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四大板塊”率先發展 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蓄勢待發

總量貢獻率先,力爭對都市圈經濟貢獻率達到 80% 以上;發展質量率先,力爭先進製造業等主導產業產值佔總產值達到 80% 以上;項目建設率先,力爭總開發面積佔全市比重達到 80% 以上……為發揮國家級新區和開發區的龍頭作用,在剛剛過去的三月,長春市出臺《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總體方案》,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政策一出,引起熱烈反響。將目光鎖定擁有生物醫藥、IT、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等核心技術優勢的長春新區,不難發現“四大板塊”多數產業集聚於此,作為吉林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長春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長春新區肩負重任。而今,緊貼“四大板塊”科學統籌,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將蓄勢待發。

自《總體方案》出臺以來,長春新區提高站位、梯次推進、科學統籌、強化支撐。迅速組織人員就落實“四大板塊”中建設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對發展思路、奮鬥目標、重點任務及保障措施進行細化。

謀劃“三個四”總體思路

建設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

總體規劃已呈現,分層分類開好步。長春新區結合《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總體方案》要求,初步確定“三個四”總體發展思路。聚焦“生物醫藥、IT、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四大核心領域,抓好“長春科學城、醫藥科創城、智慧科創城、航空航天科創城”四城建設,統籌實施“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協同創新、改革創新”四大創新戰略任務,集中優勢力量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前沿新興產業等方面發力、重點研發新成果、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優勢向產業、經濟優勢轉化,建設具有引領性、支撐性、標識性的創新高地,打造全方位開放高地和現代化治理高地,成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明確“兩步走”奮鬥目標

建設創新活力迸發的科技新城

第一步,到2022年,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和產業集聚度實現顯著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創新平臺和要素集聚度躍上新臺階。核心競爭力和產業集聚度顯著增強。堅持做大增量、做優存量、做長鏈條協同推進,形成一批先進自主的重大創新產品。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城市承載功能提檔升級。初步形成包容、創新、智能、綠色、宜居的城市生態。

第二步,到2025年,形成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航空航天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一個四千億級IT產業集群,建成創新主體集聚、創新成果湧流、創新活力迸發的科技新城。

做好“四城”謀篇佈局

協同發展 打造高能級空間格局

立足高新、北湖創新資源稟賦,謀劃建設“四城”。一個科學城,依託高校院所,在高新區核心區規劃建設長春科學城,打造創新生態一流的“科、教、創”協同創新示範區。建設三大科創城,在高新區南部和響水鎮共建生物醫藥科創城,在與永春、富鋒鎮合作區域以及北湖南部等區域共建承載IT產業和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智慧科創城,在北湖中部建設航空航天科創城。

三大科創城重點承載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產業集聚功能,謀劃引進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集聚一批關聯性強、帶動性大的科技龍頭企業,打造東北區域“四大產業”強區。

實施四大創新戰略任務

打造極具標識度創新活動品牌

推進技術創新,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國家級創新平臺“品牌效應”,實施“創產融合推進計劃”,實施“十百千萬雙高企業培育工程”,構建人才、科技金融、技術三大領域創新服務體系,打造具有全國標識度的創新活動品牌。

推進產業創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搶抓新經濟發展機遇,強化科技引領帶動作用。構建產業共同體、組建產業共治理事會,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服務專業化水平。推進協同創新,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從三個維度抓創新,構建高水平開放融合、協同創新新格局。推進改革創新,激發區域發展活力。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解決新經濟與舊制度的不兼容問題。

構建三大創新保障體系

國家區域創新中心蓄勢待發

開展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組織保障能力。借鑑先進地區改革經驗,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探索高新區“政府+公司”管理模式,管委會重點強化經濟社會管理職能,長春高新股份和國有平臺公司重點承擔開發建設、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等職能,逐步實現市場化招商、專業化管理、企業化運作。

開展資本運作模式創新,提升資金保障能力。開展重大項目籌劃運作,提升項目保障能力。建立“六個一”重大項目服務機制,確保項目“引得進、落得下、留得住、活得好”。瞄準龍頭型、平臺型、生態型大企業,新謀劃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瞄準技術源頭、一流園區,合作共建一批科技分園、產業育成基地。加快推進落實長春高新生物醫藥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

這樣的新區理念、新區速度、新區魄力、新區成績,令人驚歎。

我們期待新的精彩,在長春新區、在長春、在吉林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