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傷寒論》

231.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幹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232.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233.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結,雖鞭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234.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235.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236.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237.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鞭,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擋湯下之。

238.陽明病,下之,心中懊儂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鞭,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0.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虐狀,日甫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