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紅色文化講解員

3月18日,剛剛辦理完退休手續的于娟,又承擔起河南省委宣傳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調研團赴盧氏紅色調研講解任務。這是她擔任盧氏縣紅色文化旅遊講解員以來又一次承擔講解任務。

今年50歲的于娟,之前供職於盧氏縣水電公司。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全國開展以來,盧氏作為革命老區,通過不斷保護和利用紅色資源,弘揚紅色傳統,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於是,從盧氏縣城到雙龍灣鎮龍駒村、官坡鎮蘭草村再到豫陝交界處鐵鎖關,這條紅25軍當年長征所走過的線路,便成了三門峽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重走紅軍長征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戰場。而土生土長的盧氏人于娟就是其中一名講解員。

1970年2月的一天,于娟在盧氏縣城出生。1976年,她跟隨父母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片頭那顆閃閃的紅星、劇中英勇頑強的紅軍,令人印象深刻,同時也讓她記住了那句經典臺詞:“等到映山紅開遍山野,紅軍就回來了!”從那時起,于娟幼小的心田裡播下了一顆紅色的種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于娟瞭解到盧氏是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4年12月,紅二十五軍長征經過盧氏,留下了光輝足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

1994年,盧氏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全省13個革命老區縣之一。“軍史布衣第一人”陳廷賢帶領紅軍突出重圍、勝利入陝等英雄事蹟,激發了她要做一名紅色文化講解員的念頭。

為了傳承紅色基因,講活紅色故事,于娟開始了紅色尋根之旅。2014年春天,于娟見到了1932年賀龍紅三軍途經盧氏縣文峪鄉掉隊的紅軍戰士楊小金的後代楊紅禮,蒐集了許多紅色故事。2017年春天,于娟陪同紅二十五軍長征過盧氏時遺留戰士張佔英的兒子張寶峰遠赴湖北省紅安縣尋親,其間,收集整理了大量紅二十五軍長征資料。2017年上半年,于娟結識了來自北京的紅軍後代、長征文化專家蘇北。在蘇北的感召下,于娟萌生了挖掘紅色資源、講解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想法。

2017年下半年,于娟利用擔任編撰盧氏文史資料的機會,大量翻閱了紅色文史資料,走訪了許多老前輩和專家,蒐集整理出了一套有關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盧氏的故事。同時,她還撰寫了幾套講解詞,並熟記於心,經過反覆演練,為開啟紅色講解做足了準備。

2018年春,三門峽市一單位50名黨員幹部來到盧氏重走長征路,于娟第一次擔任講解。儘管內心緊張,但她認真的講解,贏得了一片掌聲。

小試牛刀後,她通過反覆學習,不斷充實講解內容,漸漸地,她講解起來得心應手,感動了許多聽眾,為宣傳紅色盧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9年3月,于娟來到紅二十五軍誕生地安徽省金寨縣,感受紅軍縣的紅色魅力。當年7月,她跟隨紅二十五軍將士後代重走長征路,感受了長征的艱辛。2019年8月,她跟隨盧氏縣紅色文化進校園演講團奔赴鄭州大學,由她講解的盧氏紅色歷史和紅二十五軍長征故事引起了轟動……

這些年,于娟經常奔波在紅色講解路上,除了收穫鮮花和掌聲外,還收穫了許多感悟。每每提及這些,她都滿含熱淚,因為這裡邊凝結著她那顆滾燙的紅色情結之心,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艱辛。

2007年,于娟被查出罹患癌症。在洛陽150醫院做了手術,經過5年的治療,直到2012年度過了危險期。抗癌期間,她“三管其下”,一邊認真完成工作,一邊著書寫文章,一邊傳播紅色文化。她還多次登上盧氏春晚舞臺,也多次跟隨“紅色文藝輕騎兵”下鄉演出。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底,于娟共為187個團隊共6萬餘人講解過紅色文化。朋友們戲稱她是“寫家裡面演得最好的,演員裡面說得最好的,講解裡面寫得最好的”! (葉新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