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你喜欢哪一首?

兵传媒


王维有很多经典的诗篇,小楼最喜欢的则是他的一首小五绝《竹里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五绝中的第十七首。安利一下,王维《辋川集》二十首都很值得一读,这二十首诗都是二十字的五绝,小而精美,欣赏起来就像玩赏晶莹剔透的小珍珠。

这首《竹里馆》是写王维在竹里馆独坐月下,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诗人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长吟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林深幽无人相知,唯有明月来照看我。

网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说“孤独是自由的狂欢”,王维这首诗,正蕴含着这样一种人生态度。

王维一人独居,却全然不感到寂寞,相反他又弹琴又长啸,悠闲自适,透露出一种令人神往的风流。

孤独是一种现代病,现代人常常都会感到孤独寂寞,读王维诗,或许能帮我们找到与自己相处的淡然情怀。


谢小楼


我喜欢王维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喜欢花开,喜欢辛夷花的勃勃生机。春天到来,辛夷花欣欣然地绽开眼睛,开得热烈灿烂,装点大地,使山野火红一片,像要燃烧似的。



喜欢花落,喜欢辛夷花的自满自足。辛夷花落时则毫无惋惜地凋零,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

辛夷花顺应本性,自开自败,无人欣赏,也了无遗憾。如深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  

美好的辛夷花多么像有才华的士子呀!花美无人赏,人有才无人识,虽然自己毫不在意,自我适意,但都显得有些落寞……


融融118


王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他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都有所不及。

王维诗歌的最大的特点,除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极强的音乐感和无与伦比的优美意境外,我认为"至情至性,至真至纯\


云涌千山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

我们从苏东坡的评价展开。王维擅诗擅画,诗画清新自然,尤喜山水,在边塞诗上也有不低的造诣。他又通晓禅理,诗画中总有一些禅意,故又被称为“诗佛”。

男人的离别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送别写的清新自然,又体贴备至,直抒胸臆。一个雨后的早晨,天地为之一新,我在这里送你离去,干掉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故人了。

既有温婉细腻,又有依依惜别的悲情,这是真正男人的离别。


男人的豪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你可能背不下整首诗,但你一听能说出这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使边塞这段旅程,被同僚排挤的那些琐事,可能让诗人有些孤独、有些落寞。但当他看到边塞的壮阔风景,当他听到胜利的捷报,在悲情中,蓦地就升起了一股气冲云天的豪情!


少年的意气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的心里,哪有那么多惆怅和悲壮。只要有你们这群意气相投的哥们儿,咱们借着这杯酒,一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吧!

少年意气,那群老哥哥怎么能懂!


以上三首是我最爱的了。王维的诗确实读的不多,理解也不深刻。不严谨的地方还望指正。


也可自话


王维的每首诗,都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如果说到陶冶情操,是非常合适的,王维精通乐理佛理,以山僧自许,其禅宗哲理与诗之美学融为一体,诗清而弥腴,淡而自远,构成了独特的境界。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王维写给唐朝宫廷乐师李龟年的一首诗,言浅意深,缱绻柔美。

这首诗的经典就毋庸置疑了,当时宫廷的梨园子弟也最爱唱这首诗。后来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李龟年在筵中再次演唱这首《相思》,坐中之人无不动容,泫然泪下。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没几个人如王维一样,把相思写得这样柔情又有诗意,他笔下的相思,或清新明快,或柔如春水,或温暖如春,或明媚如光,是不带颓废的,伤感绝对不是主旋律。在诗情画意中把离别和相思这种本来,忧伤的一个事情,说得这么美。而这种美,并不只是诗歌的艺术创作,还有他本人的真实情意蕴含在里面。



《桃源行》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崔兴宗写真咏》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

今时新识人,不似旧时好。

本来青春逝去,朱颜衰老是一件伤感的事情,王维抒发的也是这种感慨,却让人回味无穷。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诗不仅有语言美,还有音乐上的美感,意境也美。

