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12月24日20时20分许,31岁男子李某从沙坪坝区三峡广场一公寓楼跳楼自杀,砸到两名行人,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据报道,被砸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失独家庭再次失独。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失独家庭再次失独,这个家庭多么艰难,他们要如何接受第二次打击。作为旁观者我们只有唏嘘和感叹命运的不公。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只待时间来去抚平他的伤口。


济南尚品清河小区一14岁男孩跳楼身亡!跳楼前曾洒下纸条,老师现场劝解无果!这个新闻我还看到了一小段视频,男孩子看起来没有丝毫胆怯和犹豫,直接俯冲下去。令人心痛!父母把一个生命从细胞逐渐培养成一个人经历了多少辛苦,多少磨合,这个世界有多么让他感到失望和难过,他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在人间的行程。


有本书叫做《我的姐姐住在壁炉上》,这是一个悲伤但充满温情和希望的故事。一场恐怖组织的灾难,不只夺走了姐姐罗丝的生命,杰米的家也跟着分崩离析。因为无法接受罗丝的离开,爸爸妈妈平分了罗丝的骨灰,妈妈离家再也没有回来,爸爸酗酒把罗丝的骨灰放在了壁炉上。他们全然忘记了自己还有另外两个孩子,姐姐贾丝明则活在罗丝的阴影下,爸爸妈妈一直给他穿罗丝的衣服,都不记得贾丝明在长大她是自己而不是谁的替代品。只有5岁的杰米始终没有掉一滴泪,他用尽办法,想要拯救这个家。

爸爸说杰米不爱罗丝,竟然没有掉眼泪。只有5岁的杰米对死亡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感知。直到他十岁那年,陪伴自己的小猫咪被车撞死,他才流下了5年来的第一滴眼泪,他终于知道了失去心爱之物的心情,他哭了一整晚。

故事的结局是好的,小小的杰米凭借着自己不断的成长,爸爸终于开始关注到他和姐姐,终于走出了那份悲痛。


死亡,我们不敢触碰的话题!我在平时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遇到孩子在说“死”这个字,我们都告诉他,这是不好的话,不要说。但这几天,我自己重新思考了死亡这个话题,我们每个人迟早要面对,躲不掉的状态。尤其是作为成年人,要如何面对?我们自己的“死亡教育”要如何做?

活着不是只有享受,我们这一生要享受很多爱、承受很多苦难、要面对希望、失望甚至绝望,可能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失败,是至亲的离去,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越长大越明白,爱是我们在这人世间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缘由。因为被人爱着,需要着,你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因为你爱着别人,所以你要为他担当!因为爱,我们被牵绊着,没有太多的自由,却乐于沉沦。如果有一天,你的牵绊离你而去,会怎么样呢?

据报道,德国柏林的一所小学竟邀请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来课堂上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该校老师称,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像这样的挫折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在德国的学校中十分常见。

这样的训练,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训练呢?想起来很残忍是吧?《百年孤独》里说:“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作为成年人,我们首先可能会需要训练如何面对父母的离开,还有就是各种意外。不知死,焉知生?曾经有人大代表就提出要加强整个社会的死亡教育,我们只有理解死亡,勇敢面对他,才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尊重。

死亡是一种状态,你无法掌控,你要相信,爱还在,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陪伴。如果把对亲人的思念,换作我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如果把亲人对我们的爱,转化成我们对人间其他人的爱,你就会想到自己还被更多人需要,还有很多人爱你!

“上帝给你的磨难,都是你能所承受的!”如果这么理解,所有痛苦就有了意义,把痛苦作为一种磨练意志的手段,熬过去!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使你强大!

我想起了《活着》里面的福贵,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大起大落,最难过的就是数次面对至亲离开,他被迫接受了数次死亡教育,他面对死亡是一种坦然,也许是面对命运的无奈,但是在人世间的每一天,他还是在努力地活着。

只有体验过人间真爱的人,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留恋,只有经历过这么多失去的人,才会坦然面对未来的死亡。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