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也要懂得“生气”适当地发泄才能更健康

小的时候。我们都是听父母的责怪,现在我们长大了,接触了很多新的事物,但是父母渐渐年纪大了,很多东西不懂,为了跟我们拉近距离,他们想学这些新的东西,但结果是我们反而失了耐心,对父母大声说话,他们为了照顾我们的感受,往往都是能忍就忍了,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好的,有时我们也需要让父母把郁闷“发泄”出来。

老年人也要懂得“生气”适当地发泄才能更健康


其实这种现象现在非常普遍,老年人遇到生气的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能忍就忍了,过后自己在家里生闷气,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有专家指出,老年人适当发怒和生气更有利于健康。

专家指出,情绪过分压抑,容易引发神经性头痛、精神紧张、焦虑症、抑郁症等一些身心问题,因为压抑下来的情绪不会消失,有些会积累起来等机会加倍爆发,有一部分会进入潜意识层面,通过别的方式寻求暂时满足。其实,管理好情绪,学会有效沟通,许多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当然,发火不是无原则地发脾气、大吵大闹,而是适当的表达、发泄自己的情绪。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找信任的朋友倾诉,喝茶聊天、煲电话粥,把烦心的事情都说出来,一来可以从朋友处得到些安慰和支持,二来倾诉的过程还可以帮自己梳理思路,寻找解决的方式。发泄情绪,还可以去运动健身场所,去公园唱首大合唱,把不开心的事情打出去、吼出去,还可以找机会大笑一下。

老年人上了年纪,不爱跟外界沟通,遇到一点事儿就自己心里搁,越想越憋屈,越想越难受,往往就会积郁成疾。其实,不妨跟家里人说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出来,家人帮助分析,解开疑惑就好了,所以,老年人遇事千万不要憋着,要管理好情绪,学会有效沟通,许多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在冲突中,通过“发火”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更容易引起对方的重视,说明你在意这件事情才会这么做,有利于冲突的解决。尤其是在和子女有不同意见时,不理不睬是切断了沟通的渠道,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和冲突的化解。而发个小脾气,大声把想法、意见说出来,说明你在意他,你很着急,想要他重视这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