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北宋末南宋初军队战力低迷原因浅析

两宋之交,来自塞外的女真战士,借着12世纪全球变冷的气候,大举南下,一举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将北宋皇室几乎一锅端,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这一宋朝历史上的奇耻大辱背后所隐隐显现的,是北宋末年官军糜烂到极点的战斗力。那么我们就要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

我在查阅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记载,南宋初年,宰相吕颐浩曾抱怨说:“外域之兵,自来以全装衣甲御敌,中国甲士自来止前后弇衣,副膊,有皮笠子,而无兜鍪,故怯战。”

弇衣:即甲胄上遮蔽前胸后背的部分。

副膊:即甲胄上遮蔽手臂的部分。

皮笠子:即以毡皮制作的帽子,无任何防护功能。

兜鍪:即头盔。

拨开云雾:北宋末南宋初军队战力低迷原因浅析

左为弇衣,右为副膊,北宋末年宋军的甲胄就这两样,非常简陋。

拨开云雾:北宋末南宋初军队战力低迷原因浅析

以女真战士为代表的北方民族,喜欢全装甲胄作战,图为金军著名的重甲骑兵。

这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北宋末年,宋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极为不堪用。北方民族已经实现全装甲(铠甲全身披挂)作战,而宋军却带着皮笠子,穿着只有前后弇衣,副膊的简陋甲胄作战。虽然北宋末年官军战斗力的糜烂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武器装备上的不堪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几千年来,汉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给了不少人一个错觉,那就是汉族在历史长河中无论哪个领域都是领先周边其他民族的。然而这真的是一个错觉。接下来,我们就以甲胄作为切入点,探一探两宋之交时候宋军的战力状况。

自唐朝起,周边民族在甲胄制作技术上就进入一个非常快的发展阶段,唐代吐蕃就能制作非常精良的锁子甲,“其制甚精”

拨开云雾:北宋末南宋初军队战力低迷原因浅析

吐蕃武士的铠甲

到了宋代,包括西夏,青唐在内的西北民族都拥有了非常高超的甲胄制作技术。如《青唐录》中记载:“青唐之南有泸戎,汉呼为芦甘子,其人物与青唐相关,所造铠甲刀剑尤良。”特别是当时青唐羌掌握的冷锻铠甲技术,引起了宋人的注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絤旅之,柔薄而韧。镇戎军有一铁甲,椟藏之,相传以为宝器。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札,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原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箸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末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原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

沈括对青唐以冷锻法制作的铠甲赞不绝口,无疑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中原的铠甲制作技术已经开始落后周边民族。北宋名臣田况便无奈得说道:

“工作器用,中国之所长,非外藩可及,今贼甲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荧,非劲弩可入。自京赉去去衣甲皆软,不足当矢石。以朝廷之事力,中国之技巧,乃不如一小羌乎?”

然而北宋的甲胄制作技术是不是一直就这么糟糕呢,那显然也不是的。田况便说道:“闻太祖朝旧甲绝为精好,但岁久断绽,乞且穿贯三五万联,均给四路,亦足以御敌也。”说明至少在北宋初,中原的甲胄制作技术仍然是十分高超的。到了北宋末,不过150年的时间,甲胄制作技术便已严重落后,我认为一方面是北方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匮乏,兵源珍贵,因此极为注重士兵的防护工作,故而在甲胄制作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则是宋辽澶渊之盟后百年无战事的大背景下,宋朝主动废弛了自己的军备。

百年军费废弛的结果,就是宋军在金军面前的不堪一击。南宋宰相吕颐浩总结说:“臣尝观金人之军,兵器便利,衣甲坚密,所以多胜;中国之军,兵器不便利,衣甲不坚密,所以多败。”当然宋军的溃败是多种原因的,从高层政治决策到地方军事决策,简直就是在秀人类智商下限,但正如吕颐浩所说,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也是宋军无法在金军面前撑下一个回合的重要原因。

南宋初,宋军在对金军的作战中持续落入下风,“金兵益来,横等皆无甲,是以败。”(这里必须吐个槽,一群裸奔的农民去PK一群全甲的猎人,这要能赢就见鬼了。)但是比起昏庸的钦徽二帝所领导的低效无能的北宋朝廷来,南宋朝廷显得更有洞察力和执行力。一连串的军事失利很快将南宋朝廷打醒,“近岁军中方知带甲之利。”开始意识到周全的防护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后,南宋朝廷立即行动起来,张俊首先在其统领的步军内造全重达四十五斤到五十斤的全装重甲,然后推广到全国各军。


拨开云雾:北宋末南宋初军队战力低迷原因浅析

南宋的全装甲武士,铁甲头盔代替了皮笠子,增加了对肩膀和大腿小腿的保护。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今张俊军三万,有全装甲万副,刀枪弓箭皆备;韩世忠军四万;岳飞军二万三千;王躞军一万三千,虽不如俊之军,亦皆精锐。”成果非常可观,仅是张俊军中便有全装甲万副,占全军人数比例的三分之一,韩世忠和岳飞的军队此时装备要比张俊差一下,但应该也有数千副,注意,这指的是全装甲。由于全装甲成本非常高,“凡全装甲一副费钱三万八千二百”,如此高昂的成本下,不可能数十万南宋军队全部装备全装甲,必然有大部分部队只能装备相应简化的甲胄,但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说,此时南宋军队的装备,已经比北宋末年提升了太多了。军队甲胄水平的提升,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南宋军队开始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以上的数据是南宋第一次北伐之前的,等到岳飞第三次北伐的时候,甲胄的装备情况更好了。“宣抚(指岳飞)自来,有兵二万人,七分披带,持十日粮,今粮尽而归。”按照宋朝战兵辅兵7:3的比例来说,至少在这一次战斗中,岳飞的战兵几乎人人有甲,这也就是他后来敢和女真人野地浪战的资本之一。

拨开云雾:北宋末南宋初军队战力低迷原因浅析

岳家军为南宋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也是南宋唯一能在野战中击败女真战士的部队。

在冷兵器战争时代,甲胄在战场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往往允许民间私藏刀剑,但却绝对不得私藏甲胄的原因。周亚夫不过弄了几幅铠甲打算放自己的陵墓里陪葬,就被以谋逆定罪。清代顺治年间,清廷鉴于黄河流域匪患不绝,特下令允许民间持有长矛、刀剑和火铳,但唯独禁止藏有铠甲和火炮。清廷将铠甲和火炮的重要性并列起来,可见铠甲在战场上的重要性。

我们再把眼光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更是会发现,中国古代著名的精兵,都是披甲率极高的部队。

强盛的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江苏省连云港市所辖东海县尹湾村发现的汉墓中出土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 ,是汉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 13 年)渤海郡武库的记录。其中登记有“皮甲十四万两千七百零一套。铁甲六万三千三百二十四套。头盔九万八千两百六十二顶。”这仅仅是一个地方武库,可知汉军披甲率之高。

东汉末年吕布麾下的陷阵营,史载:“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唐代吐蕃军,“人马俱批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窍",“非劲利刃之所能伤”。吐蕃由是与唐争雄达一个多世纪。

《太白阴经》中记载,唐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中,甲胄七千五百领

,披甲率高达六成,这在古代军队中是非常高的了,成就了唐前期的赫赫武功。

凡精兵必擅野战,凡擅野战,必先有甲胄,这是冷兵器战争时代铁打的定律。

我们看到了两宋之交,中原铠甲制作技术开始落后和宋廷对武备的轻视状况,就不难理解后来所发生的一系列灾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