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两个月的疫情,最近终于盼来了好消息。
湖北多处方舱医院人数逐渐“清零”,援鄂医疗救援队也踏上了返程之路......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战胜疫情的希望。其实在这样的时刻到来之前,有许多人自告奋勇走在抗疫一线,而他们所经历的是我们无法亲眼所见、也无法想象的战斗。
为了致敬和记录这些平凡的英雄们,此前人民日报客户端、快手和新世相联合推出纪实短片《凌晨 4 点的武汉》,还原了武汉一线人员的抗疫日记:
其中有残酷,有温柔—— 一个男孩给刚认识的婴儿当了志愿奶爸;一位年轻护士送走了抢救失败的老人;一位孕妇在被隔离的产房顺利生下了女儿;一只流浪猫在小区封禁前被人领回家了…… 你会在短片《凌晨 4 点的武汉》里看到他们的身影,也会从中感受到他们所传递的温暖和力量。
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每一位平凡勇敢的抗疫人都在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柔软,看完短片之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新世相项目负责人邵世伟,聊了聊这支见证了历史的真实短片。
《凌晨 4 点的武汉》
/ 那些迫在眉睫的事件,还历历在目
两个月前的中国,特别是武汉。每隔几小时就有关于疫情的新消息传出,一天只有 24 小时,可所有的一线人员都是把 1 天顶做 3 天来使用,恨不得自己是机器人能够不用休息得连轴转。回顾那些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还依旧历历在目。
1 月 8 日国家卫建委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此次疫情的病原。1 月 20 日钟南山院士明确指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当确认“人传人”时,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警惕起来,口罩也在一瞬间全部脱硝。1 月 23 日 10 时武汉实施封城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湖北多地也宣布封城,全国多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后,人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峻。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国家正式宣布建设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如同一支强心剂,让疫情下的武汉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1 月 28 日各地援鄂医疗救援队陆续奔赴一线,为了缓解湖北武汉等多地的医疗资源压力。
人们总期盼在逆境中追求“希望”的到来,其实“希望”都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当时的武汉由于医疗物资紧缺和医护人员不幸感染的消息不断传出,与疫情进行时间赛跑的武汉,进入到了一段“
迷茫期”。就在大多数人迷茫不知所措之时,一群“逆行者”走向了武汉的一线。这群“逆行者”就像是黑暗中的探照灯,给人们带去希望的光亮。与此同时,一群勇敢的武汉人也站了出来,他们成为了维持城市运营的志愿者。这些人包含了各个领域,机场、交警、环卫工人、志愿者、司机、外卖员、仓库工人等等。
这些人,都被真实地记录在了《凌晨 4 点的武汉》当中。当我们与新世相聊到为什么要拍摄了一支这样的短片时,项目负责人邵世伟告诉我们:
初衷很简单,想通过短片让更多的人获得“希望”,成为他们的精神力量,带给他们前行的勇气。
/ 用真实故事,传递最温暖的力量
他们平凡而普通,他们在努力守护着这座城市。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时 10 天完成建设,被称之为“中国速度”,也被称之为“世界又一大奇迹”,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建造者们加班加点地工作。
在《凌晨 4 点的武汉》中记录了一位雷神山医院建造者的真实片段。
一位瞒着家里人来到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工人“王大拿(化名)”,他每天只能睡 3 个小时,每天要走 3 万多步,在这 10 天时间里没有一天不感到疲惫。即使如此,依旧坚持了下来。
还有一位来自火神山的吊车司机“程天宏”在自己拍摄的短片中分享到,他的儿子最近总学妈妈的口气跟他讲话,要他保护好自己,还不时地询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面对儿子的询问,这位爸爸通过手机镜头告诉儿子:“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句话中的含义虽一言难尽,但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与豪迈,像极了一位热血侠客。
