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2020年的高考推遲,又給小可愛們複習的機會了。現在大部分都在學校學習,複習的效率更高效。希望今年小姚老師整理的語文奪分知識點可以幫助你們更上一層樓。畢竟今年的高考競爭很激烈,原先要去留學的不去了,能去上武漢大學的也不去了,國內的一流大學就這麼多錄取的人也就這麼多,競爭相當激烈,所以以不變應萬變就是要好好提高自己的成績,只要咱們成績高就不怕!

語文130可以嗎?

語文是可以考到130甚至140的,這無關天賦!!!

語文是可以考到130甚至140的,這無關天賦!!!

語文是可以考到130甚至140的,這無關天賦!!!


對於語文成績的提高,我想現在沒有比高三孩子心情更加急迫的。許許多多孩子到了高三,語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神秘學,每次考試都靠撞,每個題目都靠猜。高考日益逼近,他們也想好好學習語文,可是仔細一想,才發現自己連該怎麼學習語文都不知道。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首先,請你按照老師給的要求給自己做一個自查自問表,看看你基本的語文基礎知識是否具備: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不知道你做完老師的自查測試表後,你對自己是否有了一個明確的認知,是否知道你自己現在的漏洞在哪裡。


上面自查測試表所涉及到,都是我們語文所要求的具體的基礎知識,而且是最繁瑣的一部分。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很多孩子會有一個誤區,覺得語文學習花很多時間在這個記憶背誦上,好像就只有幾分

(默寫5分,文化常識3分,成語3分,病句3分,文言文翻譯10分)

特別划不來,還不如把語文的其他地方搞好,得分還來得快,又不用花功夫。


但是,孩子,這些都是送分題,是不能錯的。

你連這些最基礎的都不能做好,然後自己想拿特別高的分,我覺得不太可能吧。所以,第一步,還是請你把該要落實的地方好好落實。


老師也知道記憶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很難,那麼你可能要用一些方法,這裡提供兩種方法進行記憶:

1.小本記憶法:把自己記憶不熟悉的點,寫在一個方便隨身攜帶的巴掌本上。利用零碎的時間看,不在於一次記憶多麼熟悉,而是記憶了多少次。

2.關鍵詞聯繫法:遇到一些知識很長很難記憶,只需要找出最關鍵的幾個詞,然後再根據關鍵詞擴展記憶。(例如:稽首:隆重 全著地 長輩 天地。擴展後: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禮儀,頭手都要著地,拜長輩、父母、天、地、神靈等)


在你做好上述的內容之後,高三的你就要進入備考階段了,你該如何準備呢?

1.在掌握好基礎後,每天寫兩道基礎題(成語、病句、語用)。

請看清楚老師說的,只需要兩道就夠了,不要多。因為這不是為了刷題,只不過是為了鞏固知識,順便保持手感。

2.掌握論述類文本基本錯誤類型,並能夠分析錯誤點,形成自己的認知。在每一次考試完,能夠找出論述類文本論述核心,說明論述內容,並且能夠理出思路。

(這個做法主要針對歷年高考真題,因為許許多多模擬題本身題目都不夠完善,更不要說有行文思路了)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3.每一次考試完後,可以把文言文自行落實清楚,並能夠記憶中間關鍵語彙。範例如下:

李繼宣,開封浚儀人。嘗命往陝州捕虎,殺二十餘,生致二虎、一豹以獻。契丹寇【侵犯】靜戎軍,從崔彥進過拒馬河接戰,自午至申,大敗之。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繼宣從先鋒李繼隆至方城,力戰三日,大軍繼至,遂克固州。進壁【n.軍營,營壘。此處v.築營壘駐守】涿州東,又與敵鬥,乘勝攻北門,克之。日領輕騎【輕裝騎兵】度【渡河】涿河,覘【chān偵察】敵勢。又將【率領】五千騎援米信,因率勁騎【精銳騎兵】追至新城北,大敗之,斬其酋賀恩相公,繼宣亦中流矢。大軍還雄州取芻 [chú]糧【糧草】,遇契丹(於)新城,疾戰【力戰,死戰】至暮。明日復戰,繼隆為【被】敵所邀【攔截】,繼宣以【率領】所部拔【解救】之。召入,以功超授【越級提升】崇儀使。淳化三年,徙知保州。築關城,浚【疏通,挖深】外濠,葺【修葺】營舍千五百區;造船二百艘,入雞距泉以運糧,人鹹便【認為……方便】之。課【督促】軍中勁弩,為入陣之備。至道三年,契丹寇定州,至懷德橋,繼宣領兵三千掩襲【突然襲擊】之。契丹保豐隆山砦【zhài,同“寨”】,繼宣伐木治【修理】常山橋,契丹聞之,大懼,拔砦遁走。繼宣銳於追襲,傅潛為部署,繼宣詣【前往,到】潛請行,頗【很】為(之)所抑【壓制】。及召潛屬吏【交給執法官處理】,詔繼宣與高瓊同主軍事,逐敵越【渡過】拒馬河。受詔按視【巡視】緣邊【沿邊】城砦,權【代理】知【掌管】威虜軍,敵騎至城下,屢出兵設伏,斬獲甚眾。鹹平四年,領康州刺史。敵至,繼宣即召赤虜之師,敵走上羊山。繼宣逐之,環山麓【山腳】至其陰【山北】。繼宣馬連中矢斃,凡【共】三易【更換】騎,大克捷。詔書稱獎。景德初,契丹乘秋來攻,繼宣獨主鎮州全師。及與契丹和,命為高陽關鈐轄。繼宣罕【少】識字,上以河間郡事繁,慮獄訟有枉【冤枉】,命高繼勳代之,止【只】為鈐轄。大中祥符初,召還,加四方館使。以疾【因為患病】,授西京水南都巡檢使,每夕罕【少】巡警,為留司所舉【舉報】,特詔增巡檢一員,專主夜巡。六年,疾甚,求至京師尋醫,卒,年六十四。

(選自《宋史·李繼宣傳》)


4.熟悉詩歌考查的內容:

最好是爛熟於心,一看到詩歌,便自然從這些角度發散思維。

1、形象題型(人物、事物、景物)

2、詩歌的語言(風格、煉字)風格:沉鬱頓挫等

3、一句話的作用

(手法、結構、內容,一般烘托、渲染等)

4、詩歌的表現手法、藝術技巧

(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謀篇佈局)

5、描寫手法(正側面)與景物描寫的手法能區分嗎?

