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拜倫與雪萊(下)

讀拜倫與雪萊(下)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知識產權

讀拜倫與雪萊(下)

讀拜倫與雪萊(下)

讀拜倫與雪萊(下)

讀拜倫與雪萊(下)


推薦閱讀書單:《拜倫傳》《雪萊傳》《文學回憶錄》《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我們接著講雪萊。拜倫總讓我想起顧城,想起尼采,而雪萊則讓我想起海子,這只是純粹聯想。我們說拜倫英年早逝,不到36歲就病逝了;雪萊更是不滿30歲就遭遇意外,令人惋惜。木心說,拜倫參加希臘解放軍,雪萊熱衷搞政治。

讀拜倫與雪萊(下)

珀西·比希·雪萊,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被稱為"詩人中的詩人"。雪萊出生英國貴族,12歲入伊頓公學(英國最著名的貴族中學,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世界,出過20位英國首相,培養出了詩人雪萊、經濟學家凱恩斯、作家喬治·奧威爾,以及"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爾·格里爾斯等)。1810年,雪萊進入牛津大學就讀。1811年3月25日,雪萊發表《論無神論的必然性》,入學還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學開除,順手帶著一位女孩私奔,因為女孩的父親逼迫她去上學。雪萊認為這是她父親對她的"迫害",而他的舉動是"英雄救美",這位女孩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這個反叛的個性跟拜倫真是有一拼。

1816年,雪萊旅行瑞士日內瓦一帶,開始與詩人拜倫交往。1816年夏天,雪萊夫婦和拜倫在日內瓦湖畔度假,拜倫提議大家寫鬼故事來打發陰雨綿綿的下午。瑪麗·雪萊(雪萊的第二任妻子,被譽為

科幻小說之母)寫了日後成為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雛形。拜倫的醫生威廉·波里多利寫了《吸血鬼》,該故事是基於拜倫本人的文學構思,最初以拜倫的名字出版,所以當時就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在整個歐洲廣為流傳。後世從《德古拉》到《暮光之城》等系列作品,對吸血鬼的詮釋皆發軔於此。

1818 年,雪萊的詩集《伊斯蘭的反叛》出版,同年4月抵達意大利,自此再也沒有返回過祖國。8月在威尼斯遇拜倫,拜倫此時也已被英國惡勢力驅逐出境,正在意大利漂泊。9月,雪萊寫下《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第一幕。11月到羅馬和龐貝遊玩,最後定居那不勒斯。

1819年,雪萊完成《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全詩劇四幕,完成詩劇《倩契》。曼徹斯特群眾集會遭到騎兵屠殺,雪萊忿而作長詩《暴政的假面遊行》。這年秋,雪萊完成不朽名篇

《西風頌》,1819年是雪萊創作最豐富的一年。

雪萊夫人提到:"雪萊在1819 年時已相信人民與統治者之間的一場衝突已不可避免,而他急切地願望站在人民一邊。他計劃寫一組政治詩,但因當時英國有所謂'誹謗罪'的法律壓制,不可能出版。"雪萊遂以隱晦的語言作《西風頌》等詩,預言社會新生。

1822年7月8日,雪萊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號從萊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風暴,舟覆,雪萊以及同船的兩人無一倖免。雪萊的遺體由他生前的好友拜倫及特列勞尼以希臘式的儀式來安排火化。1823年1月,雪萊的骨灰被帶回羅馬。雪萊的墓誌銘是引自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詩句: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他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Nothing of him that doth fade,But doth suffer a sea-change,into something rich and strange.)。

恩格斯稱雪萊是"天才預言家"。雪萊受空想社會主義影響頗深,所以木心先生說雪萊熱衷搞政治,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雪萊在英國不怎麼受待見,後來只好在國外到處流亡。

雪萊雖然只活了不到30歲,但在英國文壇的地位很高,是莎士比亞之後詩壇三傑之一,另外兩個人是拜倫和濟慈,拜倫與濟慈兩人也活得不長。

威斯敏斯特教堂內有英國國王們和先賢們的墓地和衣冠冢,其中最著名是以牛頓墓為中心的科學家墓地,以及以莎士比亞衣冠冢為中心的文學家墓地,在兩旁陪伴他的是著名詩人雪萊和濟慈。雪萊與濟慈的墓地其實在意大利羅馬新教徒墓園,別人的墓地都是豎著的,雪萊的墓地卻是躺著的,非常特別。

