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说的最有哲理的一句话: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你们都知道,我很喜欢取笑川普,倒不是他真的可笑,而是他天生自带相声段子。

我们今天正经一点,不拿他逗闷子了。

你会发现其实能让你看到的,都是精英。

无论他们说了点什么,那都是台词,不同的听众,需要不同的台词。

比如川普的对头之一,纽约州州长,民主党的安德鲁·库默。

他3月27号对着国民警卫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演讲,很像《康熙大帝》里斯琴高娃演的太皇太后对于抓鳌拜行动中侍卫们的演讲。

我给你摘一段:

安德鲁·库默:“我不会要求你们做我做不到的事情,也不会要求你们去我不能去的地方。你们正处在历史的重要时刻,10年之后谈起今日,你一定会热泪盈眶......”

古今中外的人精,其实也都是戏精,不深谙人性,说不出这番话的。

你注意这番话的对象,是国民警卫队,就像康熙大帝里,太皇太后说话的对象,是御前侍卫。

相似的听众,才能听到相似的内容。

很多人不喜欢川普,可能是觉得他对我国的态度很强硬,其实我相信,换安德鲁上,我们会遇见更多麻烦。

中美之间的竞争不是谁引起的,那是因为你自己发展的太好了。

所谓不被人嫉是庸才,因为你不是庸才,所以你早晚都得面临这一关。

国家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我有次提及《鬓边不是海棠红》,倒不是这本电视剧有什么好看,我也是盯盘的时候,同时开着电视,听了几集。

但其中有一段台词,把我的目光吸引过去了。

川普说的最有哲理的一句话: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川普说的最有哲理的一句话: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这是主人公商细蕊,和他的养父,也是他的师父商菊贞之间的对话。

商菊贞当年是和姜荣寿、宁九郎、侯玉奎齐名的角儿,给宫里进戏的梨园大拿。

后来因为倔,太后定的调子他不肯改,顶撞了老佛爷,就离开京城去了平阳。

电视剧演的就是他的养子兼徒弟商细蕊带着他们戏班子杀回京师,重新成为梨园大师的故事。

图中这段对话是商细蕊小时候受不了苦,再也不想学戏了,他爹跟他讲的。

这些话,后面全部应验了。

商细蕊封神,就是不断地被打压,被排挤,被陷害,然后不断地向前走的过程。

借川普的话讲,这就是人生嘛。

商细蕊是个性格很古怪的人,有点不够成,但撇开这一点,他的优点很明显。

1、老天爷赏饭吃。

2、祖师爷赏饭吃。

老天爷赏饭吃就是说这人悟性到了,说了就能懂。

祖师爷赏饭吃就是说这人已经勤奋到偏执了。

这两点,只能很少的人能具备。

这才是他爹商菊贞敢跟他这么说话的前提,说话也得看人下菜碟。就像川普,安德鲁一样。

纵观那本电视剧,商菊贞的教育方式始终很LOW。无非就是打他,照死了打。

他爹死后,商细蕊独自扛大梁,社会对他的教育方法也很LOW。无非就是整他,往死了整。

这就是成为祖师爷的必经之路,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

我去年曾经多次聊起过这个话题。

对于最优秀的那一小撮人,教育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

你去参加奥赛,到了最后的冬令营,教练对你的态度就是“做的了做,做不了滚”。

你去很牛的企业,很强势的团队,就是动辄招奥赛金牌得主的那种环境,BOSS的态度就是“钱难挣,屎难吃”。

你要是去金融市场靠炒单过日子,市场又不是人,它连话都懒得跟你讲,做不到的都去天台上排队吧,天台上不用摇号,位置管够。

这不叫残酷,这叫真实。

昨天我回答一个读者说收益来自于风险,所以叫风险收益,并不是来自于勤奋。

原因很简单,勤奋太廉价。

在足够优秀的人群内部,勤奋是没法决胜负的。废寝忘食、终身如一日的死磕,门槛太低了,谁都能做到。

所以要引入风险。

所谓风险就是大家玩俄罗斯转盘,直到有人怂了或者被老天爷带走为止。

你说为啥要这样?都好好过日子,安耽点不好么?

不好。

你肯,那帮优秀的人不肯。无法达成共识。

张无忌整合明教内部,甚至调和与六大派的宿怨,不是靠说和,而是靠四个字:“不服来战”。

你要是武林盟主,那你就出面,把天下英才都揍一顿,揍到大家都服你,以后都听你安排。

你整理需求,你分配利润。大家都没意见,谁有意见你就把他揍到没意见为止。

但反过来,你要是没能力把天下英才都揍服,那就一定会回到“风险决定收益”的老路上。

你注意我说的并不只是经济,格林斯潘企图扮演张无忌,撑了那么久还是无果而终。何况天底下就算有张无忌,难道不会老不会死么?