(景物描寫的角度:五覺,景物描寫的方法:遠近、俯仰、動靜、視聽)

6、遇到思想情感請直接回答,遇到觀點態度也請直接回答。

7、一句話哪裡好(不是用字,就是手法,別忘解釋,最後情感)

5.瞭解社會和感知生活。然後能夠通過自己的認知去理解文學類文本閱讀。

6.能夠感知社會發展,對社會問題都能痛感而有情(為自己的作文做準備)。並且能夠有很好的作文主張,比如開頭的精彩,結構的完整,分析的透徹等。

第三,老師已經講清楚了,高三你該準備的知識,還有如何準備。


但是你也許還是很苦惱,不知道如何下手。那麼,老師教你雙管齊下,怎麼做呢?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1.所有的基礎知識分成小片段,按照6個月的標準記憶。(從現在開始算起,每記憶3天,回顧一次)。

2.文章思路的總結,語文思維的培養,每3天用一篇很好的文章進行分析(比如高考真題)。(在這裡,我想說,如果你分析好了,可以給你老師看看,因為老師是能夠知道你的分析是否有差池的。不要一個人瞎分析,你的分析首先要保證是合理,否則如何培養你的思維?)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主要研究的是全國卷,發現側重考查選擇題,所以理解詩歌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我認真地想了想,還是先加強兩個方面的學習:

一個是詩歌理解,一個是詩歌中的手法。所以這次更新,我主要針對詩歌的內容理解,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檢測你是否真的讀懂了詩歌。

2、你是否能夠感受到詩歌中 區別特質性的地方在哪兒?

(換句話說,你是否知道詩歌的個性特點在哪兒,並明白容易混淆地地方是什麼)

之前,我教了大家一些讀詩的方法,但是方法雖好,還是需要實踐來檢驗的。那麼,現在老師就先用一首詩歌來檢驗,看你是否真的讀懂了詩歌。


在看詩歌之前,你在心中首先要明確幾點:

①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怎麼的?有沒有什麼變化?

②這首詩歌所講的主要內容是怎樣的?

③這首詩歌主要的表現手法有哪一些?


檢驗題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檢測你是否真的讀懂了詩歌。

秋思

陸游

半年閉戶廢登臨,直自春殘病至今。

帳外昏燈伴孤夢,簷前暴雨滴愁心。

中原形勝關河在,列聖憂勤德澤深。

遙想遺民垂泣處,大梁城闕又秋砧。

【注】列聖:指歷代帝王。大梁:北宋都城開封的古稱。秋砧:秋日搗衣聲。

這首詩歌表面上理解好像很簡單,但其實這首詩歌是有難點的。這個難點,我隨後細細道來。

現在的你,讀完詩歌后,需要告訴我的是:

這首詩歌中哪個字或者詞,能夠概括出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

——想一想哦。大膽的回答我。

——是不是有學生覺得“孤”和“愁”字都能夠表達出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

——那麼,我們其實可以綜合起來理解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

——孤寂愁苦。

(在這裡我希望同學們學東西的時候,一定要靈活應用。不要被一些固定的思維給禁錮了)

這首詩歌所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如果你仔細讀了老師的文章,是不是記得老師很認真地講解過“起、承、轉、合”。

現在我把這個“起、承、轉、合”解釋成通俗易懂的語言: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那麼,我們就用“起、承、轉、何”來看看這首詩歌講了什麼。

首聯——(起)——

直接寫了自己因為久病,閉門不出。

頷聯——(承)——

承接了生病後閉門不出的心態和情感——孤寂愁苦。

頸聯——(轉)——

轉折到國事上來——實際上寫了“愁”的原因——為了過去歷代帝王曾經憂勞辛苦的中原。

尾聯——(合)——

落腳的最終要抒發的情感——過去的“遺民”曾經垂淚的地方,現在又響起了熟悉搗衣聲。

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借景抒情。

——對偶(對仗)

這首詩歌的難點是什麼?(也就是區別特質性的地方,或者我們說容易混淆的地方)

(1)卡殼句:

①中原形勝關河在,列聖憂勤德澤深。(中間的“形勝”是同學們理解的難點,並且這句話到底要說什麼,很多人不一定很清楚)(提示:勝——風景優美。關——關隘,河——江河)

②遙想遺民垂泣處,大梁城闕又秋砧。(“遺民”是難點,“大梁”作出了註釋,說明是難點加重點,“秋砧”指“秋天的搗衣聲,那這其中又含有哪一些情感?)(提示:遺民——滅亡時留下的上一個朝代的百姓。大梁——特別北宋的都城開封——中原地區——已經淪陷。秋砧——搗衣聲——引起人們對故國的懷念)

驗證一下,你是否真的理解。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你讀完以後,是不是有一種感覺,為什麼大體上讀得懂的詩歌,在關鍵點上理解不正確——

這些關鍵點就是老師所說的區別特質性的地方。(就是這首詩歌與別的詩歌不同的地方,屬於這首的個性特點。也就是你容易混淆的地方)

那麼,到這裡,這首詩歌還不算真的理解完整。

現在我問你,這首詩歌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注意哦:

可以分兩部分理解:

第一聯和第二聯是一個整體

——表現了詩人久病孤寂愁苦的情感。

第三聯和第四聯是一個整體

——回想了中原美好的山河風景和故都的搗衣聲——可以得出——懷念故國的情感。

——回憶了過去歷代明君的勵精圖治——可以得出——希望收復山河的情感。

現在的你,看完這些,是不是也能很到位的分析一首詩歌了?

如果你常常疑惑,為什麼好像讀懂,卻沒有讀懂。

我想那只有一個問題——你沒有真的讀懂。

希望未來的日子裡,你可以做到對詩歌真正的理解,那樣才是無敵。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所以,大家一起加油。

------------------------------------------------------------------------------------------------------


很多同學就會覺得煩惱和頭疼,看到詩歌的題目更是無從下筆。面對學生這樣的情況,我仔細做了歸納,發現這些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疑惑:

1、 完全讀不懂詩歌。

2、 沒有辦法體會詩人的情感。

3、 自己所讀的和詩歌本來的意思相差很遠。

4、 就算是讀懂了,但是下筆的時候,卻沒有辦法總結出很好的詞語概括。

其實,這些問題歸根到底只涉及到兩個方面:

1、 不知道該怎麼讀詩歌,也不知道該讀到詩歌的什麼內容。

2、 沒有關於分析詩歌的基本常識。

隨著現在高考題型的不斷變化,一些學生面對詩歌題目更加感到力不從心,如何準備,該怎麼樣準備,沒有一點兒頭緒。詩歌成了望天收、靠運氣的典型題型。

那麼,我先來說一下如何準備。

其實,你大概不知道,對於出題老師來說,詩歌也很難出,原因是詩歌浩如煙海,很多經典詩歌已經被人出過,而想要找一篇便於鑑賞的也非常不容易。

老師說這話的意思是告訴你,詩歌確實非常繁多,而且內容所涉及的又是方方面面,想要靠過去的“死搞”(有部分初中直接背翻譯),效果真的很小的。

那怎麼辦?

無從下手,是不是就不學了?

說實話,並不是無從下手,而是你不會積累。

那麼,我就來說一說詩歌的積累。到底我們該如何做呢?

