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祖: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只願逝者安息

清明節祭祖: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只願逝者安息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迴、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


清明節祭祖: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只願逝者安息

清明,是我們姓氏大家庭聚得最齊的一個節日,無論你在哪裡,每個家庭至少都要有一個人回來祭拜祖先,這是傳統。

去年清明,從各地趕回來的親人,首先去的就是最老的祖輩那裡祭拜,小孩們穿著雨靴、雨衣,大人們提著祭拜的元寶蠟燭紙錢香和貢品,撐著傘。老老少少,至少有十幾個人一同,有一段路是可以坐車到達的,到了山腳,就要走路上山了。

與世隔絕一般的小山村,只有幾戶人家,都是我們姓氏的,村口還立著一個革命根據地的小牌子。我想,當時老一輩的親人一定吃過很多的苦,才在這個美麗的高山裡落地生根,最後落葉歸根。

清明節祭祖: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只願逝者安息

小時候,路還沒修好,我們跟著大人們步行,差不多兩個小時的路程,上山的時候一邊爬一邊哭,走一段路,休息一段時間。對於十來歲的我們來說,真的用盡了吃奶的力氣,山谷裡迴響著大人們的笑聲和孩子們的哭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雖然每次都在心裡說,下一年的清明,我一定不來了。但爬到山頂了的時候豁然開朗的心情實在是太爽了,好想就地睡上一覺。

山裡還有山,一座又一座,不清楚自己到底爬了幾座山,才來到祖先的墳前,墓碑上刻的是先人的名、字、第幾代傳人,還有其後輩的姓名。

男人們揮著鋤頭,鐮刀,把墳頭周圍的草、小樹都一一清理了,挖一大塊新泥,插上一顆“搖錢樹”,我們就把元寶蠟燭,香點上,貢品放墓碑前,有燒豬、雞、餈粑、水果等,燒著紙錢,現在已經沒有跪拜的習俗了,都是拿著香,鞠躬三下,心裡祈求祖先保佑……最後是放鞭炮,整個祭拜流程大概就這樣。

清明節祭祖: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只願逝者安息

今年由於疫情,我們那是不允許祠堂宗族性祭拜等聚集性祭掃、聚餐等情況的。我沒有回家,家族群裡有祭掃的消息和照片,市區自駕而回的親人們,好生熟悉的面孔,即使是簡單的祭拜,也能充分體現我們後輩不忘祖先的恩德和對祖先的崇敬之情。

今天,全國哀悼,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表達深切哀悼。

十點一到,就聽到防空警報的鳴響,默哀三分鐘。所有的娛樂活動都停止了,看到朋友圈說短視頻都是有關疫情的,我就刷起了短視頻,看到一個個感人肺腑抗擊疫情的瞬間,眼淚止不住地流,人心都是肉做的,感謝用生命抗爭疫情的一線英雄們,你們的無私,你們的情懷是多麼地偉大,衷心感恩有你們!道一句:你們辛苦了!

清明節祭祖: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只願逝者安息

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祭祖呢?

春天,萬物叢生,人們會到先人的墳墓,察看墳墓有沒有因為雨天塌陷,有沒有被鼠兔穿打洞穴。在祭掃時,會給先人墳墓剷除雜草、添上新土,供奉祭品等簡單的祭祀方式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祈求祖先的保佑。

馮友蘭曾說:“行祭禮並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

正如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風俗習慣,清明祭掃,也是一種傳統風俗。這和迷信是有區別的,祭祖不是承認鬼神的存在,而是對親人莊重的緬懷,也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

推陳出新,是在優良傳統文化中不斷優化、找到更接近潮流發展的一種方式,我們在更新換代中必須要做到繼承和發展相輔相成。

所以,我們會在清明祭拜祖先,是表達我們的感恩與緬懷,無關鬼神。

時代在進步:

現在倡導的是移風易俗,文明祭掃,採取網絡祭掃、家庭追思、書寫寄語等文明低碳的祭掃方式。也已經推廣文明現代、簡約環保的殯葬禮儀,倡導尊重生命、綠色文明的殯葬新風。

所以,農村和城市的祭拜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無論什麼方式,都要做到確保安全。

清明節祭祖: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只願逝者安息

疫情期間,好好保護自己,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就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對家人和社會最大的負責任。


文|小鍋廬

一個正在努力寫文的90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