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变通途 铜仁交通华丽蝶变

对于在贵阳工作的米俊来说,如今回铜仁的方式可多了。“早上一个电话,中午就能和家人一起吃午饭!”米俊高兴地说,飞机半小时,高铁近两小时,真是太方便了,现在随时都抽空回家看看。

年前,在福建省泉州市打工的张先生驾车回松桃老家过年。他激动地说:“现在全程基本都是高速公路,村里也通了水泥路,开车回家很方便。”

天翻地覆慨而慷。

从大山深处的肩扛手提,到国道、省道的纵横交错;从泥泞小路上的艰难前行,到高速公路上的风驰电掣;从汽车到高铁、飞机、船舶,“四位一体”完美呈现。

穿越深邃的历史时空,放眼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铜仁,立体交通的齐头并进,让天堑变成通途,为铜仁市“决战决胜贫困、全面同步小康”提供了强劲动力,一幅快速立体大交通的壮阔画卷正在黔东大地展开。

“大动脉”通天达地助腾飞

铁路先行,擘画通道建设蓝图。

铁路交通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核心发展载体,往往能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

湘黔铁路是铜仁告别零铁路的起点,渝怀铁路是铜仁加快建设铁路交通的跃点,两条铁路交错通行,有效增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5年6月18日,由贵阳开往长沙的G3002次高铁驶入沪昆沿线铜仁南站,铜仁市正式步入了“高铁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机遇。

2018年12月26日,铜玉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铜仁至玉屏仅需20分钟,1小时40分到达贵阳,补齐了铜仁市在铁路运输上的短板,构建起了一条更方便、快捷的交通大通道,拉近了铜仁市与省内外的经济社会发展交流,让更多外来的资源在铜仁积聚,提升了铜仁的区位优势。

搭区域发展快车,航空经济“扑面而来”。

2001年7月9日下午5时10分,一架孔雀徽标的波音737-300型飞机载着138名中外旅客从贵阳飞往铜仁,铜仁民航建设正式启幕。

2018年8月21日11点30分,随着泰国新时代航空公司E38787次航班从泰国曼谷廊曼机场安全抵达铜仁凤凰机场,铜仁成功了开通首条国际航线。

目前,铜仁凤凰机场可直飞北、上、广、深等20多个重点城市,先后开通了泰国、越南等国际航班,成为贵州第3个、武陵山区第2个开通航空口岸的"百万级"支线机场。黔北(德江)机场项目立项正式获国务院批复,“一市两机场”布局加快形成。

筑就“黄金台”,引得凤凰来。

“我最看中的是大龙的交通区位优势,周边铁路、公路网四通八达,完全可以满足项目生产、物流运输的需求。”2014年10月,在外闯荡了23年的江口籍青年阙崇双“砸下”5000万元资金,在大龙开发区创办大龙益恒泰橡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专门生产PE、PPR、PVC系列管材,填补了黔东地区塑制品生产空白。

大交通实现大联动。大龙保税物流中心成功申建,大龙保税仓、黔东无水港建成运营,实现黔东“海铁联运”。

大交通推动大开放。铜仁营商环境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被评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成为贵州向东开放的前沿阵地。

“密路网”内联外通助发展

“山高鬼见愁,悬崖伴激流,行人攀石壁,走路栽跟头。”这首民谣是对解放前铜仁交通发展窘态的形象总结,昔日的铜仁,因路囧而“贫血”。公路,是人们对出行寄予最直接的渴望。

“那时候跑车太难了。”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的吴师傅谈起自己跑车运锰矿的经历仍记忆犹新,“全是泥巴路,一不小心车轮就陷下去了,那几年受了不少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铜仁按照“交通引领发展”的新理念,开启了现代化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大格局,实现群众便捷出行,不断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2020年2月25日,秀山(黔渝)至印江高速公路项目木黄段一号隧道,十余名施工人员正在有序开展电缆沟模板拆除、掌子面开挖作业。

目前,印秀、江玉、沿印松、湄石高速及“一带双核”铜仁至梵净山建设工程项目、G211沿河黑獭至印江县城二期工程等11个在建重点交通工程项目,以及其他普通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这些项目,只是铜仁交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6年,玉屏至凯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零突破”;

2013年,杭瑞高速铜仁段全线通车,直通思南、石阡、德江;

2015年12月,沿德高速正式通车,铜仁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从无到有,从有到“县县通”,铜仁高速路网的快速铺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剂”,通车里程从“十二五”初期的28公里飙升到630公里。当前,德务、印秀、石玉、江玉、湄石、沿印松等6个项目374公里正加快建设,计划2020年底前全部建成通车。

“车向铜仁路漫漫”的困境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日行千里亦非难”的巨变。

“组组通”连村串寨助脱贫

“修得一路通,引来百业兴。”

近年来,铜仁市极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村组路网体系,提升农村道路质量,持续为全市脱贫攻坚发力。

“以前回家只能走路,晴天还好,遇到下雨天,衣服裤子全沾满了泥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黎平村的王萧萧说,村里的道路硬化后,他买了一辆小轿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去镇上仅需十几分钟,很方便。

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镇瓮阳村是一个藏在“深闺”的村落,以往村民出村赶场,需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达集镇,买卖物资都是靠肩挑背驮。实施“组组通”建设后,带动了该村“兄弟桃园”、泥鳅养殖基地、樱桃种植区等产业的发展。

截止2019年底,铜仁市建成“村村通”约10820公里,“组组通”12103公里,提前完成了决战任务,实现了全市30户及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目标,建设规模和进度均位于全省前列,为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山遮不住,天堑变通途。

一条条城际铁路、空中航线、高速公路、乌江航道和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在黔东大地上纵横交错,宛如一条条流动的风景线和生命线,为铜仁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吴靖 杨华 唐仁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