下面就請認真地體會一下老師所說的具體的步驟:

1、 積累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比如:杜鵑、大雁、蟬)

2、 積累詩歌中常見的情感。

在這裡我要告訴你一個小竅門,很多東西,你不能很生硬地去記,而應該理解地去記憶,通過感悟和聯想,可以理解出這種詩歌常見的情感。(比如:看到詩中有關於“舟”“江”的描寫,就知道這裡面有羈旅漂泊之情,那麼既然在漂泊,還有一種情感伴隨其中,那就是思鄉之情。所以所通過一些特殊的意象和詞語,幫助我們理解情感。)

3、 積累詩歌中常見的手法。(這個後文中會具體講解)

4、 積累詩歌中常見的語彙。(這個我上一次詩歌的更新已經列舉出來)

當你做到了這些積累,你就完成了老師所說的對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必須先讀懂詩歌。

無論題型如何變化,讀懂都是最低的要求。而且無論題型如何變化,圍繞著詩歌本真的意思去出題,也是對老師最低的要求。

之前,我已經講了該如何讀詩,不知道你掌握了多少?在這裡,老師來教你第二步驟,在知道如何讀詩以後,你要知道你讀到了什麼。

那麼,我們到底讀到了什麼,或者說我們該讀到什麼?

1、我們首先必須讀到的是詩歌的感情基調。

你知道嗎?很多詩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感情基調都是通過詩歌中一個字來表現。那這個字到底是什麼字?有沒有什麼特徵?

這個字——一般由形容詞構成,而且這個字是那種有明顯情感體現的字。找出這個字,你理解詩歌的難度係數就降低了不少。(很多時候,我們就稱這個字為詩眼)

但是你真的知道這個字嗎?

下面老師用幾首詩歌來舉證:

(2011·山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這首詩非常的簡單,當你讀完,你第一感覺就已經判斷出來有幾個字能夠表現詩歌的情感:一個是“清”、一個是“淡”。那麼,這兩個字又有相似之處,其實可以直接合起來理解為:清淡。

再多看幾首詩歌,看看能不能一下子就把感情基調找出來。

試一試:(2014·湖北)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早  發

羅 鄴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

這個詩歌能夠統領全篇感情基調的那個字,你看出來了嗎?

——孤。

現在的你,是不是認為,詩眼特別好找,感情基調也特別好確認了?

老師想說,看起來很簡單的,其實沒有那麼簡單。千萬不要大意,還是要認真地分析詩歌。

那麼,你能夠找出下面這首詩歌地詩眼,並確定感情基調嗎?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塞下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這首詩的“詩眼”是什麼?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說明判斷的依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是“望”?

是“靜”?

很多學生,第一反應是“望”,以為是“望”帝鄉看到地情景。但這個剛好是錯的,因為整首詩歌,最核心的內容是——和平。那個“望”字是回望的意思。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對西漢朝廷與烏孫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動概括。“玉帛”指朝覲時攜帶的禮品。執玉帛上朝,是一種賓服和歸順的表示。“望”字用得筆重情深,烏孫使臣朝罷西歸,而頻頻回望帝京長安,眷戀不忍離去,說明恩重義浹,相結很深。“不稱王”點明烏孫歸順,邊境安定。這兩句平述史實,為全詩做鋪墊。

三、四句順勢騰騫,波湧雲飛,形成高潮。“天涯”上承“歸去”,烏孫朝罷西歸,“靜”字用得尤為有力。玉門關外的茫茫大漠,曾經是積骸成陣的兵爭要衝,如今卻享有和平寧靜的生活。這是把今日的和平與昔時的戰亂作明暗交織的兩面關鎖的寫法,於無字處皆有深意,是詩中之眼。詩人用彩筆繪出一幅輝煌的畫卷:戰爭的陰霾消散淨盡,日月的光華照徹寰宇。這種理想境界,體現了各族人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崇高理想,是高響入雲的和平與統一的頌歌。

所以這首詩的詩眼是——靜!

本詩立足於民族和睦的高度,謳歌了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題。在前兩句生動概括了西漢朝廷與烏孫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實後,第三句描繪玉門關外的茫茫大漠,曾經是積骸成陣的兵家要衝,如今卻享有和平寧靜的生活。這種把今日的和平與昔時的戰亂作明暗交織的深意,是通過“靜”字傳達出來的,因此說“靜”是本詩的“詩眼”。

那麼,再看看其他類型的詩歌,看你能夠找出詩眼,並確定感情基調嗎?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望薊門

祖 詠

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這首詩歌你要認真的讀,讀完以後,你發現了嗎?

詩眼——驚

這首詩以“驚”為感情基調的。第一句寫初至燕臺而心為之“驚”,第二句寫詩人為邊塞重鎮及漢將軍營整肅而驚,第三句為邊塞苦寒而驚,第四句為獵獵軍旗飄揚而驚。頸聯寫作者因漢軍進攻時烽火連天,漢軍守備時巋然不動而驚。最後兩句因為“驚”而雄心勃發意欲立功邊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詩以“驚”展現了詩人的心靈震撼。

2、 我們要讀出詩歌的意象,通過分析意象讀到了詩歌到底寫了什麼。

首先,你知道什麼是意象嗎?

簡而言之,就是事物,但是這個事物可不是普通的事物,是帶有一定情感的事物呢。

有同學會說,一切詩歌都有情感,那豈不是詩歌中的事物都是意象了?

這位同學,我想說,你理解得很正確,所以哦,詩歌中的事物一般都是意象。

例如: 天淨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是一首最典型的意象疊加的詩歌,有哪些意象呢?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

那麼,我們通過意象,知道詩歌到底寫了什麼呢?

前三小句,精心選取了九個能代表蕭瑟秋天的典型意象,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後兩小句,通過“夕陽”“斷腸人”等意象,抒寫天涯遊子獨行寒秋的內心深處無盡的傷痛。

那麼,你知道了嗎?意象是帶有情感的事物,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意象來分析出詩人的情感。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意象的原因

下面,我們再看一篇詩歌來鞏固一下對意象的理解:

(宋詩)送 春 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簷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這首詩歌有幾個感情傾向很明顯的意象:殘花、子規——起碼通過這幾個意象,我們知道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不高昂。

那麼這首詩歌寫了什麼:通過“殘花、飛燕、東風”這幾個意象,我們再聯繫題目可以知道寫的是春天離去的情景。

再來看子規這個意象——這個意象很特別,為什麼?因為半夜依舊啼叫不已,所以這個在古詩中通常是孤寂、哀愁的意象,卻在本詩中是對一個美好事物執著不懈的追求的形象。——“不信東風喚不回”就表現了子規的決心。

所以,結合起來,可以得出——這首詩歌是寫了送春,但是不捨春離去,願用全力留春在的詩歌。

現在,你稍微能理解一點兒了嗎?