中國人一定都很熟悉下面這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是《西風頌》裡的名句。雪萊最重要的詩歌是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雪萊的革命精神集中體現在這首詩中。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塑造了一個為真理而鬥爭,毫不妥協的英雄形象。《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還熱情描繪了暴君垮臺、人民解放後的幸福世界圖景,"人類從此不再有皇權統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人類從此一律平等。"詩人預言的美好社會,有一定的空想成分。因此,恩格斯稱雪萊是"天才的預言家",雪萊明顯是受到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

《西風頌》(《西風頌》《自由頌》《致雲雀》是雪萊"三大頌")全詩共五節,始終圍繞作為革命力量象徵的西風來加以詠唱。最末兩句"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預言革命春天即將來臨,給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們帶來鼓舞和希望。

拜倫的抒情詩我們已經領教,雪萊的抒情詩另有風情。

《致——》(查良錚譯)

音樂,雖然消失了柔聲,

卻仍舊在記憶裡顫動——

芬芳,雖然早謝了紫羅蘭,

卻留存在它所刺激的感官。


玫瑰花,當她的花時盡了,

用落紅為她的所愛鋪成錦床;

對你的思念也如此,待你遠行了,

愛情就枕著思念進入夢鄉。

音樂、紫羅蘭、玫瑰花、愛人,都是世上至純至美的意象,雪萊通過這首小詩將其糅合在一起,愛情瞬間得到昇華,趕緊抄下來送給愛人,(她)他一定會感動的。

雪萊還有一首更熱烈的愛情詩,詩名也是《致——》。

《致——》(王佐良譯)

有一個字經常被人褻瀆

我不會再來褻瀆

有一種感情被人假意鄙薄

你也不會再來鄙薄

有一種希望太似絕望

何須再加提防

你的憐憫之情無人能比

溫暖著我的心


我不能給你人們所謂的愛情

但不知你能否接受

這顆心對你的仰慕之情

連上天也不會拒絕

猶如飛蛾撲向星星

又如黑夜追求黎明

這種思慕之情

早已跳出了人間苦境

這是一首獻給朋友之妻的愛情詩。在意大利的比薩,雪萊夫婦與一批旅居意大利的英國人,建立了著名的"比薩社交圈"。雪萊特別喜歡愛德華·威廉斯(一位曾經在印度服役的退伍軍官)和其妻子珍妮。珍妮漂亮優雅、魅力四射,雪萊對她懷有仰慕之情,寫下了若干優美的抒情詩獻給她,這首《致——》就是其中的一首。雪萊對珍妮的感情不是愛情,雪萊說,它就像信徒對上帝的愛,是一種虔誠,一種去除了肉慾的愛。我在想,即使是這樣,威廉斯也不一定高興,大家說是吧。

淺水是喧譁的, 深水是沉默的。——雪萊

如果你過分珍愛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點損傷,那麼你將失去兩隻翅膀,永遠不再能凌空飛翔。——雪萊

我們讀書越多,就越發現我們是無知的。——雪萊

不知道大家看一部電影沒有,電影名叫《死亡詩社》,電影中有一段話:"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我想,這段話基本道出了生命的意義,審美的意義。

雪萊說:"詩人是一隻夜鶯,棲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聲音歌唱,以安慰自己的寂寞。"濟慈寫過《夜鶯頌》,王爾德也寫過《夜鶯》,但我覺得都不如雪萊的這句話寫的好。

郭沫若在《小引》中說到:"雪萊是我最敬愛的詩人中之一個。他是自然的寵子,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兒。他的詩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絕妙的好詩。"

徐志摩在《讀雪萊詩後》中寫到:"我實在夠不上讀他,因為太濃厚偉大了。他的小詩,很輕靈,很微妙,很真摯,很美麗,讀的時候,心靈真是顫動起來,猶如看一塊純潔的水晶,真是內外通靈。"

拜倫這樣評論摯友:"雪萊是世界上最不自私的人,別人和他相比就幾乎全都成了野獸。"

木心說:"拜倫因為思想上的不成熟,懷疑一切;雪萊也因為思想上的不成熟,歡天喜地的信仰,說一句狂妄的話,他們都不懂得寫詩。西方人真正會寫的是小說,而不是詩。中國人才會寫詩,但不會寫小說。現代中國人,散文、小說、詩,都不知道怎麼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