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新冠疫情給央行數字貨幣設計帶來新的啟示

國際清算銀行簡報(BIS Bulletins)是4月1日開始剛上線的BIS刊物,刊登由BIS經濟學家們撰寫的評論文章,發表對當前新冠疫情之下銀行業、市場和經濟事件的觀點,算得上是一個短平快載體,最新一期簡報刊登了Auer等人的評論文章:《新冠、現金與未來支付》,對這個近期的熱門話題發表了以下看法。

一、其他支付工具也會傳播病毒,而且有可能比現金更嚴重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現金是幫助人們度過危機的必備工具,還是傳播病毒的幫手,一直爭論不休,最近由於疫情在全球擴大,幾乎成為各國貨幣當局、支付機構、媒體和加密貨幣社區的熱門話題,表現為一是公眾對“現金”和“病毒”等關鍵詞的互聯網搜索數量創歷史新高,遠遠超過對豬流感、中東綜合呼吸症、埃博拉等疫情流行期間一些國家公眾對這些詞彙的搜索量,說明這次疫情傳播範圍、影響都是空前的。二是使用小面額鈔票較多的國家對這些關鍵詞的關注度更高,反映出公眾對現金是否攜帶病毒的高度關注。三是不少國家央行對現金採取了各種處理措施,通過消毒、隔離、關閉存取一體機循環功能等措施來阻止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同時通過各種方式宣傳解釋,讓公眾放心使用現金。

但是要消除社會公眾對現金傳播病毒的恐懼,不僅僅是要採取這些措施,還要用科學檢測的數據說話才有說服力。文章引用了一些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承認鈔票和硬幣能夠攜帶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病原體,而且能夠存活多日。但其他物體表面也一樣可以攜帶病毒,而且光滑無孔的材料表面上病毒更有可能存活得更久(見下圖)。這一點發現意味著,使用塑料、金屬等材料的各種銀行卡及其受理終端也能傳播病毒,而且由於病毒在這些物體表面存活的時候更長,對公眾的感染機率就有可能更大。所以,無論是使用哪種支付工具,重要的是疫情期間要聽從衛生防疫機構的指導,養成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這才是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的有效措施,而不是對現行任何一種支付手段採取棄用的處置措施。

国际清算银行:新冠疫情给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带来新的启示

二、新冠疫情有可能改變公眾的支付習慣,要防止出現支付鴻溝

在以往的危機時期,公眾出於預防心理會有加大持有現金的傾向,但這次的危機情況特殊,是高傳染性、高死亡率、大面積爆發的流行病,呈現出與以往不盡相同的情況:有些國家如目前已成為疫情風暴中心的美國,流通中現金有明顯增長;而英國卻表現出櫃員機提現交易量下降的現象。

国际清算银行:新冠疫情给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带来新的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