那麼,我就再告訴你一些常見的意象所帶有的情感和象徵意義。

⑴柳

“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⑵月亮

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⑶菊

堅貞、高潔品格的象徵。陶淵明“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

⑷梅花

冰清玉潔、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⑸松

堅貞、高潔的品質。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⑹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⑺梧桐

梧桐則是淒涼悲傷的象徵。“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⑻杜鵑鳥

杜鵑是淒涼、哀傷的象徵。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

⑼鷓鴣鳥

旅途艱險的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蟬

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⑾鴻雁

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⒂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⒃烏鴉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如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⒄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⒅羌笛

悽切之感,如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悽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⒆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李煜詞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⒇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的人,如“鴻鵠去不返,勾吳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3、 我們要讀出詩歌的表現手法,只有瞭解清楚表現手法,才有利於我們分析詩歌的特徵。(這個是詩歌分析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識哦)

其實,我們很多學生對手法只知道一個類型,就是修辭手法。其他的類型,完全沒有概念,都是靠撞。

所以,學習手法,並不是亂七八糟地亂記,而是首先要梳理好類型。

表現手法,有哪些類型呢?我下面來給大家梳理一下: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間接抒情

A託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㈡描寫手法

①對比:勾畫……的生活畫面,突出表現詩人……的情感,或表達了對生活、社會的……思考。

②襯托(映襯、反襯、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寫鋪排)

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㈢修辭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活動、古詩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達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聯想,設想奇巧,勾畫了……的生活或社會圖景。

⑷雙關——意在言外,耐人尋味,具含蓄美。

A諧音雙關,含蓄,富有情趣。【如“東邊日出西邊晴,道是有晴(情)還無晴(情)。】B語意雙關

⑸擬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或借物喻人,象徵。

⑹誇張,突出特點,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現浪漫主義的情感。

⑺反覆,連用某字,突出特點或某種情感。

⑻設問,一問一答,富有情趣;反問,增強說服力,發人深醒。

⑼反語,諷刺。

⑽互文:“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等。

㈣其它表現手法:虛實相生

這些手法,看起來也沒有那麼難,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其實很多人都分辨不出來,不信你試一試。

判斷下列詩句所用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

(1)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虛寫(想象)、誇張

(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設問、借代

(3)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對偶、對比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擬人

(5)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象徵

(6)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反語

(7)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虛寫(想象)

(8)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象徵、比喻

(9)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對寫法

(10)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側面描寫

(11)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對偶、襯托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誇張 襯托

上面的題型,你能作對幾個?

是不是沒有那麼簡單?

所以,你必須在你實際的讀詩過程中,加強對手法的感知能力。

4、 我們要讀出詩歌最真實的情感,並能與詩人一起感同身受。

下面給大家舉一個類型例子:

《春 怨》(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望江南》(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幾首詩歌都是一個類型的詩歌,而且情感是比較明顯的。

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徵婦、商婦、遊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對出門在外為商為官的丈夫的思念,關切丈夫的生活和事業狀況,或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感嘆自己虛擲韶光,青春易逝;對戍邊和出征的丈夫的思念,關心對方安危,或怨恨兵役和戰爭的殘酷。

下面我再用一首詩歌,來引導一下你們:

唐多令

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這是一首名作,後人譽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裡?此寫秋日重登二十年前舊遊地武昌南樓,所見所思,纏綿悽愴。在表層山水風光樂酒留連的安適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暢達流利而熟練的文辭描寫,和諧工整而圓滑的韻律,都好似在這酒酣耳熱縱情聲色的場面中不得不掛在臉上的笑容,──有些板滯不太自然的笑容。

  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滿汀洲的蘆葉,如帶淺流的寒沙,不可勝數莫可排遣。面對大江東去黃鵠斷磯竟無豪情可抒!表中郎謂,“大抵物真則貴,真則我面不能同君面,而況古人之面貌乎?”讀此《唐多令》應該補充一句:“真則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讀誰相信這是大聲鏜鞳的豪放詞人劉過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寫出又一個具有個性獨創性的劉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這新境界的創造上。

  論者多說此詞暗寓家國之愁,的確。怎麼見得?請看此詞從頭到尾在描寫缺憾和不滿足:“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山頭,所見只是蘆葉汀洲、寒沙淺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見,無奈與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穩,中秋將到未到;黃鶴磯斷,故人不見;江山未改,盡是新愁;欲縱情聲色詩酒,已無少年豪興……。恢復無望,國家將亡的巨大哀感遍佈華林,不祥的濃雲壓城城欲摧。這一灰冷色調的武昌蛇山巔野望抒懷,真使人肝腸寸斷,不寒而慄。

  韓昌黎雲,“歡愉之詞難工,窮苦之音易好。”其實,憂鬱之情,達之深而近真亦屬不易。如果過於外露傾瀉,淚竭聲嘶,反屬不美,故詞寫悲劇亦不可無含蓄,一發不可收形成慘局。此《唐多令》,於含蓄中有深致,於虛處見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情之深猶水之深,長江大河,水深難測,萬里奔流,轉無聲息。吾知此詞何以不刻畫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段略用傅庚生先生意)

如何讀詩,讀到什麼,有關這部分,老師已經把梗概講了。以後還需要大家在讀詩歌的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加強這幾個方面的理解。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那麼,這個讀詩的具體做法是什麼呢?

一、從整體上,學會讀詩。

先看標題,找出題目中的題眼。

(1)你真的知道題眼是什麼嗎?

那麼請你告訴我,杜甫的《月夜》,這首詩的題眼是“月”還是“夜”呢?想一想哦。

想到了嗎?是“月”!

為什麼?因為夜也許是平常一夜,但是因為有了“月”而不同。

所以,“月”具有區別特質的特點,那麼“月”就是題目的題眼。

(2)用實例鞏固一下,認真地找出題眼。

①《詠素蝶詩》 題眼是什麼?為什麼?

題眼是——素蝶

因為素蝶點明瞭詩的類別(詠物詩),同時也暗示了寫作手法(託物言志)

②《鵲橋仙·七夕》 題眼是什麼?為什麼?

題眼——七夕

因為第一其交代了寫作對象、內容(七夕)或寫作緣由(因七夕而寫)第二暗示了寫作內容和情感(寫夫妻相思相聚)

③《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題眼是什麼?為什麼?

題眼——寄

因為第一交代了寫作目的(懷念遠方之人)第二暗示了詩的感情基調和類別(懷人詩)

2、再看作者,知曉生平,能夠做到知人論世。(高考時,不太清楚作者的情況,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有關作者的生平,這個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積累。作為高中生,你瞭解杜甫嗎?他的詩歌不是都是憂國憂民,苦悶的。他曾今在四川成都生活過,度過了他人生最美好的四年。也發出過“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樣的話。

那麼,你瞭解李白人生嗎?知道蘇軾的貶謫嗎?感慨過辛棄疾的不易嗎?

