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煩惱與逆境中的你,很有必要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相信許多人都喜歡聽“逍遙”兩個字,因為每個人都喜歡逍遙自在。但是你知道“逍遙”兩個字從哪裡來的嗎?這兩個字最早是“莊子”提出來的。

南懷瑾《莊子講記》書中第一篇就講的就是逍遙篇,在逍遙篇裡開篇就說,大鵬鳥往南飛的故事,大鵬要想飛九萬里高空,只有依靠風的力量才能飛到。因為風力不夠,它的翅膀就沒辦法打開;如果風力大,它飛起來就更容易,飛起來的速度也就快。

身處煩惱與逆境中的你,很有必要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聽到莊子的故事,有人或許會想起“厚積薄發”這個成語。要麼,你還會想到“天時、地利、人和”六個字。而這些文字,或許很多人都明白,但就是沒有去深思意解。要知道,傳統中華上下五千年,許多都是古人留下的大智慧。

許多人常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我們常常懂得這個理,卻不懂得深思,既然知道不如意十有八九,為何不去尋找到一二呢?如此一來,又有人會找無數個理由,比如有責任在身、有種種的束縛在當下。但反問,既然知道有責任,有束縛,你曾問過就你現在,就你此刻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身處煩惱與逆境中的你,很有必要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不能,如果能,你就不會有煩惱,你就不會有困惑。古人說:“欲速則不達。”很多事情,我們不是轉瞬就能得到的,我們需要耐心,需要等待,只要你有一顆清淨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就像大鵬一樣,要好風借大力。

佛家有一則歷史故事,佛陀和侍者有一天走在路上。那天,天氣特別炎熱。到中午時,佛陀飢渴無比。佛陀就和侍者說:“離這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小溪,你拿著缽去取點水來。於是,侍者就聽佛陀的話去打水了,只是走了沒多久,看到這條溪里正好有一位商人騎著馬經過,把溪水弄渾濁了。

身處煩惱與逆境中的你,很有必要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侍者看到溪水髒亂無比,就拿著缽返回原地跟佛陀說:“剛有商人騎馬經過,溪水全部渾濁了。要麼走到前面不遠處,還有一條小溪,我們到那裡打水吧,大概連個小時的路程。”此時,佛陀已經非常飢渴,於是又對侍者說:“那條小溪有點遠,你還是回到剛才那條小溪打吧,在走一趟。”

侍者滿臉不愉快的心想,剛才不是去過了,溪水那麼髒,還讓我去,不是浪費時間嗎?他決定不去了,就和佛陀說:“世尊,我剛才不是去過了嗎?既然溪水都髒了,不是讓我白跑一趟?”

身處煩惱與逆境中的你,很有必要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佛陀接著說道:“你現在要做的是順從,叫你去就去吧,你也不會白跑一趟。”既然佛陀執意要讓侍者去,侍者只好滿不情願的又走到那條溪。眼見剛才那條溪水清澈無比,原來渾濁的沙泥已經不見了。

這則故事,佛陀告訴了侍者一個道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沒有永恆不變的,世事都如流動的水一樣,渾濁的水也都是暫時的,所謂的世事無常就是如此。人生有時候就是需要等待,人不可能一帆風順。古人說的“欲速則不達”也是同樣的道理。

身處煩惱與逆境中的你,很有必要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中國的傳統文化《論語▪子路》有說:“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它的意思告訴我們,凡事都要講究循序漸進 。有了量變才會有質變,萬不可焦躁,如果做事一味追求速度,逆其道而行之,結果反而會離目標更遠。如果想要快速完成某件事,其效果未必會好,甚至大失所望,萬不可急於求成。

身處煩惱與逆境中的你,很有必要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關於“欲速則不達”古人的教訓有很多。曹操急於統一,敗走華容道;拿破崙急於進攻俄國,遭遇大學而失敗。所以,不管你有在多煩惱,哪怕身處逆境中的你,很有必要記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所謂“物極必反,”如果你一味地煩惱和焦慮,只會物極必反。你不僅浪費了時間,也讓自己身心健康受到影響。

因此,不管你身處何時,一定記得安住當下,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讓自己有一顆清淨的心,去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要懂得世事無常,風水總會輪流轉,所有的成功都是從失敗中積累的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