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和环境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 重视。食品安全方面,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和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 穷,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公众舆情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反响强烈,迫 使政府部门加大食品监管力度,重视食品检测环节。
环境检测方面,从“十二五”时期逐步酝酿,到“十三五”时期热度持续升温,我 国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升。“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及各 项新环保政策的出台,都刺激了环境治理市场的爆发。而环境检测作为环境治理必 不可少的基础和检验手段,也将在此过程中受益。
基于此,本篇报告将专注于食品和环境检测两大细分板块,探究其细分领域、市场 空间和政策导向。
二、环境与食品检测:政策驱动的黄金领域
乘着政策的东风,国内食品和环境检测市场迅速成长,2018年在整个检测服务领域 占比较高。 受下游行业及政府政策驱动,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市场快速扩张。 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打破 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 度。目前中国第三方检测服务覆盖领域广,包含建筑工程、环境、卫生、农业、食 品、药品、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航空等各个领域;但各领域市场占比较为分 散,其中环境和食品检测是两大重要细分领域。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数据,2018年我 国环境、食品检测占比分别为10.45%和5.68%。
目前中国的检测市场主要由国家检测、企业内部检测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组成。国 家检测机构利用传统垄断的优势占据了政府强制检测市场,外资检测机构和民营检 测机构则构成独立的第三方检测主体,从事政府强制性检测之外的全部检测内容。 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数据,2017年我国国有检测机构、民营机构占比分别为49.73%、 45.86%。
作为我国检测市场的重要细分领域,环境和食品检测有一定的共性,我们总结了几 大特征:
特征一:检测认证资质有一定门槛。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分类,食品和环境 检测属于技术检测行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检测机构需获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 计量认证(CMA)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检测机构 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
特征二:盈利周期特征显著。食品和环境实验室具有一定的覆盖半径,综合性检测 机构往往在各地区布局相关的实验室,从建设到完全达产需要2-3年的时间。实验室 建设周期的第一阶段是实验基地建设、设备采购和环评审核;第二阶段为资质获取 阶段,例如取得CMA、CNAS资质,才能对外开展检测业务,因而环境和食品类实 验室前两年的利润率水平较低,其盈亏平衡点一般出现在第3年,随着规模的扩大,之后单一实验室的利润水平将逐步释放。
特征三:从成本结构看,环境和食品检测人工成本占比相对较高。实质上,检测业 务可分为偏化学类检测和偏物理类检测,偏物理类业务包括计量、可靠性与环境试 验和电磁兼容检测等,偏化学类业务则包括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等。物理类检测对 于设备要求较高,产生的折旧和摊销较多,而偏化学类检测对耗材、人工要求较高, 产生的人工成本较高。举例来看,华测检测生命科学检测(环境、食品、医学)占 比较高,其2018年人工成本占比为40%左右,显著高于主营偏物理类检测的广电计 量的人工成本占比。
特征四:实验室具备显著的服务半径。检测认证服务行业的运作模式需要客户运送 样品、或者实验室现场采样,通过专门的设备完成检验,距离的远近会影响测试准 确性和成本,因此行业形成以实验室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考虑到食品、环境检测样 本的潜在污染风险、保质期、招投标等问题,这两个领域的实验室往往具备一定的 服务半径。
三、食品检测:食品安全提上日程,检测发展大势所趋
(一)检测指标丰富,市场竞争相对激烈
食品检测业务种类繁多、组成复杂。检测范围涵盖了包装乳制品、果蔬产品、饮料 产品、肉蛋制品、保健品等,检测项目包括理化指标、营养成分、食品安全卫生检 测、营养标签等。食品检测领域的客户主要是各级食药监管理局,以及各地的食品 生产制造商。检测机构依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提供服 务。在《食品安全法》中,需要政府和企业进行食品检验的有三项制度,即为食品 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抽查检验。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民生计的社会问题,随着国家的逐渐重视,食品检测市场规模稳 步扩张。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数据,2018年食品检测市场规模160亿元,同比增长8%, 2015-2018年复合增速为16.6%。2018年市场增速放缓主要是受宏观环境影响,食 品行业的发展增速相对放缓,波及了食品检测。该领域的检测机构数量也较多,2018 年已达到3389家,竞争相对激烈。
(二)主要政策:第三方市场逐步开放,食品抽检迎发展良机