由於一言難盡,在這裡,我沒有辦法詳解。

但是,作為學生,需要你有一定的基本文化常識。

看註釋。要明白註釋中所暗含的信息。

作為一名出題老師,我想悄悄地告訴你,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註釋,所有註釋都有老師的用意在裡面。

比如:2013年的高考題《吳松道中二首其二》,註釋⑴吳松:即“吳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出題人在這裡做了一個註釋,意圖是告訴你,吳淞是江,詩人漂泊在江海上,所以詩人是一個在外羈旅漂泊的人。

那麼,我們就明確了這首肯定有羈旅漂泊之情和思鄉之情。

4、不是讀詩歌,而是讀詩歌的選項。

其實由於古今的差異,我們有時候真的很難讀懂一首詩歌。在這個時候怎麼辦?

讀詩歌的選項

因為詩歌的選項只會出現一個錯誤(按今年全國新課標捲來說),而且這個選項還是按照詩歌每一聯來解釋的。

就算有錯誤選項,但是這個錯誤選項和正確選項是有衝突的。那麼你自己在閱讀選項時,大概就能感覺到錯誤的地方。

設錯的地方,如果屬於無中生有或者偷換了手法,並不影響詩歌的大意。所以閱讀以後,就能大概知道這首詩歌寫得是什麼。

例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2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後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14.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本聯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傑輩出,即使卓越如蘇軾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從李揆的典故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蘇軾告訴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E.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在不讀詩歌的情況下,我們先把每一個選項讀完,我們可以知道幾點:

蘇軾兄弟聲名顯赫。在A項和D項都有體現。

蘇轍要出使外地(契丹)。在C項和D項都有涉及。

希望蘇轍不要承認家世,否則可能被契丹國君扣押。一切小心為妙。C項和E項都有體現。

那麼,我們就可以帶著自己的理解來讀詩了。讀完之後,我們會明白,蘇軾實際上是為蘇轍擔心,因為自己的兄弟是鳳毛麟角,傑出人才。在冒風雪到達契丹後,千萬小心,不能被契丹君主留下。

所以讀完,你大概就知道這道題選:BD。

B項無中生有,並沒有說到中原人才濟濟,蘇轍不敢稱第一。D項,並不是為了表現謙謙君子,而是讓蘇轍小心為是。

5、開始認真的讀詩,並且能夠讀詩,明白作者的一些情感。

例如:蘇軾的這首《送子由使契丹》,你讀完之後要能夠感受到:蘇軾和蘇轍之前深厚的親情;蘇軾對蘇轍的讚賞之情;蘇軾對蘇轍的擔憂之情。

二、從細節上,學會品析正文(詩歌的主體內容)。

當我們知道了具體做法之後,你也許確實能夠讀懂部分。但是我們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地瞭解這首詩歌,就需要在讀正文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方面。

詩的正文是閱讀的核心,也是讀懂詩歌的關鍵所在。

這一環節是以平時的積累和素養為基礎的,不過,方法上還是有以下兩點很關鍵:

1.懂得結構章法和基本特點

(1)結構思路:

①從“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入手,讀懂詩歌的思路層次、大體內容,協助解答某類試題。

“起承轉合”是古人寫詩填詞所遵循的結構章法。

“起”即開篇,“承”是對“起”句的承接、拓展,“轉”是詩意的跳宕轉折,“合”是收束全詩。

試以杜甫《春日憶李白》為例來看它對我們懂詩、解題的幫助。

春日憶李白

杜 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首聯從讚美李白詩才超群 “起”

頷聯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風格 “承”

頸聯 “轉”

開始由贊李白的詩才詩風轉為寫對李白的思念:從空間阻隔寫兩人天各一方。

尾聯 “合”

是怎樣收束全詩的?

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見,這是一層;渴望相見,見面幹什麼?

對酌,切磋詩藝,又把首、頷兩聯的內容收在裡面,這是又一層。明白了這個過程,讀詩就更容易了。

感悟2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 思

賈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杏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你能說出這首詩的構思脈絡嗎?

請仔細想想老師前面的提示,你會發現這首詩歌是先寫景,後抒情:先選取草色、柳色、桃花、杏花等典型春景表現春日之美,再用東風不消愁、春日惹恨長來點明春思。

(或:先寫春天的色彩;次寫春天的繁花;接著寫不解愁的春風;最後寫春日惹恨,點明春思。)

其實,該詩首句從草色、柳色寫起;次句寫桃花、杏花,繼續從色彩角度寫生機盎然的春光;

第三句轉寫詩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結景,以“恨長”結情。

如果分階梯、有側重地把握這四個結構特點,不僅可以把握詩的具體內容、層次,更可以把握全詩的內容主旨及詩人的思想感情,為準確解題奠定基礎。

a.“起”

在古詩詞中,“起”句就是開頭,或寫景,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方式多樣。其作用主要有兩種:①點明題旨,統領全詩,奠定感情基調;②託物起興,烘托鋪墊,渲染映襯。

感悟3 (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東 坡①

蘇 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 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後東坡的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

b.“承”

在古詩詞中,“承”句或寫景,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與“起”句自然銜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總接、分承、明順、暗接、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其主要作用有:①承上啟下,②鋪墊下文。

感悟4 (2011·山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雲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雨之聲。

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

這兩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先抑後揚(欲揚先抑)的效果。

前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凸現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如此描寫也為最後兩句稱讚山泉做了鋪墊。

“映地為天色”是從“色”的方面寫出山泉之清澈見底,“飛空作雨聲”是從“聲”的方面寫出山泉凌空而下水石相激的情形。

另外,從上下文看,此聯與前一聯形成欲揚先抑之勢,同時為最後兩句的稱讚做了鋪墊。

c.“轉”

古詩詞中,“轉”句在絕句裡是第三句,在律詩中指頸聯,在詞曲中多指“過片”。“轉”句十分關鍵,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淺入深,從正到反,思路的轉換體現詩意的跳宕轉折。抓住“轉”句特點對解讀詩意也很關鍵。

感悟5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望湖樓晚景

蘇 軾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第三句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說說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d.“合”9

在古詩詞中,“合”是結句,全詩不論寫景、抒情、敘事、闡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詩歌主旨或詩人感情的凝聚之處。“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種:①呼應開篇或詩題,圓合首尾;②對比前文或總結全詩,卒章顯志;③以景結情,含蓄蘊藉,餘味無窮。

古詩詞“合”的方式很多,但基本上分為兩類:一是直筆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闡理;二是曲筆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徵等方法曲折表達作者的感情、寄託詩歌的主旨。

感悟6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磧中作

岑 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試賞析本詩末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詩末句並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問,而是以景結情,描寫明月照耀下的朦朧、沉寂、荒無人煙的莽莽平沙,氣象闊大,含蓄地暗示了戍邊將士風餐露宿的艱苦生活,餘味無窮。

