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糧油:你可知道近二十年來中央儲備糧動用過幾次

關注每日糧油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近段時間以來統計發佈的主要糧油市場信息顯示,在大宗糧食交易市場,大豆、玉米、小麥的價格先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特別是北方消費量最大的小麥市場,目前山東西部大型麵粉企業小麥收購價格已經達到了1.235元每斤,進而帶動麵粉價格也出現了小幅上行的趨勢。

就在今日下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上,有關部門也對民眾較為關注的糧食價格進行了展望,並指出,“目前我們國家糧食庫存是充足的,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沒有必要去搶購囤積!

每日糧油:你可知道近二十年來中央儲備糧動用過幾次

根據瞭解,目前我國的糧食庫存主要分三個層次,首先是政府儲備,即中央儲備糧。

從每日糧油收集到的消息來看,目前我國中央儲備糧主要包括小麥、玉米、稻穀和大豆、食用油等,是國家根據我國的主糧消費進行的戰略儲備,目的是應對突發的異常情況。自2000年中儲糧集團接管中央儲備糧的管理以來,先後在2003年(應對當時大豆危機帶來價格上漲)、2008年(應對當前的全球糧價暴漲和汶川地震)較大規模的動用過,對滿足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而截至目前為止,中央儲備糧尚未動用。

每日糧油:你可知道近二十年來中央儲備糧動用過幾次

其次是政策性庫存。這個主要是自2004年以來我國在穩定糧食生產方面推行的一系列價格支持政策所收購的糧食庫存,最為明顯的就是小麥、稻穀的託市收購,以及大豆、玉米和菜籽的臨時收儲——而這一部分庫存目前也是有關部門用來階段性調控市場供需的有效手段。

不完全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我國通過臨儲庫存的拍賣,先後向市場投放了約1.7億噸的臨儲玉米庫存,目前國家手中仍有約5000萬噸的玉米臨儲庫存。

而小麥和稻穀則是目前國家手中留存政策性庫存最多的兩個品種,據每日糧油預計,數量應不低於2億噸。

目前,小麥、稻穀的拍賣一直在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定期進行,玉米拍賣預計也將在4月中下旬展開。而在4月1日舉行的最低收購價、國家臨時存儲、跨省移庫小麥交易會上,國家投放庫存小麥313.8萬噸,但僅成交18.1萬噸。

每日糧油:你可知道近二十年來中央儲備糧動用過幾次

最後一個庫存就是企業的商業性庫存。

從目前各個企業的商業性庫存來看,在經歷了近3個月的消耗之後,很多企業有補庫需求——這也是為何近段時間大宗原糧市場價格上漲的主因。

當然,企業之所以提價收購,說明基層還是有一定的糧源的,通過提價的手段來刺激農戶積極賣糧,滿足企業的正常開工需求。

當然,除了以上三個層次的庫存外,每日糧油還注意到,各地還有自己籌建的地方儲備、農戶手中的餘糧等,特別是近年來由於糧食加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建有成品糧庫存,這些都是近期我們有底氣滿足市場供應的物質基礎。

每日糧油:你可知道近二十年來中央儲備糧動用過幾次

當然,可能還是會有很多朋友想知道,在這幾大類的糧食庫存中,誰佔的比重大呢?畢竟現在很多企業提價收糧,而市場上的餘糧在這個時間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說實話,這個問題不是很好回答。但我們能從一些市場現象來做一個牌面上的對比。

對於企業來講,盈利是第一位的,所以企業的庫存都是短期庫存,追求的是週轉速度。不過,其優勢就是數量多,大大小小的糧食加工企業加起來也是非常可觀的,所從從這個層面可以初步確定,企業的庫存佔比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預計能佔到三分之一左右。

接下來就是儲備糧和政策性庫存,其實這兩樣可以歸到一類裡,都在國家手裡。在往年糧食收購中,國家收購對市場價格起著決定性作用,一旦託市或臨儲開收,價格必定上漲,近年雖然力度大幅下降,但畢竟有10多年的基礎在,所以,這部分的庫存也能佔到一半左右。

總而言之,目前企業庫存有所下降,但尚未消耗完畢,而國家手中至少還有一半的庫存,總體供應不成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