王孙可留,不在春色秋光,而在于永恒的宁静,超越世俗。



《张少甫》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用我个人的语言来说,其诗如高僧入定,有着寂灭般的寂静,但又于寂静中与自然情景融为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又糅合着禅机哲理。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摩诘笔下,动静皆美。而且他诗的音韵,跟诗中的意境,是非常圆融的。



《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我诚知如今中国很多有才华之人,然而有才不代表心真。真感情者,语句自然之流露。这样简单的一首诗,怕是很多人写不出的。



《山茱萸》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真的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感悟到自然之美,静本身就是一种美。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这首诗和上面那首鹿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写青苔。“欲上人衣来”妙不可言,把青苔写活了。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离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楚云卿


说起王维,他的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现已成为千古名句。学书画的人也都知道他是“南宗”之祖,水墨山水画的宗师。此外擅长书画、精通音律,是唐朝著名诗人中最多才多艺术的一位。

我最喜欢还是王维的边塞诗,虽然他并不是一个以边塞诗驰名的诗人,但他的边塞诗声色俱佳,哪一篇都不弱于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岑参、高适等人。

开元名相张九龄罢职之后,追随他的王维亦受牵连离开京城,受命出使西北边塞,留在那里任地方的监察官员,他的一些边塞主题的诗作,多数写于这个时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与许多著名的唐诗一样,这首诗也有流传千古的一联。王维以其如诗如画的笔法令无数人记住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这一联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奇观”。

能得国学大家如此盛赞的,自然不是凡品。“直”、“长”、“圆”这三个字用得极为简洁精妙,是用画法入诗,“直”字勾画出大漠的平旷,孤烟的峻拔,“长”字则显出大河奔腾的气势,而“圆”字消解了落日的萧瑟,这幅画面给人毫不单调,又浑然天成的感觉。

千载之下,人到西北戈壁去,眼前所见,心中所想,仍然逃不过这两句诗的意境,真是不得不叹服。

以前我无知的以为,大漠孤烟直是因为无风,如今我才知道,孤烟是指“平安火”。唐代军事制度规定,每日清晨和入夜时分,举烽火报信。举一道火为平安,有警报,举二道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

王维诗中“落日”,符合入夜的时间规定。孤烟直,指边境无事。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名篇,当中不单有写景千古名句,更有对唐时疆域辽阔的描写。

以往使者出使边塞,过了居延就出了汉朝的边塞,现在依然是大唐的疆域,你风尘仆仆,一去千里,似是大雁飞到了北方的天空。大漠上烽烟直冲霄汉,长河上落日正圆。再往前走,到了萧关,遇到巡视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节度使)的驻扎地在很远的地方。

诗写使者经过居延、萧关,都护在燕然山,都不是地理上的确指,只是为了表明唐代的疆域比汉代更远,而边境无事,更说明此时大唐对西域的控制是比较稳固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王维确实有过出塞的经历,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犒劳军士,查访军情。所以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他自己身在塞外时所写。

其实不然,如果当时是他自己奉命出使塞外,这首诗就应该叫做“奉使塞上”而非“使至塞上”。这首诗,应当是王维写给一位出使边塞的友人的诗,他将自己曾经的经历写到给友人的诗中,用意是说如今国威鼎盛,边境安宁,你大可以放心。

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所写的,是他曾亲眼目睹的景观,不然不能描摹到如此逼真细致。他还有一首诗《观猎》,写一位将军狩猎,同样写得精彩非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

渭城,在今日的咸阳。新丰和细柳营都在咸阳,新丰盛产美酒,细柳营则是西汉将军周亚夫的驻兵地,这里代指将军的营地。

读王维诗,总觉得行云流水般畅快,哪怕是淡笔描摹,亦叫人印象深刻。说来好笑,我最早关于射雕的印象,就是从此诗而来,后来看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不自觉地会把小说里的人物场景自动代入这首诗,虽然风马牛不相及。