近年来食品检测相关政策频频出台,不断规范食品检测标准、明确各项指标定义及 标准、更新食品检测频率和总量,为食品检测的发展指明方向。我们梳理了近几年 对于食品检测领域影响较大的几项政策:
1. “三局合一”落地,第三方检测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正式提出“三局合一”的意见,之前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家 均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过程的不同职责, “三局合一”后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食品统 一监管,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购买第三方检测的检测服务。食品检测业务将逐 步由食品安全办、食药监等机构转向第三方检测企业,为第三方检测企业食品检测 业务带来发展机遇。
2. “十三五”食品安全战略规划:明确将食品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级别,特别强 调提高食品安全的标准、强化食品安全治理规范。
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检测需求将随之增加。“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 制定修订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标准。具体来看,将制修订不少于 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农药残留限量指标3987项,评估转化农药残留 限量指标2702项,清理、修订农药残留检验方法413项,研究制定农药残留国家标 准技术规范7项。此外,还要制定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完成31种兽药272 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标准制定。
食品抽检领域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2019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 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制修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通用标 准。到2020年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指标达到1万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食品抽检覆盖所有的食品类别,重点突出对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抽检,是由政府 部门主导的,中央和地方的食品抽检任务侧重点有所不同。而目前我国限量指标仍 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一旦大量限量指标出现,新的有害物质检测需求将随之增加。
“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和各地区部门分别组织的食品 检验量要达到每年4批次/千人,各省(区、市)组织的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 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批次/千人。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披露,2018年全国食品 抽检量为2.4批次/千人,同比上涨47%,但距4批次/千人仍有较大空间。
从执行效果来看,2018年肉及肉制品、餐饮环节产品、蔬菜及其制品、餐饮环节产 品、粮食及其制品、糕点等的抽检量居高,是食品抽检的重点。分省份来看,国内 的食品抽检已经实现全国覆盖,但各地区抽检数量差异大,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抽检数量较多,上海、云南、北京、福建的抽检合格率均在99%及以上。
加快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能力。为更好地发挥 食品追溯管理能力,“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和 食品中有毒物质的监测,并建立监测网络,覆盖到国家、省、市、县四级。此外, 为提升检测能力,国家鼓励检测实验室提升科研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争取能依 托现有的资源建设一批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实验室,在相应的特色领域具备国内一流 检验水平。
综合政策利好,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将对我国食品检测市场产生四大 刺激因素:政府部门购买第三方检测服务、指标和食品安全要求增加、食品抽检提 升空间较大、加快建设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三)竞争格局: 全国性企业较少,地方性企业百花齐放
(1)食品检测主要公司
国内从事食品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众多,覆盖业务丰富。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数据, 2018年我国从事食品检测领域的公司已达到3389家,其平均收入规模为471万元, 大多以地方性中小企业为主,竞争相对激烈。该领域国内的大型企业以华测检测、 食安科技和谱尼测试为例,近年来广电计量也在加速布局该业务,除食安科技外其 他三家均为从事多领域检测业务的综合性检测机构。目前四家公司的细分业务均较 为全面,涵盖了食品检测的大部分项目。
(2)收入对比:我们以国内综合性检测公司及食安科技为例。
