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快速下跌基金逆势上涨,问题是基金"领头羊"现在还能买吗?


大盘快速下跌基金逆势上涨,问题是基金



从这个星期开始我们正式步入2020年第二个季度,在已经结束的一季度中,基金表现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从指数说起。今年,上证指数一季度跌幅接近10%,深证成指跌幅4.5%,沪深300指数下跌10.02%,创业板指数上涨4.1%。再说基金。将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债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合并计算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0.47%,差不多有46%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因上证综指表现不佳,有超95%的基金收益率跑赢上证综指,而跑赢创业板的基金数量则有15.9%。

在一季度中表现较好的基金多出自于医疗和科技两个板块,其中排名第一的基金是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基金,一季度收益接近27%,排名第二的是华夏乐享健康,一季度收益为25%。老伊知道投资者会有追买业绩突出基金的习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季度表现优异的基金质量到底如何?

大盘快速下跌基金逆势上涨,问题是基金

打开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基金的历史业绩走势图,可以得知基金与市场平均业绩拉开距离是从2019年年初开始的,而从成立之初到2018年年底,基金的业绩与沪深300指数相比优势并不大,仅仅跑赢市场10个点罢了,横向比较只能说基金的业绩一般。

大盘快速下跌基金逆势上涨,问题是基金

我们再通过基金经理的历史持仓了解一下她的投资习惯和方式。通过对过去四年的股票持仓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得知基金经理主动调换个股的频率很高,而且在2018年四季度和2016四季度2016年二季度的持仓中出现过银行、服装和白酒行业的个股,这会让投资者产生疑虑,毕竟基金的名字就涵盖医疗两字,涉及其它行业会给人一种不坚定的感觉。

不过基金经理选股能力是很突出的,持仓中的不少股票都是近几年的高成长优质股,比如长春高新、普利制药、恒瑞医药、爱尔眼科、乐普医疗等等,但是基金却只在2019年开始业绩才变得亮眼,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我们不是当事人或者参与了其中的工作,因此不能完全整理出基金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但经过回测估计大可能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有关。

大盘快速下跌基金逆势上涨,问题是基金

我们找出几只基金曾经持有过的个股:长春高新,九州药业,海王生物。然后通过对比个股买卖时间点和基本面以及市场行情可以发现很多股票买卖的共同特点。老伊猜测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从股票基本面和市场的共识中寻找突破口。

例如长春高薪股票出现在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是出现于2019年一季度。当时正处于长春高新2018年年报出炉之时,同比超过50%的业绩肯定是让人心动,然后股价出现过一次市场共性预期的机会,也就是股价上涨超过几大成本线和长期均线。

大盘快速下跌基金逆势上涨,问题是基金

九州药业出现在基金的十大持仓中是2019年四季度,海王生物于2017年2季度出现其中,都伴随着个股业绩突出和市场集中突破等与其它个股等操作方式等同共性的存在。也许基金经理也会通过医药类个股同向比较进行赔率计算,不过其中的具体计算模版是什么类型的我们并不清楚。

当然,并不是说基金经理总会持有一种思维去投资,像个人投资者会构建有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的不同策略,基金经理也是一样的,有些特别好的投资标的可能基金经理也会一直持有不卖。

然后我们还了解同一个基金经理负责的其它基金,比如说负责时间最长的工银医疗保健股票基金。通过累计收益率走势图我们能够轻松得知,此基金从2014年成立以来至今的业绩表现也不是太好,2019年年中之前与300指数的业绩差别不大。

大盘快速下跌基金逆势上涨,问题是基金

因此我们将基金去年和近期的优质表现原因归于策略牛和运气之中。意思就是说市场的正好赶上了与基金经理策略对路的行情,同时叠加近期疫情发生时对于医疗物资需求较为集中的公司股票恰好基金正在持有,所以产生了超额收益,但长期看,基金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

同时基金的防守做得也不是太好,在2018年年中股票价格急速下跌的过程中,基金的跌幅是要超越同期市场表现的,当然这主要还是跟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有关,毕竟在股票业绩没问题的情况下,市场同时预期向下,基金只能选择赔率优先,但这无法对抗系统性风险带来的跌幅。

因此我们不会选择投资这只基金,并不是说这只基金不好,就像我们常说的,没有最好的基金只有最优的配置,要知道主动基金与被动基金最大的区别是,你不仅要研究它的历史表现还要从中了解它的性格特点,这就跟两口子过日子差不多,即便你的对象经济实力再强,两个人就是融合不了一块去日子也过不长。基金的投资和获利方式都不太符合我们的战略,估计硬凑在一起会很难受。

不过说句公道话,基金的表现相对与指数来说还算不错啦,只是潜伏期太长,需要等待策略对路的行情来临,这与在熊市里建仓持有到牛市差不多。如果非要我们选择它的话,老伊会同时再买入一医药链接型基金一起持有,然后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再平衡,谁净值涨多一点就卖掉一部分转换为另一只基金的份额。同时还会保留一部分债券或者现金,当系统性下跌发生时进行对冲和补仓。

最后多说一句,有朋友今天了解到基于从股票基本面和市场的共识中寻找突破口的投资方式可能会进行尝试,最好不要这样,因为基金公司对财报会进行严格的筛查,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至少在概率上踩雷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