好的诗,是有镜头感的,读这诗,就像看电影。寒风中,只听得弓弦鸣响,牧草已经干枯,野兽无处可藏,放出去的猎鹰眼光锐利,一眼就看见奔逃的猎物。积雪消散,驱马逐兽,只觉得马蹄轻快。一场声势浩大的行猎,如在眼前。狩猎归来,马踏如飞,很快就经过新丰市,在市集中饮酒休息,之后就整军归营。在归途中,回头看刚才射雕的地方,暮云四合,天地茫茫。


安意如


王维号称“诗佛”,一个人做诗能做到成为“诗佛",可见其美学上之艺术成就有多大!



严沧浪《沧浪诗话》云:“论诗如论禅”,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诗亦如参禅。我有自诗《论读诗》云“读诗类品茶,行道有高低。形胜神不昏,工泡方悟稀”。这个“形”便是诗词的格律,以及诗之所以为诗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诗的语言美”。这个“神”便是诗人之艺术风格,艺术境界艺术意趣所形成的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艺术境界。




“诗无达诂”。各人有各人之所悟,各人有各人之所偏好。王维流传后世的作品很多,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我特别偏爱的有二十二首,现把它列出目录,付之其下,希望与我同样热爱此道的人也同样喜爱它们。



1.《终南山别业》、



2.《山居秋瞑》,





3.《汉江临泛》,4.《使至塞上》,5.《鸟鸣涧》,




6.《竹里馆》,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送元二使安西》,9《相思》,10.《鹿柴》,





11.《送别》12.《积雨辋川庄作》13.《送梓州李使君》,14.《过香积寺》,15.《酬张少府》16.《终南山》,17.《归嵩山作》,18.《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9.《洛阳女儿行》,20.《西施咏》,




21.《渭川田家》,22.《青溪》。


潮州梦江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是王维的一首送人之作,送友人归隐。送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白云无尽时”这一压轴之句,为全诗凭添了“无尽”的彩儿。把“不得意”轻松地转化为抛弃烦恼,超然物外,视世事如浮云,寻求安自得,恬淡自乐的人生态度。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是王维《青溪》中的诗句,和《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用动静结合的高超手法构画出一幅幅恬静生动的图画,令人赏心阅目,美不胜收。


“声喧乱石中”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句子简直就是生活中“的”留影。难怪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单读诗王维描景壮物的诗句,的确体验的就是古人世外桃源的生活。


燕北林丛


王维的五绝带着浓浓禅意,经常读,用心体味,会让人神清气爽。

他的诗,我大部分都爱读。我最常念叨这首《辛夷坞》,每次自己写五绝前,没有灵感时,我总是反复吟诵这首诗,吟着吟着,灵感就来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吟诵这首诗时,我的内心会迅速归于平静,象一湖月光下的水,淡烟宜面。世界就是这样灵静,一切,一切,静静的没有其他人。我独自驾小舟轻漾,想表达的情感随着微波时隐时现。就这样,轻轻的,荧荧的,寻觅的目光,随波荡啊荡啊。“嘭”的一声,一只灵感之鱼🐠跃上湖面。五绝就写成了。

百试不爽,所以,我最爱这首《辛夷坞》,她是打开我诗绪的钥匙!

(图片来自手机)



请到我的梦里相遇


王维的诗我喜欢。

1,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渭城,微雨湿润了地面的灰尘驿馆边柳树的枝叶翆嫩一新。劝你再喝一杯离别的酒,西出阳关之后,恐再无故友相送。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赴安西村时所作,又名"渭城曲"被人说谱曲传唱,被人称为"阳关三叠"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

2,单车欲向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描会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身处竹林深处无人知道,明月当空把我照耀。

在月色朦胧的竹林深处诗人独自一人,弹琴长啸,无人相伴,只有阴月相照,十分悠然自得。

4,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为江宁丞时,他的朋友辛渐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芙容楼,在此分手。这首诗写的就是第二天早晨两人在江边离别的情景,也表达了自己坚持操守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