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你看孫悟空從胸膛裡掏出了什麼?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你看孫悟空從胸膛裡掏出了什麼?

  圖/《西遊記》相關電視劇

  題:“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你看孫悟空從胸膛裡掏出了什麼?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你看孫悟空從胸膛裡掏出了什麼?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呢?荀子認為,人性本惡,所以,他主張依法治國!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因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並以仁義禮智四端詳細闡述了“性本善”這個觀點,其文曰: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 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告子認為人性如白紙,無善也無惡!孔子則認為,人性有有善也有惡,正所謂:“性相近,習相遠。”所以,孔子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教育家,主張“教化”二字!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你看孫悟空從胸膛裡掏出了什麼?

  《西遊記》故事裡,作者以西天取經來寫凡人一生之修行,代表“人心”的正是孫悟空這個“心猿”,正所謂:“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那麼,孫悟空胸膛裡面,究竟藏著一顆怎樣的心呢?在比丘國一節故事中,壽星的白鹿化作比丘國的國丈大人,同美后一起為禍四方,先要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心肝,後要唐僧的心作藥引。

  孫悟空變成唐僧,竟從胸膛裡掏出一堆心來,其中有紅心、白心、黃心,更有無數無名隱暗之心(慳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侮慢心、狠毒心)。

  沒錯,孫悟空是一個多心的和尚!人有二心尚且生災禍,攪亂了整個乾坤,不得安寧!何況是如此多心的孫悟空,所以,自從猴王出五指山,一路上盡是妖魔鬼怪,因為,心生,種種魔生!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你看孫悟空從胸膛裡掏出了什麼?

  《西遊記》故事裡,唐僧六根不清淨,因有恐怖心,時刻不安,才招來六賊紛紛,萬般苦惱,恰似那句“路途雖有遠近,只是魔障難消。”

  因有種種不善之心,所以,唐僧一路上唸的是《多心經》,越念越是遭魔逢妖!只有窮歷異邦,方能超脫苦海;只有超脫苦海,化“多心”為“一心”,才得五聖成真。

  《西遊記》故事裡,唐僧師徒四人的靈山之行,走的是一條修心悟道之路,因有孫悟空這個“心猿”全始全終的隱惡揚善的歸正之行,唐僧這個“歷劫明心大法師”方能取得真經——《心經》。所謂如來,不過是“真如本性”罷了!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你看孫悟空從胸膛裡掏出了什麼?

  何為“種種不善之心”?“不善”就是“惡”嗎?並不是!人生在世,原是歷劫而來!所謂“種種不善之心”,歸根結底,不過是心裡有無數小人在打架,糾纏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

  猶如流沙河九世取經人,沉淪無邊苦海,“痴”毒者,所謂“執念”也!“未取真經、未悟大道”的唐僧,不正是那個“晦氣色臉”,寸步難移的沙門之僧嗎?

  唐僧一路上的“晦氣”,所謂“魔障難消”,正是因為一個“痴”字呀!“牽馬登山有功”,所謂“心猿歸正、意馬收韁”、“窮歷異邦、超脫苦海”也!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你看孫悟空從胸膛裡掏出了什麼?

  人生修行而來,所有的心魔,不過是不能自我和解罷了!唐僧與孫悟空和解,師徒四人和解,方得修行圓滿,正是此意!

  每個人的胸膛裡,都和孫悟空一般,有無數顆心,當你為自己的懦弱、膽怯、驕傲、自大、懶惰,為種種不善之心不斷糾結、不斷掙扎的時候,唯有努力去和自己和解,讓自己對自己滿意,你才能得道,並且得到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