华测检测以贸易保障起家,2009年上市之后,公司进入快速扩张时期,于2013-2017 年间建立较多的实验室,环境、食品检测等多业务实现蓬勃发展。2018年至今,公 司管理层开始实行精细化管理,战略转向提升实验室销量、控制资本开支、提升人 均产值。2018年,其生命科学检测版块已占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
广电计量以计量业务起家,2005年开始拓展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化 学分析业务。2013年,为进一步拓展下游业务,开始从事环保检测和食品检测业务。 广电计量的环保和食品检测业务目前仍处于实验室投入阶段,发展潜力较大。
食安科技创立于1993年,是国内食品安全检测行业首批登陆新三板的公司之一。食 安科技立足大健康安全领域,以食品检测为业务核心逐步发展壮大。
谱尼测试集团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综合性的检测认证集团。谱尼测试具备CMA、 CNAS及CCC实验室资质,业务范围囊括食品检测、生物医药分析、环境检测等各 行业领域。多年来谱尼测试集团获得农业部、食药监局、质检总局、国家民航总局 及多省市工商、环保、安监等多个政府部门认可。
华测检测和谱尼测试作为食品、环境检测的龙头企业,其食品和环境检测的营收规 模优势明显,2018年营收分别达到14.25、10.27亿元;而广电计量和食安科技2018 年的食品检测营收分别为0.85、1.72亿元,与华测检测和谱尼测试仍有较大的差距, 这其中也存在披露口径的差异。
从营收增速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华测检测和谱尼测试的食品环境检测的营收增速 稳定。食安科技2018年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扩大、增加市场拓展,营收增速达到 82.39%,2019年上半年受政府机构改革影响营收增速下降。广电计量2013年引入 食品检测业务,营收基数较小,故2016年来营收增速较快,2018年所有回落。
(3)利润率对比:
在盈利能力方面,由于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盈利周期相对较长,对毛利率产生较大的 影响。食安科技的毛利率在四家公司中领先,是因为其从事的快检系列业务相比抽 检更加方便快捷,对实验室和设备要求较低。2018年华测检测和谱尼测试的食品环 境检测毛利率分别为45%和40%,盈利能力稳定。而广电计量2016-2018年间食品 领域毛利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是由于新增产能尚未完全达产,目前尚有大量实 验室处于盈亏平衡线之下。
(四)市场空间:预计规模稳步增长,撬动 200 亿市场空间
食品检测有两类客户,分别是进行食品抽检的政府部门,和需要进行食品检测的企 业,我们按照政府端、企业端两个方面来测算行业需求。
(1)政府端:我们的整体思路是按照国家食品抽检的批次要求为基准。假设条件如 下:
人口数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披露,2018年底我国人口数量为13.95亿人, 2008-2018年人口数量的10年CAGR为0.5%,我们假设19-20年保持改增速不变, 对应人口数分别为14.02亿、14.09亿。
抽检频率:据国务院办公厅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示,到2020 年,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披露,2016-2018 年全国食品抽检总批次分别为150万、236万、336万批次,对应的抽检频率分 别为1.1、1.7、2.4批次/千人。假设19-20年抽检频率平滑增长,分别为3.2、4.0 批次/千人,得出2019、2020年的抽检批次分别为448.74、563.70万批次。
单价:我们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食品抽检海口项目为例,根据标书的 披露,该项目包含(括号内为单价):畜禽肉及副产品(1600元)、水产品(2700 元)、水果(1100元)、生干坚果与籽类(1200元)、鲜蛋(1500元)、蔬菜 (1150元)等6大类,平均单价为1541.67元/批次,我们假设未来每批次的单价 不变。
检测结果:19-20年食品检测政府端市场空间分别为69.18亿元、86.90亿元。
(2)企业端:我们的思路是以企业研发开支的复合增速为基准。
根据认监委披露的食品检测空间减去政府端的业务规模,计算得2018年企业端的食 品检测市场空间为108亿元。考虑到宏观上食品企业研发开支数据不可得,我们以上 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为替代,选取申万一级行业食品饮料的全部公司(考虑到时间跨 度,剔除部分数据未披露、或披露不全的公司),根据计算,申万分类食品饮料上 市公司2014-2018年间研发投入CAGR为5.65%。我们假设,19-20年企业端食品检 测的增速保持不变。基于此增速得出2019、2020年企业客户的食品检测支出分别为 114、121亿元,未来企业客户依然是食品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及企业研发开支的提升,综合政 府和企业两类客户,预计2020年我国食品检测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00亿左右的量级。
四、环境检测:三大领域齐发展,政策加码换新篇
(一)下游领域广阔,水质、气体、土壤是三大主要领域
环境检测对象包括水质、气体等流动性较好的领域,以及土壤、恶臭污染物等流动 性较差的领域;检测项目包含海水、沼气、农田、硫化氢等,覆盖范围广阔。对于 流动性较好的水、空气等领域,也可应用连续自动在线监测作为执法参考,环境检测和连续自动在线监测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
水质检测、气体检测和土壤检测是环境检测的三大重要细分领域。水质检测是检查 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 水质检测的范围广泛,涵盖了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自然降水等,涉及的下游领域 有印染整理、金属工业、药品制造业等。气体检测是对气体中主要的污染物进行检 测,并由此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过程。检测气体包括了环境大气、废气、家居气体 等,印刷业、塑料制造业、皮革业等均有气体检测需求。土壤检测则是相对新兴的 产业,但第三方检测机构数量增长迅速,具体项目包含了农田、区域土壤、建设项 目等,土壤检测涵盖的行业有农林牧渔、水利、采矿等。
