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根 :死亡并不可怕,永生才是坏事

卡根 :死亡并不可怕,永生才是坏事


哲学家、作家和宗教人士大概是思考死亡最多的人,但这并不说明普通人不思考死亡。恰恰因为普通人对死亡的思考出自本能,才使他们回避这个问题,或浅尝辄止。卡根说得很对,死亡人人都知道不可避免,却没人认真想过,死亡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贪生怕死虽含贬义,却是人之常情。卡根用他无比啰唆的语言,反复论证着“死亡并不可怕,永生才是坏事”,但啰唆归啰唆,他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辨,还是能帮助我们深入“死亡”这个很形而上,同时又很现实的问题。


我们的老祖宗有时避讳说死(比如孔子认为活着还没搞明白,哪有空去考虑死呢),但也留下很多“死亡哲学”,一些民间通识,比如人死如灯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等,很朴素地表达了中国人对生与死的认识。这与卡根披着西方哲学逻辑外衣的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


概言之,卡根的思路是这样的:要弄清什么是死亡,须知存活(survive)的本质,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死亡如何发生如何界定,活着(生命)的价值。认为人有灵魂,是二元论;反之是一元论或物理主义,我们更习惯把前者称为唯心论。卡根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但这不等于他否认人有心灵,让我等文艺宅男暗舒一口长气。卡根说,正如脸与微笑的关系,脸表达微笑,肉体反映心灵。即使我们彻底扔掉“灵魂”的概念,仍不妨碍我们放心地去欣赏艺术、感受心灵的震撼。由于这是一本哲学思辨的讲课,作者摒除了宗教事例,他用非常详尽的、考虑了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当然也是极其啰唆的,我想他不是不尊重读者的智商,而是生怕论证出现纰漏——他甚至考虑到了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重复了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里关于灵魂的论证过程,然后一一反驳。对我来说,教授的好处在于他的论证都是依据我们熟悉的事物展开的,而不是笛卡尔那种近似天书般的纯粹哲学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