其实,在疫情未爆发之前,“冒着生命风险”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表示程度的修饰词;而现在不是了,是真的在冒着生命风险走在抗疫的前线。程天宏说他在吊车上待了 5 天 5 夜,也曾经动摇过,但觉得身为武汉人怎么能在此刻认怂呢?慢慢地也就坦然了。
在这部 9 分钟的纪实短片中,我们看到很多从业者因为疫情的原因发生了角色上、心境上的变化,普通的职业也变得不再普通。
短片中,外卖小哥“张程”说他有一次接到了一个订单,是给江苏的医疗团队配送的,当时就觉得十分有成就感。在疫情下,其实有很多和张程有一样感触的外卖员;对于他们而言,送外卖在此时此刻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而是变成了一件事,能够贡献自己力量的一件事。
在这个大多数人已经入睡的时候,还有人在守护着这座城市。
我们看到在《凌晨 4 点的武汉》中记录下的都是从夜里 9 点到凌晨 4 点的武汉,在这个时间段仍然在维持着武汉这座城市正常运转的人,这些特定的人群给还在武汉还在湖北的人带来了安慰和动力,让他们感受到依旧有人守护着城市。
无论是建设方舱医院的吊车司机,还是不让城市“挨饿”的外卖员,又或者是为医生护士保驾护航的代驾司机,24 小时连轴转的机场物流部值班经理,他们都是车轮上的生命线,把整个城市互相连接了起来,除了“坚持”也只能是“坚持”!
还有一些直接面对疫情救援的“特殊”岗位,比如说 120 急救中心接线员和急救医生,他们也是 24 小时坚持在岗位上。让
120 急救中心接线员“陈蕾”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六七十岁的婆婆,因为那时急救资源有限,当被告知救护车已经安排出来以后,那位婆婆感动得哭了出来,一直对她说着谢谢。这位叫作“王科”的急救医生正好在拍摄时要出一趟急诊,他说:“如果按一天一夜
24 小时来算的话,每日出急诊的数量平均在十二三趟左右。”这么多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人,没有不辛苦的职业,再辛苦他们也不放弃。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不睡,这座城市就不会输。
/ 希望是双向的,是互补的
平日里,24 小时便利店的存在就是深夜城市的微光,带给附近居民的很多便捷。在疫情下,依旧有一群守护城市微光的人存在。
在视频中,一位叫做“吕梦婷”的便利店员轻描淡写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我们这盏灯在温暖武汉,也感觉到武汉的人在温暖我们。
这句话让我记忆尤深,颇为感动。作为维护城市运作的一员,她的小店带给顾客生活的希望,而顾客的嘘寒问暖也让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份温暖。吕梦婷也说到她会想家,会担心家里人,但即使这样她还是依旧坚守在了第一线,守护着城市的这一束微光。
另一位让我记忆深刻的人叫做“朱红”,她是新冠肺炎的康复者,当她听说新冠治愈者的血浆成为疗法之一时,第一时间马上联系医院进行血浆捐献,把珍贵的“希望”分给了还在 ICU 的重症患者们。
毋庸置疑在一线抗疫的医生护士是我们最牵挂的群体,每一个人都不希望白衣天使遇到什么意外,但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的坚强。负责人邵世伟分享说,就像片子里面几位护士说的,她们遇到的每个人都很客气,都很爱笑,有的人失去了家人,在通知噩耗的时候,他们仍然是对护士们说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你们。他们的这份坚强来源于患者家属们的支持和理解。
《凌晨 4 点的武汉》项目团队也告诉我们,虽然武汉深处疫情当中,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但是遇到的每个人,都充满了力量,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自己能给的一切。
就比如说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司机,他们虽然没有专业知识可以打败病毒,但是他们成为了医护人员的“护花使者”,让医护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抗疫战役中去对抗病毒。这名叫作“胡建斌”的志愿者司机,作为医护保障车队的人员,一天工作了 17 个小时,真的十分不容易。
希望是双向的,是互补的。我分享给你,你分享给别人;当每个人都怀揣希望时,就没有什么事情会变得更糟糕了。当初被强制按下停止键的武汉,慢慢地开始好转,这个城市正在重新启动播放键。
閱讀更多 雲野映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