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點擊右上角“關注”,免費訂閱內蒙古戶外旅行資訊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二十四節氣:2016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托克托麵塑——寒燕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非遺傳承人在莫尼山非遺小鎮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活動

2020/04/04

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寒燕兒”相傳與寒食節有關,在山西、內蒙一帶有清明時節“捏寒燕”的習俗。寒燕有迎春之意,它們的嘴都是向上張著,寓意將孩子們的百病都銜出去。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寒燕燕也稱“寒雞雞”。據考證,北宋汴京時就已風行,家家戶戶都“用面造棗飛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楣,謂之"子推燕"”。(《東京夢華錄》卷七)這些用柳條串起來的紅棗面燕晾乾“留之經歲”,孩童食之,據云“可治口瘡”,但主要是預備寒食節禁炊火期間的乾糧。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捏寒燕兒是民間形成的一種節日習俗,晉陝蒙一帶在清明節前開始家家戶戶捏寒燕兒(麵塑),並且把一串串寒燕兒用柳枝或棉線連接起來,掛在顯眼的地方。這種用白麵製做的寒燕兒造型各異,大小不同,千姿百態,栩栩欲飛。一來可以觀賞,二來象徵春歸,再者還可以食用。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習俗

2020/04/04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唐朝之前,清明節也是女性“踏青”的日子。據《周禮·地官·媒氏》記載,上古時候,仲春月是“男女相會”日,可以自由戀愛的日子。漢代之後,每年春天三月初上巳節,則是少女們可從閨房中暫時解放,出街外遊的日子。唐代時,上巳和清明漸合為一體,雖然春天出遊並不一定要在清明,但氣候回暖的清明卻最適合出遊,踏青也漸漸成風。此外,在以前醫藥未發達的年代,清明節也是保健日,中國各地流行以花草洗浴,或在清明時節吃草藥、採草藥。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莫尼山”

一個凝聚內蒙古非遺傳承人匠心的文化符號

一個萬里茶道上的古老驛站

山川秀美,空氣清新。

人間四月天,莫尼山非遺小鎮等你來~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清明節宜來莫尼山踏青,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捏寒燕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