总体来看,环境检测具有涉及项目众多、检测指标丰富、涵盖行业广阔三大特点。
环境检测的客户包括企业和政府部门,具体来看有排污企业、环评机构、环境治理 单位、环境监测站、科研机构等等。检测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为客户提供环境检测服务;环境检测的主管部门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市场空间:受益环保重视,景气度持续提升
随着环境污染加重,社会对环境保护、监测和治理的日益重视,我国生态环境检测 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认监委披露,2018年环境检测市场规模达(环境与 环保、水质检测的加总)293.74亿元,同比增长13.59%,2015-2018年复合增速 17.56%。截止2018年底,环境检测领域机构已超过9000家,包括综合性第三方民 营企业、地方国有改制企业等。在检测行业细分领域中,其竞争格局最为激烈。
在政府需求方面,根据 财政部的披露,2010年以来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环境监测与 监察支出总额基本呈现递增的趋势,2018年为94.77亿元,同比增长32.01%。从支 出结构来看,地方政府会在中央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配套相应资金,所以从中央到地 方呈现放大的趋势,地方的环境监测与监察支出占全国支出的91.44%。
在企业需求方面,我们在环境检测整体市场空间的基础上,扣除政府财政支出,得 到企业端的支出。根据计算,2018年企业环境检测支出已达198.97亿元,同比增长 6.51%,2015-2018年复合增速16.58%。
(三)主要政策:出台多领域全方位政策,共建美丽中国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越发重视,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检测的相关政策也层出不穷。自 2013年以来,“大气十条”、“土十条”、“水十条”相继出台,分 别为环境检测的三大细分领域明确发展方向。
相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改善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例如,国 家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统一发布机制,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 信息公开,推进监管部门生态环境信息、排污单位环境信息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信息公开,生态环境保护迎来重要战略机遇。
我们从土壤、水质、大气三个方案详细阐述政策及行业特征:
1. 土壤检测
2014年生态环境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当年 全国土壤总超标率已达16.1%,其中重度污染的点位比例为1.1%,长三角、珠三角 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的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土壤修复工作不容乐观。
相比于大气和水污染,土壤环境污染具有以下特性:
(1)土壤污染有隐蔽性和滞后性,不能像大气污染、水污染一样可以通过感官察觉, 土壤污染非常依赖土壤样品检测、农作物检测,为后续治理提供重要基础。
(2)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污染物可以在土壤之间迁移,空间变异性大,因此在 进行土壤环境检测时需要布局的点位和采集的样品量多。
(3)土壤污染难可逆。由于重金属难降解,重金属对土壤污染难可逆,需要提早发 现,及早治理。
(4)土壤流动性差,土壤检测将较大依赖于就近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取样检测。
监测区域将逐步向全国扩张,业务倾斜向本地化实验室。为改善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十条”,明确202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实现土壤环 境质量监测点位的全覆盖,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展开综合评价。我国的土壤修复 行业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南方的土壤修复工程规模相对更高。当前,我国土壤修 复市场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湘江流域、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
截止2019年11月底,中央财政的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已累计下达280亿元,31个 省(区、市)政府印发了升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入 土壤修复。
土壤修复流程包括了土壤污染调研、修复技术设计、修复工程实施、验收监理等, 其中涉及土壤检测的环节主要是前端的污染调查和后端的验收,例如场地环评、复 后评估等。为提升土壤监测能力、鼓励土壤监测机构的发展,我国政府将监测网络 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并指出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 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到2020年,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 全覆盖。此外,政府将大力支持各地设置监测点位,形成国家土壤监测网络。根据 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司长披露,2017年我国已建成近8万个土壤监测国控点,我国土 壤监测点位布局快速但仍有加密监测的空间。