《三国演义》第一回开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看到了,说书的都特么懂了。

任何事,任何领域,把时间轴拉长了看,本质只有六个字:风险决定收益。

其实古人早就明白,富贵险中求。

真相始终就那点事儿,无非能不能、敢不敢跟你讲,又或者就算给你挑明,你的悟性到没到那份上。

上面的这番话,商菊贞一个唱戏的都懂,川普和安德鲁怎么可能不懂呢?

你觉得人家不懂,只有一种可能。人家不敢这么跟你说话。

就像商菊贞也只敢跟商细蕊这么说,对着他们水云楼剩下的孩子们,也只能哄着玩。

人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对着不同的人说话,他就得“胡说八道”。这就叫人生如戏,全看演技。

就像奥赛的教练,你让他换个场合,公开采访他,他也会大谈教育减负,因为他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听这个。

但他回到队里,对着这帮万里挑一,十万里挑一的孩子,马上就会否认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

他会告诉你,减负是他们的事儿,对你们几个增负是废话,玩命是起点。

所以人们往往会发现世界是混乱的,因为你听到的和看到的,对不上。

我们昨天有个读者写了很长很长的几条留言,讲述了他自己从当年十八线小镇青年到后来创业,公司销售额过亿的故事。

夜里被我们编辑加精了,早上我起来看了两遍,很有意思的故事。还顺便回了某位读者的留言。

那位读者也看了人家的故事,不理解这老兄说的。为啥即便年近三十,年薪六万也能赶得及日后捐出百万。

原因非常简单,时代+个人。

这老兄70后,90年代毕业的时候去华为月薪就能拿4000,那时候北京房价一平米1000块有的是。如果你按照房价购买力折算,他相当于今天本科一毕业,月薪40万。

所以他说自己买第一套房是老婆当年攒了几万块,言外之意,在当年,以他们这种人才买房,那就不叫事儿。

当然,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可能没注意。他高考是湖北省第28名。

我们常说,第一名和第十名的距离,往往比第十名和第一千名的距离还要遥远。

人才这东西,有点像长尾效应,8成的人集中在头部的一小块区域内,2成的人,分散在尾部的极大范围内。

我强调这一点,不是告诉你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帮你理解学霸们的预期。

他有句话很重要,是说他在华为期间,看见通告上大学同学的名字,而自己还岌岌无名。

你看我把关键词抓的很准,我很清楚优秀的人们,到底在想什么。

他不会去想有一天有一套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不够浪漫,而是这个一定会有,不值得想。

但他会介意为啥大学同学出现在通告上,而自己还岌岌无名......

你知道这东西叫什么?

这就叫预期。

就像商细蕊人家再怎么着,戏唱到他那份上,在平阳,也是一绝。买田置地,那不叫事儿。他想要的,是梨园行里有他的位置。

他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他见到过和他一样水平的人,大部分能得到,所以就会形成这份预期。

所以你看到昨天那读者为啥会不停的去折腾,去创业,因为这是他的预期。

他见过太多相似的同学是企业主,甚至公司能上市。你们能,凭啥我不能?

这就叫预期。

如果你够真实,翻开历史,会发现人类文明里强势的就那么几个,当过世界中心的,也就那么几个。

比如西班牙,日不落,亚历山大,罗马,美国,以及秦汉唐宋元明清。

绝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世界中心。这是一种预期,也是一种心态。

人的行为实际上就是预期决定的。

商细蕊为啥对着自家师大爷,梨园会长姜荣寿都不肯低头呢?

因为傲嘛,傲就是一种预期。

人家商细蕊的爹是商菊贞,这份出身,他就不肯低这头。何况他一身的本事,傲上加傲,肯低头才怪。

我们昨天那位读者,人为啥放着安耽日子不过,非要折腾,一个道理,预期。

一个人是这样,一群人如果有相似的预期,达成共识,那就是民族性格。

你想想秦汉唐宋元明清,为啥绕来绕去,最后还得汉人来当家?

秦时明月汉时关,

旌旗半卷出长安。

大漠无垠江湖远,

暴雨惊雷夜如磐。

牛了几千年了,这份傲气实在压不下去,甭管是大漠无垠还是暴雨惊雷。

这不是诗,这是个现代人写的歌词。他要是出生在毛里求斯,也许歌词就写成“哇喳啦啦呦吼,哇喳啦啦呦吼”了。

我们文明中自带的傲气,渗透在作词者的骨髓里。

老美也是一样的,人家也牛了八十年了,遇到任何事都不肯低头,骨子里傲慢是正常的。

我常说,骄傲的人,才能理解别人的骄傲。

美国的两百年,走来并不容易,就像我们的两千年一样不容易。

无论看着像德云社出身的川普,还是看着就像精英的安德鲁,本质上没有区别。

一样的骄傲。

总有人不喜欢优秀的对手。其实那是因为你自己不够优秀。

李云龙的原话怎么说的?

“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你把篇头篇尾东西方的两句话凑一起,可以说段相声。

“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