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像是一個與現實成手性的世界,把豐富的信息藏在細節裡

首先,這部電影就像是刻意與"正義"唱反調,為了反對蝙蝠俠而刻意反對,為了滿足觀眾而刻意滿足,而這一切的價值輸出都是建立在“悲劇藝術”的外殼掩蓋之下的它不能引起人們的思考只能形成一種價值的對撞:相信人性本惡,社會不公的人將收穫價值上的共鳴卻忽略論證的合理性,而持不同價值的人則難以理解也難以被說服最終暴戾者更加暴戾,冷漠者更加冷漠對於這部電影的狂熱就像一種不負責任的狂歡:錯的不是我而是世界。

《小丑》像是一個與現實成手性的世界,把豐富的信息藏在細節裡


它輸出情緒,煽動價值對立,卻缺乏論點的合理性以及對價值體系新的建構。認識到社會的不公不是去追求正義而是選擇暴力?對於弱勢群體的困境,這部電影納粹式的逼迫你認同暴力的合法性。而最後影片的結果是社會很壞,我們動盪。其次,小丑為了生活,為了照顧行動不便的媽媽”,去做最低賤的賣笑工作,即便是最卑賤的工作,他也很努力,努力搞笑,努力為僱傭者吸引觀眾。

《小丑》像是一個與現實成手性的世界,把豐富的信息藏在細節裡


而且為心中堅定著的要成為脫口秀演員的夢想而努力,工整細緻的寫著段子記著筆記。如果他的周圍是關心他鼓勵他的人,他即使不會很成功,但至少很開心快樂,然而很不幸,周圍都是拿他取樂的人,扮小丑招攬顧客卻被小混混強了廣告牌,老闆毫無感情的處罰他,想去融入社會,卻因為顛笑症而被孤立,努力的去搞笑表演,卻因為不搞笑而被取笑,甚至一起工作的同事也拿他取笑,甚至誘導他犯罪。於是他終於被壓抑到了頂點,不出所料的爆發了。

《小丑》像是一個與現實成手性的世界,把豐富的信息藏在細節裡


正常生活的亞瑟沒有了,繼而社會犧牲品的小丑出現了,小丑以釋放自己的形式報復了取笑他的人。這部電影的主要觀眾調性極易被煽動,這種虛構性的創作非常具有迷惑性,電影製作者必須考慮到電影的社會影響,而不只是藝術表達,而這也是這部電影很有意思的地方。

《小丑》像是一個與現實成手性的世界,把豐富的信息藏在細節裡


他明明只能作為藝術電影(金獅獎)去展現一種循環論證的"惡生惡",但他卻自我標榜為"現實主義電影"進行商業化,而這部電影的受眾無法辨明這部電影"藝術價值"之下的邏輯漏洞,容易把人們對其藝術形式的讚美誤解為對於價值合法性的肯定,影響很壞。亞瑟在日記本里寫了一句話:“比得了精神病更為折磨的,是誰都想讓你假裝正常。”

《小丑》像是一個與現實成手性的世界,把豐富的信息藏在細節裡


然而在當時的哥譚市,連讓他繼續假裝一個正常人的機會都不給。哥譚市是一個虛構的城市,卻可以看得出是現實世界中許多城市的縮影。在那樣一個犯罪率超高的混亂社會,富人高高在上,俯視也看不到底層民眾的困境。街道上垃圾成堆,城市裡的人幾乎都或冷漠或癲狂或暴躁,就連免費提供心理輔導的福利機構都被裁掉了,誰還能顧及一個時不時怪笑的底層人的心理健康。

《小丑》像是一個與現實成手性的世界,把豐富的信息藏在細節裡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小丑在用了同事給的危險武器後,丟了工作。善意幫助他人但是被三個韋恩員工欺負的時候,他忍不住開危險武器了。快速出手,殺死兩人,打傷一人。後續在地鐵站臺追上對方,殺死對方。然後驚慌失措的跑著,跑到公共廁所平復情緒。出廁所後,整個人跟進入時完全不一致了,是歡快的,走路平坦的。之後還產生與黑人女性成為男女朋友的幻想,有著歡愉的約會、脫口秀喜劇、一起做不可言喻的事情。並且社會還是以包容的環境,允許小丑亞瑟的行為,因為當時的哥譚環境已經多人失業,處於仇富的心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