2. 水质检测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统计,2019年3月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监测的1788 个国考断面(点位)中,Ⅰ类水质断面占9.4%,Ⅱ类占37.9%,Ⅲ类占27.0%,Ⅳ 类占14.5%,Ⅴ类占5.8%,劣Ⅴ类占5.5%,我国水质监测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监测点位下沉值得期待,环境监测执法力度加大。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水十条》 对工业企业排污情况作出严格规定,要求逐一排查工业企业的排污情况,对于超标 的企业会予以“黄牌”警示,并限制生产或停产;对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 出发,直接停业或关闭,环境监测执法力度加大,将会引导水质监测进一步走向透 明化、规范化。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 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案(试行)》,要求每季度对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 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及质量变化情况排名,这也将倒逼水质检测点位向各地级及以 上城市下沉。
提升水质监管水平,构建水环境监测网络。“水十条”提出要完善流域协作机制, 各个流域的上下游政府、部门之间要实施联合监测。为更好地完善流域监测网络, 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5月召开会议,要求到2020年底必须全部消除《长江保护修复 攻坚战行动计划》和《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的12个长江和10个渤海 入海河流劣Ⅴ类国控断面。随治理节点逐步接近,长江渤海流域污染治理强度势必 扩大。
除此之外,“十三五”规划也对十大流域提出了管理目标,目标涵盖控制单元的水 质升级、化学物质浓度下降等。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数据,长江流域的管理目标最多, 有108个需要改善的控制单元,海河流域次之。
饮用水水质监测依然是水质监测的重点。“十三五”期间,对于饮用水质要实现“从 源头到水龙头”的全面监管。具体来看,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 Ⅲ类比例要高于93%。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生 态环境质量简况》披露,2018年338个城市的871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 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水源地比例为90.9%,与93%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饮用水 监测依然是水质领域的重点。
3. 大气检测
根据《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披露,2018年我国338个城市中,有121个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比35.8%;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及以下的比例占到20.7%。 整体来看,在国家大力支持大气治理的浪潮中,大气检测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优化国控环境空 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区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的建设。到2020年底前,东部、 中部区县和西部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的区县实现监测站点全覆盖,并与中国环境监测 总站实现数据直联。大气监测是大气治理的基础和检验手段,未来大气监测市场将 进一步向区县下沉。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十条”促使大气监测力度加大、点位增多、频率加快, 同时责任明确,要求形成“国家监管、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进 一步明确环境监测单位的责任。从地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 是大气监测的重点区域。
VOCs治理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VOCs是一类挥发性有机物的统称,主要成分有烃 类、硫化物、氨等,构成复杂,目前检测出的VOCs种类已达300多种,是四类大气 污染物之一。2018年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 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重点区域、重点行业 VOCs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VOCs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任 务。据北极星环保网预测,截至目前,VOCs治理行业已发生空间约为50亿元,主 要集中在石油化工业以及印刷行业。
