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的功臣,除了寇准,还有毕士安的鼎力支持

宋朝与辽国关系发生的一大扭转,就是"澶渊之盟"的签订,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包括大家的讨论的功臣,都一致认为寇准的功劳,其实不然。

此次寇准能够让宋真宗亲征,推动"澶渊之盟"的签订,背后站的是名相毕士安,虽然67岁才拜相,不过宋朝时期可是个名人,虽然政绩平平,然而临危受命。他的功绩和影响常被忽略,导致后人对他不怎么了解。

澶渊之盟的功臣,除了寇准,还有毕士安的鼎力支持

毕士安是谁

毕士安(938年~1005年),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本名士元,字舜举,后改字仁叟。

毕士安是历经三朝的元老,67岁拜相,并且在这一年死在任上。此人好学孝廉,年少时就外出求学,结交一帮清正好友。为官政绩看似平淡,其赵恒评价:"朕倚卿以辅相,岂特今日"。

毕士安拜相时,是景德元年(1004年)七月,宋真宗倚重的宰相李沆突然病逝。而此时契丹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南下,攻击宋朝,在此危难之际,毕士安被火箭提拔,委以重任。与他最具有竞争力的是寇准,可惜的是宋真宗对寇准的性格不喜,都知寇准勇猛刚进,但宋朝每一位皇帝,无论多么有雄心壮志,都是文人气息比较浓郁(除太祖和太宗二位)。最后毕士安为宰相,寇准次相。

澶渊之盟的功臣,除了寇准,还有毕士安的鼎力支持

为何这么平庸且年纪大拜首相

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考量。一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二是,为官生涯中,治理有方,政绩颇佳;三是,为人孝廉,不畏权贵,雅望厚德;四是,潜邸旧臣。

澶渊之盟的功臣,除了寇准,还有毕士安的鼎力支持

澶渊之盟中的功劳

"澶渊之盟"为何不单单靠寇准,其主要还是因?笔者认为毕士安的作用不可忽略。


宋人刘挚认为"观景德之事,所以威零抗于上,和好成于下者,公(毕士安)本精于策划。排纷决疑,力引寇莱公(寇准)故也。"

其一,擅长策划,排除异议。毕士安以澶渊城小,难以常久驻扎,必须快速取胜,否则形势危机,应当伺机而动,谨慎行事。宋真宗采纳了毕士安的稳妥办法。而且毕士安认为"以战逼和"的谋略。

其二,大力推荐寇准。寇准的最大支持者不是宋真宗,而是毕士安。因为宋真宗对寇准的性格不喜,在毕士安的竭力支持下,得以力排众议。

所以毕士安对于"澶渊之盟"的贡献显而易见,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澶渊之盟的功臣,除了寇准,还有毕士安的鼎力支持

结语:

毕士安67岁任职宰相,不满一年,68岁死于工作上。虽然在宋朝众多宰相中平平淡淡,其一身正直清廉,一心为国,让人敬佩。

而"澶渊之盟"的作用则是"澶渊之役,毕士安有相公交取鹘伦官家之说,高琼有好唤宰相来吟两首诗之说,则当时策略,亦自可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