2.反覆品讀關鍵語

中國古典詩歌大都篇幅短小,錢鍾書用“閃電戰”來形容古詩鑑賞。而其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含蓄而有跳躍性。因此,讀詩時千萬不能匆匆一掃而過,而應一個字一個字地品讀,邊讀邊想其意,力求還原詩歌畫面。

當然,最重要的是抓住關鍵詩句。如結句和其他表明詩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詩歌主旨。王維《山居秋暝》最後一聯是詩眼句,而“留”則是詩眼,全詩要表達的對山水田園的留戀和對官場的厭惡都通過“留”字表現出來。

詩詞中的一兩個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這樣的字叫“情感語言”。如抓住了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準。“情感語言”不單單是詩眼詞眼,有時也藏在寫景敘事句中。如“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中的“獨”就是情感語言,它揭示出詩人的孤獨感;如“獨行穿落葉,閒坐數流螢”中的“獨”“閒”就是情感語言,揭示出詩人的孤獨、無聊之感。

其實這些方法是一步一步地告訴你,怎麼去理解詩歌,理解詩歌的什麼。我們對每一聯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詩歌不會那麼難了。

那麼,當然,你在讀詩地時候還會遇到一些卡殼字眼,這些字眼阻礙了你的理解,讓你讀一些詩歌地時候,感到不順。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積累一些吧。

讀懂詩歌中需要特別注意的特殊詞語

1.不那

同“不奈”,即無奈。如:晴煙漠漠柳毿毿(讀sān sān,柳葉紛披下垂的樣子),不那離情酒半酣。(韋莊《古離別》)

2.處

表時間,意思是“……的時候”。如: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3.等閒

(1)平常。如:眼前一尊又長滿,心中萬事如等閒。(張謂《湖上對酒行》)

(2)隨便。如: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白居易《琵琶行》)

(3)無端,平白地。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再如: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4.風流

(1)英俊,有才華。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遺風。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風度。如: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5.會

應當。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

6.渾

簡直,幾乎。如: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7.將

(1)助詞,加在動詞後,無實義。如: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白居易《長恨歌》)

(2)讀qiānɡ,意思是“請”。如: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李白《將進酒》)

8.可堪

哪堪,怎堪。如: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李商隱《春日寄懷》)再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9.可憐

(1)值得憐憫,哀憐。如: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白居易《賣炭翁》)

(2)可惜。如: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

(3)可嘆。如: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杜牧《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

(4)可愛。如: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可羨。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白居易《長恨歌》)

10.肯

(1)願,願意。如: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魏風·碩鼠》)

(2)表示反問,豈肯。如: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楊萬里《野菊》)

11.闌干

(1)縱橫或橫斜的樣子。如: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欄杆。如: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其三)》]

12.來

語氣詞,表祈使、勸勉,略等於“吧”“啦”。如: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13.漫

莫,不要。如:六國英雄漫多事,到頭徐福是男兒。(羅隱《始皇陵》)

14.那堪

哪能忍受。如: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15.弄

(1)用手把玩,戲耍。如: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長幹行》)

(2)玩賞。如: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李白《別山僧》)

16.傍

旁邊。如: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孔雀東南飛》)

17.憑

請,請求。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再如: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杜牧《贈獵騎》)

18.其

(1)句中助詞,無實義,起調整音節的作用。如: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助詞,用在單音節形容詞或象聲詞前,起加強形容、狀態的作用。如: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詩經·邶風·北風》)

19.卻

(1)退,退回。如: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白居易《琵琶行》)

(2)副詞,還,再。如: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20.忍

豈忍,怎忍,不忍心。如:墜素翻紅各自傷,青樓煙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21.殺

用在動詞後,表示程度深。如:江東士女無端甚,看殺玉人渾不知。(孫元晏《晉·衛玠》)

22.煞

副詞,極,很。如:為別後、相思煞。(柳永《迎春樂》)

23.生

句尾語氣助詞,無實義。如:歲晚太寒生,勸我溪邊住。(辛棄疾《生查子·獨遊西巖》)

24.無端

無因,無緣無故。如: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蘇軾《紅梅》)

25.無賴

(1)調皮可愛。同“亡賴”。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再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

(2)無才,無能。如: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3)撒潑放刁,蠻不講理。如: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黃宗羲《柳敬亭傳》)

(4)無奈。如: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杜甫《絕句漫興》)

26.無那

無奈。如:汶上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杜甫《奉寄高常侍》)再如: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

27.些

句尾語氣助詞,無實義。如:東鄰蠶種已生些。(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28.言

句首語氣助詞,無實義。如: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王維《青溪》)

29.伊

句中語氣助詞,無實義。如: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張九齡《感遇》)

30.爭

怎,怎麼。如:轅門不峻將軍令,今日爭知細柳營。(胡曾《詠史詩·細柳營》)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1、 我們首先要糾正一個觀念,語文全靠手感,學與不學都一樣。

教學多年,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經常有學生淚眼婆娑地告訴我:我初中語文特別好,可是上了高中語文就特別差。

還有一些學生信誓旦旦地對我說:老師我天生不是學習語文的料,從小語文都沒有上過80分。每一年總有一些人在語文上“費心費力”,最後只好對語文認命,覺得語文學與不學都一樣,只要天天看看小說,語文自然就好。

但是實際上呢?那些天天看小說和從小語文都上不了80分的,上了高中,語文有可能只在100分徘徊(從小語文不好的很有可能還上不了100分),這是他們的自然認知(原本的語文)能力,是從小積累下來語文說話的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體現,這個就叫他們的基礎。

但是,你們也許不相信,只需要3個月,從小喜歡看小說的語文可以上到125左右

,從小都上不了80分的語文可以上115分。我曾經高三接過一個很差的班級,接班的時候,全班110分以上的只有1個人,100分以上的21人(全班有68個人),大概我接班後的3個月左右,班上110分以上的32人。高考的時候,120分以上有12人,110分以上44人,沒有任何一個學生考到100分以下。我也是因為這一戰成名,奠定了以後帶更優秀班級的道路。

你要問我怎麼做到?

是不是每天用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語文上?

是不是都用了題海戰術?

是不是每天盯學生盯得很緊?

我想告訴你,都不是。

我課下從來不給學生布置一絲一毫的作業更不會佔用學生分毫的時間。那麼到底怎麼做到的呢?

