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救救中國畫!

文人,救救中國畫!

一部輝煌的文明史與貧弱恥辱的歷史,承載了中國文化。我們有過亡國的歷史,卻沒有文化斷代的記錄。

  改革開放、經濟繁榮,祖國迅速崛起,引發世界關注。在人民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世界也在關注著我們的文化發展。

  文化的亂象和扭曲,人心的浮躁和貪婪引起世界的震驚和恐慌。

  真正的藝術家在寂寞中熔鑄,優秀的藝術在世俗中沉吟,邊緣化的藝術家保持沉默。

  中國畫的文脈斷代,鮮紅的血液慢慢流失,文人的脊樑在一天天垮塌,精神頹廢,信仰迷茫,傳統文化丟失,靈魂被“名利”衝散。

  宣紙上的創作,已經不完全是中國畫了。沒有“筆墨”,沒有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沒有文化內涵和修養,滿紙的浮躁。 “素描皴”代替“書寫筆意”。畫展巧立名目,竭盡花樣,然而,其作品猶如一娘所生。

中國畫墜入大忽悠時代!

  因為對傳統文化沒有精深的研究,耐不住寂寞,所以忽悠;

  因為概念模糊,把“焦墨”當作“黑”、忽略了“氣韻生動”之要素,所以忽悠;

  因為筆墨功夫膚淺,沒有文化支撐,所以忽悠;

  因為名利確實充滿誘惑,自身修養難以抵抗,所以忽悠;

  因為政府開明,言論自由,缺少自律,所以忽悠。

  我們不需要拿西方繪畫來“改造”中國畫,用西方繪畫語言、名詞、審美標準、審美理念來評頭論足,更反對把中國文化貶得一文不值。

  教育失去重心,“改良”斷了文脈,中國畫有逐漸西化的趨勢。

  這種唯利是圖的文化亂象,這種粗製濫造的文化垃圾,這種文脈香火瀕臨絕種、傳承斷代,正宗中國畫傳人少而又艱難的趨勢,直接摧殘和影響了中國畫的健康發展。

  藝術無國界,藝術無階層,藝術無權威,因為只有創造才能稱得上是藝術,也只有藝術作品才是檢驗藝術家的唯一標準。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辛棄疾)

  古人以文化為基礎,道德為信仰,用生命追求藝術的真諦。

  中國畫有養育人類精神的功能。所以,中國畫,要求畫家必須有修養。我本人必須“補課”,補國學,補文學,補修養,補人生,補做人,靜心,淨身,境界,抱朴守真。

要有詩人情懷。古人云:畫是有形詩,詩是無形畫。畫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文人。要有詩人的浪漫情懷,哲學家睿智的目光,高人賢達純潔的慧根。畫家每天面對的不是筆墨技法問題,是文化,是哲學。

  要有感動天地的真情,接天地之靈氣,吸納人生真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畫家要創造一種能與天地溝通的語言,修得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供蓮花之作,以養精神。眼力不及未必無。開啟一孔天目,就得一層境界。

要博覽天地古今,博識,博養,博積,博悟,博情,博膽,無求,無慾。“惟有深刻之修積,淵博之見識,先使內心充實,乃是氣韻出發點。”

  向古今賢者學習。知古人之精華,以防覆轍;知古人之心歷,以明我見;知古人之筆墨,以創我法;知古人之情懷,以積我養。貼進自然,融進生活。寫生,要對自然細細品味:初品其味,貌也;再品其味,質也;三品其味,氣也;四品其味,神也;五品其味,法也。要讀懂中國文化。其道理猶如品畫:觀其形色,低層;觀其筆墨,中層;觀其意象,高層。

  “皴法”,源於自然,成於智者。自然是“皴法形態”產生的唯一途徑。

筆墨鑄造:“筆墨”是中國畫的語言,“線、點”又是語言中的核心元素。筆墨含性,性必修,筆墨之道,貴在用水。筆墨初始,氣化萬象,受畫家自身修養、情緒、狀態的影響,產生不同品位、不同味素的筆墨形態。筆墨形態各異,筆墨意境也呈五彩繽紛狀。它所營造出來的無形的、抽象的、朦朧的味素,就是個性化筆墨意境。所以,中國畫的筆墨是一個很複雜的哲學問題。抽象的筆墨在深層面蘊藏著一個永遠看不透,也不能看透;永遠說不清,也不能說清的人文哲學命題。筆墨意境玄妙神奇,“見用於神,藏用於人”。文中三隻眼,畫中象外象。

人生修養,以文載道,畫見其心。文、畫分家,靈魂出竅。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溺”。

清風雨露絹上客,藍天白雲大唐詩。

明月清風酒,高山流水琴。

  五色不亂其目,五言不上其玄,閉門三昧,沉心三真六草,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永字八法。心齋無所有,“三玄”枕邊花。(《莊子》《老子》《周易》),有形迷濛無形玄,天地無色道自圓。若能悟到老夫意,太極圖裡可耕田。半部論語吃掉我青春年華,家有丹青五百卷,蘊藏了我一顆無為之心。

  曲高不守和寡,陽春紅蓮白雪。對窗夜雨,吐故納新,求得機杼一家,別出心裁,不落窠臼。

  十年寒窗苦,只求夢中圓。貽笑大方客,守拙心田園。獨佔山水有清音,橫臥八荒也風流。

  中國畫是“寫”出來的,一“寫”一“畫”體現出東西方繪畫的兩大特點和要求。畫家的成長離不開兩個“基因”:一是文化基因,二是血脈基因。兩個“修養”:一是富足之“玩”養,二是貧窮之歷練。中國畫的核心語言是“線”、“點”,這個“線”“點”是書法筆意在中國畫中的延伸和演變。中國畫的基礎是文化,中國畫的境界是哲學,創造中國畫的人是修養。中國畫有“兩個意境”:一是“筆墨意境”,二是“詩化意境”,“兩個意境”互為作用,才能創造中國畫的寫意精神。“筆墨”和文化素養是畫家安身立命的大問題。筆墨是什麼,“是非常不食人間煙火的,虛無縹緲的,出世的思想的符號”。藝術家要善於在別人司空見慣的地方,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美;要善於從別人的作品中吸取營養。倡導一“字”之師的良好文風。

  是誰打斷了文人的脊樑,是“方孔先生”。所以我們要藉助知識和精神的力量,關注民族文化的發展。

  文化自先秦開始,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文化起源於宗教,服務於宗教,成熟獨立之後,依然肩負著成教化,助人倫之神奇使命,藝術家的創造也始終是鬼使神差,天設地造,充滿玄妙。

  返璞歸真,正本清源,還原藝術一個真。返璞是修養,歸真是境界,返璞不是復古,歸真不是還俗。

天地養我之正氣,我養藝術之靈魂。

江山一統高士閒,半壺小酒如春眠。

臥吟危橋天地醉,南籬硯池月上圓。

小藝術迎合時代,大藝術引領時代。

文人——挺起你的脊樑,救救中國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