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舊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巔峰時期究竟多富有?探究其生財之道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灘有三大亨,分別是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這三個人,屬於那種光看照片就知道不好惹的人物。事實也的確如此,這三位大佬級別的人物中,杜月笙一開始是給黃金榮打下手的馬仔,是三人中地位最低的。

黃金榮曾這樣評價他,“恐十年後,世人只知杜月笙,不知我黃金榮”。黃老估準了結局,但是估錯了時間。實際上,杜月笙從馬仔走向能和黃金榮平起平坐的位置,用了十年不到。當杜月笙成了上海灘首屈一指的人物時,與之相匹配的,是他無法估量的財富。

人物:舊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巔峰時期究竟多富有?探究其生財之道


對待金錢的態度,彰顯了他的個人格局

有句話說,人窮志短。其實這句話並不全對,起碼這句話放在杜月笙身上就不適用。1888年出生的杜月笙,父母只陪了他5年左右就雙雙去世。此後他跟著舅舅和繼母長大。缺少父母庇佑的人生是什麼樣的呢?

杜月笙沒有細說,但是我們從他14歲就闖蕩江湖,拜青幫老大為老頭子,也可窺知一二。飽嘗人情冷暖,知曉人情世故,這是每一個小小年紀便遊歷社會必經的人生之路。

人物:舊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巔峰時期究竟多富有?探究其生財之道


1910年,杜月笙23歲,此時的他,已經是黃金榮手下一名比較受重視的嘍羅,因為忠誠,他還得到了黃金榮的特別嘉獎——3000大洋的賞金。

那個時候的3000大洋是什麼概念呢?黃金榮告訴他,這筆錢你可以拿去賭,拿去嫖,當然,也可以拿去買別墅,再買幾個女人,好好享受人生,完全夠使。

杜月笙聽完後,並沒有立刻做決定。作為一個從社會底層爬上來的人,他當然知道這3000大洋的分量。這只是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筆賞錢,他相信,以後自己還能拿到更多賞金。

所以,杜月笙最後拿著這筆錢來到金橋,將他們如數分給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他非常誠懇地告訴這幫人,“錢雖不多,願與兄弟共享”。

能做到這個地步的人,在上海灘沒有幾個。難怪黃金榮聽聞這件事後,立刻預感到杜月笙“非池中物”。

人物:舊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巔峰時期究竟多富有?探究其生財之道


黃老從杜月笙散財為自己換來捨命的兄弟這件事看出,此人能不被眼前暫時的富貴遮蔽視野,是一個有格局,有境界的人。

超凡的理財理念,奠定了他雄厚的財富帝國

杜月笙從小就開始混社會,所以文化水平有限。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中,有時社會反而比學校更能磨練一個人。雖然杜月笙是個半文盲,但是他非常有經營頭腦,肚子裡有自己的生意經,胸腔裡的心因為過早經歷了人情世故,變得圓滑且世故。

1925年,杜月笙成立了公司,壟斷了法租界的鴉片提運業務。有錢,又有青幫做背景,杜月笙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無論是已經下臺的黎元洪總統,還是大學士章太炎等人,都是他的座上賓。他的府上,讚一句“談笑有鴻儒”,也不為過。

除此以外,杜月笙還有著強烈的“求人不如求己”的意識,打從1930年開始,杜月笙就在陳家堰這個地方慢慢購置了田地,逐步累積了十餘畝地。杜月笙在這片土地上打造了氣勢恢宏的“杜氏祠堂”,連蔣介石等軍界政要都送了匾額。

人物:舊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巔峰時期究竟多富有?探究其生財之道


實際上,這個祠堂沒過多久就淪為杜月笙旗下的地下加工廠,加工的內容則是嗎啡和海洛因等違禁物。有了自己的生產基地,杜月笙生產無虞,便逐步走上了“多元化收入”道路。

投資學校,興辦教育;創辦銀行,走向金融界;組織恆社,自任理事長;杜月笙迎來了社會地位和財富的雙豐收。

那個時候,汽車是衡量一個人家庭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杜月笙家中有九輛多私家車,用民國時的價格來算,那時候一輛車造價最高達到4000元,而上海灘最好最勤快的人力車伕,一年下來最高只能掙100元,也就是說,杜月笙的一輛車,是一個最好的人力車伕不吃不喝40年,才能攢下來的錢。

摺合現在的市價來看,九輛豪車大概可以換算成3600萬,這還只是車子的價格。更不用說,杜月笙曾揮揮手就給蔣介石捐了120架飛機,這些都沒有讓杜月笙大傷元氣,所以可見,杜老的財產放到現在來說,起碼價值百億。

當然,他的財產和現在社會的IT巨頭們自然無法相比,畢竟賺錢的模式不同,社會背景也不同,拿到現在來說也稱不上一句“富可敵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