作為學生,你要明白幾個很重要的點:

(1) 相信出題老師,能夠站在很寬廣的角度理解出題老師。

很多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心態都不對,總覺得語文是無病呻吟的產物,出題老師都是“神經病”,專門用來為難學生的,那些題目估計連出題老師自己都做不出來。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語文永遠不可能學好,用什麼方法都沒有用,因為你是來挑刺的,不是來做題的。所以只有轉換心態,才有可能把語文學好。

那麼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我是出過題的,如果出一份負責人的試卷,就要原創,一個出題老師會從幾千份材料中選擇一個,然後要把這個材料讀上一百遍,沉入其中,想無數次,才從中間選取一個點出題,並且儘可能給學生有提示。雖然不能保證所有的老師都如此,但是高考題目一定精挑細選,千錘百煉。只會比我說的更嚴格。就是不是高考題,很多題目都是老師的心血,都帶有老師的情感。

所以,理解老師,特別是出題老師,並且通過試卷能與他們溝通,能夠深入材料中理解材料的人物以及作者的意圖,出題者的苦心。

這一點兒都做不到,那麼後面的都可以不用看,因為對你是沒有用的。那些所謂的想提高語文成績,估計就只能是空話一句。

(2) 相信語文是可以學起來的,而不是靠運氣的。

現在的學生大概都有過這樣的感覺:語文手感特別好的時候,結果考的特別差;語文手感特別差的時候,結果卻考得特別好。於是得出結論:語文考試全靠運氣。

其實是這樣嗎?只不過是你有的時候考試剛好撞上自己會的,有的時候基本是瞎猜的。所以那麼心情好,遇到會的題,但是又不敢肯定自己對不對,心裡比較坎坷,於是手感覺得不好,結果考得好。反之,亦然。

但是真正的高手語文是做出來,不是猜出來的。所以真正的高手,語文最差就119分,正常發揮是能上130分。

那麼你要知道哪一些題是一定可以通過學習得分的。

第一:病句題:送分題

病句只有7大類型:要把這七個類型記入血液中間。能夠非常熟悉的分辨出病句的類型,並且能保證10次大考9次作對。

先輸入一些基本概念吧:

一、語序不當

1、定語位置不當。如:

(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走社會主義的熱情。

(定語“無比”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應該將“無比”放至“熱情”之前。)

2、狀語位置不當。如:

(3)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應該發揮廣大知識充分的作用。

(狀語“充分”錯放在定語的位置,應該將之放在“發揮”之前。)

3、虛詞位置不當

<1>副詞“不”的位置不對。例如:

(4)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把”句字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不”應移至“趁”字前)

<2>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複句中兩個分句用同一主語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後邊;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前邊。如果顛倒,就屬位置不當。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帶幫助其他同學。(“他”應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如:

(7)清晨,參加長跑的同學們在公路上飛快地馳騁著。(“同學們”不能用“馳騁”,可改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滾,渾身的熱血在呼嘯。(“熱血”只能“沸騰”,不能“呼嘯”)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2、動賓搭配不當。如:

(10)這些文章到處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閃爍”的應該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養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於科技開發服務、善於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3、主賓搭配不當。如:

(13)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是“一天”不當,刪去“勞動”即可。)

(14)政治穩定、團結的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的先決條件。(“局面”是“條件”不妥,可刪去“的局面”。)

4、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如:

(15)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應改為“很多”。)

(16)自己有雙聰明能幹的手,什麼都造出來。(“聰明能幹”應改為“靈巧”。)

(17)這次大會上,對工資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應改為“廣泛地交換了”。)

5、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如:

(18)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績”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兩面性的。可改為: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學習成績能否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熱切的青睞,就在這白眼與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白眼”和“青睞”指兩面,但“溫暖”只對應一面。)

6、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視語文學習?是不是隻學數理化就可以了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問題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後面回答只照顧否定回答。)

(21)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象不出。(“沒有誰不會想象不出”意即“誰都想象不出”,與原句意思剛好相反。)

在檢查搭配是否得當時,特別要注意檢查並列短語,防止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例如:

(22)採取各種辦法培養和提高師資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師的水平。(“培養”與“水平”搭配不當)

三、成績殘缺或贅餘

1、成分殘缺

<1>缺主語。如:

(23)從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卻說明了一個大問題。(“說明”的主語是什麼?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可刪去“從……中”。)

(24)關於電視片《北京人在紐約》的評論已很多了。(刪掉“關於”,使句子主語出現。)

<2>缺謂語。如:

(25)這些角色不同類型,距離相當大,如果沒有善於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這些角色不同類型”缺謂語,應該補上“屬於”就通順了。)

(26)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個動詞的賓語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適的,應該在“建立”前補充上謂語“完成”才通順。)

<3>缺賓語。如:

(27)近兩年來,他們在全縣推廣了馬河大隊堅持科學種田。(“推廣”什麼?缺賓語“……的經驗”。)

(28)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們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適。)

2、贅餘

成分贅餘有主語、謂語、定語等,這裡只各舉一例略作說明。

(29)我們二年級的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一般地說,我們都能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主語多餘。)

(30)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打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謂語多餘)

(31)紀念“三•八”節的到來。(賓語後有多餘成分。)

(32)這句話的後面,包容了多麼豐富的“無聲”的潛臺詞啊。(定語多餘)

(33)他同老農一起多次反覆地進行小麥高產試驗。(狀語堆砌,任刪一個。)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認真得很。(補語多餘。)

四、結構混亂

1、句式雜糅。這是指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句子結構雜糅在一起,使語意不明確。例如:

(35)這辦法又衛生,又方便,深受群眾所喜愛。(或說“深受群眾喜愛”,或說“深為群眾所喜愛”)

(36)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曾被……束縛”與“在……束縛下”混用,任選一種即可。)

2、句中暗換主語。有時在複句中暗換分句的主語,使原有的主語不能和謂語搭配,也會造成結構的混亂。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話深深地觸動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前一分句的主語是“話”,後一分句的主語是“小邱的心”,屬暗中轉換,造成混亂。可改為“……觸動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層次不清。例如:

(38)新華社發現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勝利完成的消息後,廣大讀者非常重視,科學界人士也非常重視,強起了強烈的反應。(“引起強烈的反應”是一句抽象的話,應先說,然後再說具體的;對於科學成就,應先說“科學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廣大讀者”的反應)

4、標點不當造成混亂。例如:

(39)這部影片所以能夠成功都歸功於集體的力量,電影局藝術的領導,舞臺劇原作者的協助,全體演員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新經驗。(“集體的力量”後邊用逗號,讀者自然把後連接“領導”“協助”等等都當作“歸功於”的賓語,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後邊的用作“都是”的主語,“力量”之後必須用句號)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費解”,一是“歧義”。“費解”就是一句話表達出來,但不能讓人讀明白其中講了什麼;“歧義”即一句話有兩種理解。不管“費解”還是“歧義”都是表達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現。下面舉例說明:

1、費解。例如:

(40)到帶嶺參觀火鋸廠和森林輕便鐵路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參觀”怎麼會是“歸途”?作者意思是說“……是我預定在旅行歸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義。例如:

(41)廠長採納了兩個工人的合理化建議,這大大激發了全廠職工出謀獻策的積極性。(“兩個工人”還是“兩個建議”?理解產生歧義。)