4. 环境监测权上收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2020年要初步建成 陆海统筹、天上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且要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权。 之后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施方案》,将分三步完成国家 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为从根本上避免行政干扰,环境检测需求 方将会更多地委托信誉良好的环境监测机构或者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2014年以来,在环境检测方面,中央与地方纷纷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 的发展、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的多样化、退出环评助力环评市场化。此外,地方 规划检测聚集区等也在侧面助力第三方检测机构业务发展,未来环境检测主体将不 断市场化,第三方机构份额有望上升。
(四) 竞争格局:从业者数量较多,业务结构多元化
环境检测细分领域较多,在水十条、土十条、大气十条等政策的带动下,国内检测 机构数量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认监委的数据,截止2018年底,环境检测领域机构已 超过9000家,其竞争格局相对激烈。四大国外检测龙头、华测检测、广电计量等A 股企业,以及智诚安环等新三板企业,均涉足环境检测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智诚安环成立于2007年,主营环境检测相关业务。2013年开始,公司以环评、安评 等为依托,全面拓展水环境保护、土壤复垦等的咨询业务,并涉足商务贸易等行业, 积极向咨询综合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当前,环评、安评及设计咨询业务已成为公 司营收的重要来源;贝源检测是一家专营环境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司主要从 事水、气、声、土壤等的技术检测服务;中持检测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环境领域 的高端检测、环境调查和环境安全研究方面的任务,目前公司业务已经涵盖了水质、 土质、垃圾废物、空气等环境介质。
我们对比了主要企业的经营数据。从环境检测的营收规模来看,2018年华测检测、 谱尼测试分别为1425.08、1027.63百万元,其中有业务统计口径的因素,但也基本 上反映了两家公司的龙头地位。智诚安环相关业务在2017年收入增速达到139.95%, 主要是新设子公司和收购子公司的业务量增加,以及2016年公司引入互联网+的模 式后业务拓展能力加强。广电计量环境环境检测的增速较高,主要在于前期新建的 实验室逐步投产。谱尼测试、智诚安环及华测检测的食品检测规模较大,发展较成 熟,增速相对稳定。
从毛利率来看,2017年以来谱尼测试、智诚安环及华测检测的毛利率均稳定在40% 到48%之间,略低于贝源检测。广电计量自2013年发展环保检测业务,目前仍有大 量实验室处于实验室扩产阶段,当前以拿资质、扩项目为主,毛利率先谷底较低, 但未来随着实验室产能逐步释放,环保检测利润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五) 市场空间:从中央到地方,期待近 400 亿空间
与食品检测类似,环境检测也分为政府类、企业类两大客户。
(1)在政府需求方面,测算假设如下:
中央财政支出:环境监测与监察的财政支出是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构成,根据生 态环境部披露,2018年环境监测中央财政支出8.11亿元,同比增长31%。2019 年中央对环境监测与监察的财政预支出为6.71亿元,我们以此作为参考(实际 上,当年实际支出通常超过预算,利润2018年相关预算为7.56亿元,实际支出 8.11亿元)。考虑到环保相关政策的时效性较强,临近年份增速有可参考性, 2015-2018年中央环境检测监察支出的CAGR为7.22%,按照此增速测算,预计 2020年中央此项支出可达7.54亿元。
中央到地方的财政支出乘数:该系数主要反映中央到地方的传导效应,即地方 政府相关配套资金的规模。根据财政部的数据局,2018年全国和中央对于环境 监测的财政支出分别为94.77亿元、 8.11亿元,由此可计算地方相关支出为86.66 亿元,中央到地方的支出乘数为10.69。按照近3年CAGR 13.07%计算,预测 2019、2020年的乘数分别为12.08、13.66。
测算结果:随着政府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视、生态环保相关支出增加,预计2019、 2020年的全国环境监测与监察支出分别有望达到87.78、105.48亿元。
(2)企业端需求测算:我们用认监委披露的环境检测市场规模,扣除全国环境监测 与监察支出,计算得2018年企业端贡献了94.77亿元的需求。考虑到检测费用一般属 于客户的研发支出,我们分别选取下游工业废水、气体、土壤等领域的代表企业, 计算得出其研发支出的近5年CAGR为17.29%,我们以此作为企业环境检测规模的 增长率。由此计算2019、2020年企业端环境检测规模分别可以达到230.58亿元、 267.21亿元。
综上所述,结合企业、政府两个方面的需求测算,我们预计2019和2020年我国环境 检测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21.16亿元、379.22亿元,保持稳健增长的趋势。
五、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投资建议:检测服务市场下游需求的碎片化特征,决定了其市场空间的弱周期属性, 其优异的商业属性、较大的市场空间往往能孕育出高市值公司。而环境检测、食品 检测作为检测行业的两个重要细分领域,受益于食品安全、环保的日益重视,市场 规模稳定增长。我们建议两条主线把握行业投资机会:(1)重点推荐实现全国布局 的华测检测、广电计量,前者是先发优势显著,已经初步具备一定规模优势的第三 方综合性检测服务民营龙头;后者在经营效率提升、资本支出放缓的情况下,有望 迎来利润率的拐点。(2)推荐专注细分领域,依托优势业务进一步拓展的优秀企业, 关注机动车检测设备龙头安车检测。
……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閱讀更多 未來智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