日军更是傻眼了,本来面对查大受这只小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万万没想到,从天而降了一条大鱼,对方主帅李如松来了,擒杀了他,那不得在日本国内被捧上天啊!

但是李如松可不是一般的鱼,至少是条鲨鱼。面对日军主力部队,人数极度劣势的李如松毫不胆怯,立马就率领铁骑左突右杀,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搅得日军不得安生。

双方又鏖战到了晚上,李如松副将率领的一千军队终于赶来,从侧翼发起了进攻。李如松趁日军慌神之际,率军从中间突出,日本误以为明军主力赶到,亦是不敢恋战,李如松就这样大摇大摆的从碧蹄馆日军苦心设计的重重包围圈里逃了出去。

此战,虽然明军在结果上算是失利,但是从过程看,应当是全胜。以损失一千人的代价歼敌三千余人,并且打破包围圈,全身而退,并且威震日军,使得日军龟缩而不敢出战。

碧蹄馆之战后,日军近十余万人龟缩在汉城及周围,面对三万余人的明军,却不敢出战,双方在汉城对峙。李如松仿造曹操当年夜袭乌巢之计,在夜袭龙山之战中,一举烧毁龙山大仓所有粮草。日军粮草不济,只得与明军和朝鲜议和,纵军南向撤退,李如松趁势收复庆州。

自此入朝对日作战的第一阶段告终。李如松率军入朝4个月,面对四倍于己的日军,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所占领外,其余五道全部收复,平壤、开城、王京三都全部收复。

“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致不拘一格的名将李如松

明军火器

其后五年,李如松在辽宁总兵任间,率军3000被数万鞑靼骑兵包围,力战而亡,终年五十,自此一代骁将陨落,万历为此哀痛不已。

李如松一生,特立独行。为人绝不与人为善,桀骜不驯,高傲自满,而且极为自负。但是无奈,其个人实力太过强大,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几乎以一己之力彻底扭转朝鲜战局。所以因为如此,这些缺陷反而助长了其个人魅力,李如松因此而被后世许多人赞誉和欣赏,其不幸马革裹尸,也让后世为之惋惜不已。

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碧蹄馆遭遇战打得气壮山河、龙山奇袭战一剑封喉。尽管五年之后,是麻贵将日军赶出了朝鲜,但是论及破虏之功,首功仍是李如松。

对于这个桀骜不驯之人,我们只能总结为“有实力的骄傲叫做自信”。不拘一格者,敢为他人不敢为之事,终成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