(42)縣裡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彙報。(可以理解為“15日/前去彙報”)也可理解為“15日前/去彙報”)

(43)買蘋果的時候,小個兒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為“小個兒的蘋果”和“小個兒的孩子”兩種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後決定到離她家不遠的王二嬸家去,讓她陪她一同回家。(誰陪誰?大概是“二嬸陪她”。)

(45)宋老大跟齊三久別重逢,談得投機,他給他點上一支菸……(誰給誰點菸?無法猜出。)

六、不合邏輯

這裡的“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常見的類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眾多死難中的倖免的一個。(“死難者”與“倖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凡是”與“不少”矛盾)

2、概念並列不當。互相併列的概念,應該是按同一標準劃分的。如果標準混亂,就會造成大小概念並列不同類別的概念並列的錯誤。例如:

(48)農場決心提高糧食、棉花和經濟作物的產量。(“棉花”屬“經濟作物”,二者不能並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參觀券、月票、季票幾種。“參觀券”不屬“遊戲券”,不能與“普通票”等並列。)

3、強拉因果。例如:

(50)因為他對學科有所偏重,所以對數理化他不感興趣。(後者是前者的具體表現,而不是結果。)

(51)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前後沒有因果關係)

4、主客顛倒。例如:

(52)愛迪生這個名字,對我們青年學生是不陌生的。(應該是“學生對愛迪生這個名字”。)

(53)去年的學習情緒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比較一先一後兩件事,一般總是以後者為主體,所以應該說成:“我今年的學習情緒和去年……”)

5、否定不當。例如:

(54)誰也不能否認優異的學習成績不是靠勤奮學習得來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剛好相反。)

(55)當然,這出戏也宣揚了因果報應等封建思想,因此,誰能否認這出戏沒有消極影響呢?(反問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陣雷雨過後,在西邊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彩虹出現的方向與太陽相對,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現在東邊。)

(57)只要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好好學習”不是“考上好大學”的充分條件。)

第二:一定要學會理解文章,從理解文章的重要句子開始。

那麼,文章中哪一些句子才能算得上“重要句子”呢?

“重要句子”,是就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與文章論述對象有關或對論述的中心、觀點、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義”,指的是找出這些句子,然後根據具體語境,結合上下文,通過自己的思考把握出這些句子表層和深層的含義。如:(2012年新課標全國卷)第1題:下列對於科技黑箱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那麼,通過這個選項,我們可以知道論述的對象是“科技黑箱”,於是就要找出與“科技黑箱”相關的句子。而要求“選擇不正確的一項”,我們就可以知道有關“科技黑箱”的論述應該不是簡單的一個概念式的述說,而是與“科技黑箱”的表層和深層意思有關。

縱觀全篇會發現與“科技黑箱”有關的重要句子已經不再拘泥於第一段,而是在整篇文章中都有所體現。那麼,如何判斷哪些句子重要句子呢?我們要知道,這些句子一般都出現在每一段的的開頭前兩句或者最後兩句,而且這些句子都具有一定“總述性”的特點。如(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第1題A項對應文章第一段第一二句。B項第一段最後一二句(倒數一二句)。C項對應文章第二段第二句。D項對應第二段最後兩句(倒數一二句)。

找到對應的重點句子以後,我們就需要聯繫上下文,通過自己的思考把握這些句子的表層和深層含義。一般涉及三點:

(1)根據上下文推斷重要句子深刻的概念義。如:2014年天津卷第6題:下列對波蘭尼關於隱性知識的表述理解正確的一項是。這就要求我們在上下文中尋找“隱性知識”的相關概念。

(2)根據上下文把握重要句子的語境義。如:2014年全國大綱第5題:下列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表述的一項是。有關“中國古代建築”論述涉及到文章整篇內容,所以我們要結合上下文,推斷語境,然後進行判斷。

(3)根據作者的觀點理解重要句子的隱含義。如在幾乎所有的科技類論述文中的最後一題都是推斷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讀出文章中的隱含意義。

如果要從根本上做到“理解重點句子”,我們還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思維建模”,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前後串聯,找關鍵。即根據文章的整體性原則,將上下文勾聯在一起,從文章的主旨出發,與表達目的和表達技巧聯繫起來,全面審視作者在相關內容中遣詞用語的匠心,找出關鍵詞語,從而正確領會重要句子的含義。如:2014年全國大綱卷第5題D選項,中國古代的建築為什麼總以土木為主?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的意見是:這是因為古代中國人並沒有留心建築物的長期保存問題。對應的原文是:中國結構既以木材為主,宮室之壽命固乃限於木質結構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實緣於不著意於原物長存之觀念。通過與原文對比,我們會發現D選項中“留心”與原文中“著意”稍有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運用自己的知識去區分“留心”和“著意”。“著意”在感情色彩上偏向“刻意”,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刻意做什麼。而“留心”只是“注意”而已,聯繫上下文可知,中國古代不是不留心建築物的保存問題,而是不刻意的追求。這兩個詞語在感情色彩和意思上都有所不同,因此D項是錯誤選項。

2、表裡深透,即根據由表及裡的原則,從概念的語表含義進而領會作者遣詞用語的意圖,抽象出文中所表現的內在的深刻含義。如:2014年山東卷第6題,下列對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這道題就是明顯的從現象到根本的題,我們首先看此題的B項,人類之所以超過其他生物,是因為比其他物類少了機械性。C項,說話和寫文章時,要表達清楚明白,心思必須有條理。D項,調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變氣質的根本功夫。通過這三項,我們可以感覺到這些選項更偏向於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根本,屬於現象。而A項學會心理的調整,這才是真正的學問,才是真正的進步。可以看出是表層意思後面的深層含義,因此是正確答案。

3、以文解文,即根據構成文章諸因素之間既互相制約又互相闡釋的特點,進行同義互解或者連義互解。答題時,可以將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是否連貫暢通,邏輯關係是否合理。如:2014年全國大綱卷第6題B項,秦王朝修建阿房宮時,不惜耗費巨大,許多木材從千里之外的四川運到陝西,而所用的石材則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規模的加工場。把原文對應的“古人的的石材加工技術並不落後,前進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規模的石材加工遺址就是明證”代入B項中,會發現“阿房宮”的修建與“石材”的關係不大,而且文章也沒有提及阿房宮的“石材”,因此兩句話不能對等。B項是錯誤選項。

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義,既要對文章的全局進行整體把握,又要根據詞語具體語境來體會,在掌握關鍵詞的同時,掌握一定技巧,做到徹底理解文章中的內容也不是一件難事。

第三:學習的時候,切忌貪多,寧少勿多。一天能紮實的掌握一點兒,強過你囫圇吞棗學習一堆百

2020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達到 130?


見證歷史的推遲高考,也希望見證你的們語文130!孩子們奧利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