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快速下跌基金逆勢上漲,問題是基金"領頭羊"現在還能買嗎?


大盤快速下跌基金逆勢上漲,問題是基金



從這個星期開始我們正式步入2020年第二個季度,在已經結束的一季度中,基金表現的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先從指數說起。今年,上證指數一季度跌幅接近10%,深證成指跌幅4.5%,滬深300指數下跌10.02%,創業板指數上漲4.1%。再說基金。將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偏債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合併計算主動權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0.47%,差不多有46%的基金實現了正收益。因上證綜指表現不佳,有超95%的基金收益率跑贏上證綜指,而跑贏創業板的基金數量則有15.9%。

在一季度中表現較好的基金多出自於醫療和科技兩個板塊,其中排名第一的基金是工銀瑞信前沿醫療股票基金,一季度收益接近27%,排名第二的是華夏樂享健康,一季度收益為25%。老伊知道投資者會有追買業績突出基金的習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季度表現優異的基金質量到底如何?

大盤快速下跌基金逆勢上漲,問題是基金

打開工銀瑞信前沿醫療基金的歷史業績走勢圖,可以得知基金與市場平均業績拉開距離是從2019年年初開始的,而從成立之初到2018年年底,基金的業績與滬深300指數相比優勢並不大,僅僅跑贏市場10個點罷了,橫向比較只能說基金的業績一般。

大盤快速下跌基金逆勢上漲,問題是基金

我們再通過基金經理的歷史持倉瞭解一下她的投資習慣和方式。通過對過去四年的股票持倉進行分析和比較,可以得知基金經理主動調換個股的頻率很高,而且在2018年四季度和2016四季度2016年二季度的持倉中出現過銀行、服裝和白酒行業的個股,這會讓投資者產生疑慮,畢竟基金的名字就涵蓋醫療兩字,涉及其它行業會給人一種不堅定的感覺。

不過基金經理選股能力是很突出的,持倉中的不少股票都是近幾年的高成長優質股,比如長春高新、普利製藥、恆瑞醫藥、愛爾眼科、樂普醫療等等,但是基金卻只在2019年開始業績才變得亮眼,這是為什麼呢?由於我們不是當事人或者參與了其中的工作,因此不能完全整理出基金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但經過回測估計大可能與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有關。

大盤快速下跌基金逆勢上漲,問題是基金

我們找出幾隻基金曾經持有過的個股:長春高新,九州藥業,海王生物。然後通過對比個股買賣時間點和基本面以及市場行情可以發現很多股票買賣的共同特點。老伊猜測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於從股票基本面和市場的共識中尋找突破口。

例如長春高薪股票出現在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是出現於2019年一季度。當時正處於長春高新2018年年報出爐之時,同比超過50%的業績肯定是讓人心動,然後股價出現過一次市場共性預期的機會,也就是股價上漲超過幾大成本線和長期均線。

大盤快速下跌基金逆勢上漲,問題是基金

九州藥業出現在基金的十大持倉中是2019年四季度,海王生物於2017年2季度出現其中,都伴隨著個股業績突出和市場集中突破等與其它個股等操作方式等同共性的存在。也許基金經理也會通過醫藥類個股同向比較進行賠率計算,不過其中的具體計算模版是什麼類型的我們並不清楚。

當然,並不是說基金經理總會持有一種思維去投資,像個人投資者會構建有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的不同策略,基金經理也是一樣的,有些特別好的投資標的可能基金經理也會一直持有不賣。

然後我們還了解同一個基金經理負責的其它基金,比如說負責時間最長的工銀醫療保健股票基金。通過累計收益率走勢圖我們能夠輕鬆得知,此基金從2014年成立以來至今的業績表現也不是太好,2019年年中之前與300指數的業績差別不大。

大盤快速下跌基金逆勢上漲,問題是基金

因此我們將基金去年和近期的優質表現原因歸於策略牛和運氣之中。意思就是說市場的正好趕上了與基金經理策略對路的行情,同時疊加近期疫情發生時對於醫療物資需求較為集中的公司股票恰好基金正在持有,所以產生了超額收益,但長期看,基金的表現並不能讓人滿意。

同時基金的防守做得也不是太好,在2018年年中股票價格急速下跌的過程中,基金的跌幅是要超越同期市場表現的,當然這主要還是跟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有關,畢竟在股票業績沒問題的情況下,市場同時預期向下,基金只能選擇賠率優先,但這無法對抗系統性風險帶來的跌幅。

因此我們不會選擇投資這隻基金,並不是說這隻基金不好,就像我們常說的,沒有最好的基金只有最優的配置,要知道主動基金與被動基金最大的區別是,你不僅要研究它的歷史表現還要從中瞭解它的性格特點,這就跟兩口子過日子差不多,即便你的對象經濟實力再強,兩個人就是融合不了一塊去日子也過不長。基金的投資和獲利方式都不太符合我們的戰略,估計硬湊在一起會很難受。

不過說句公道話,基金的表現相對與指數來說還算不錯啦,只是潛伏期太長,需要等待策略對路的行情來臨,這與在熊市裡建倉持有到牛市差不多。如果非要我們選擇它的話,老伊會同時再買入一醫藥鏈接型基金一起持有,然後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再平衡,誰淨值漲多一點就賣掉一部分轉換為另一隻基金的份額。同時還會保留一部分債券或者現金,當系統性下跌發生時進行對沖和補倉。

最後多說一句,有朋友今天瞭解到基於從股票基本面和市場的共識中尋找突破口的投資方式可能會進行嘗試,最好不要這樣,因為基金公司對財報會進行嚴格的篩查,對上市公司進行實地調研,至少在概率上踩雷的可能性會小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