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雲的高考成績,懟得家長沒脾氣,專家:批評對孩子沒有意義


用馬雲的高考成績,懟得家長沒脾氣,專家:批評對孩子沒有意義


一個初二學生的媽媽諮詢,說孩子數學成績一直不是很好,多數情況是在平均分以下。

在又一次成績不理想之後,又批評了孩子幾句,結果孩子給她來了一句:“馬雲高考數學還考過1分呢!”言下之意,數學不好也沒什麼大不了,馬雲數學成績那麼低,不照樣有大出息?

這個媽媽問:像這種批評他兩句不服氣、還頂嘴的情況應該怎麼處理?

“那你是怎樣批評兒子的?”

“也沒有太批評,只是說他如果數學成績提不上去,會影響中考、影響升學之類的。”

“經常這樣批評兒子嗎?”

“每次數學成績不好的時候,我都會批評他幾句。”

“孩子學習用功嗎?”

“用功倒是挺用功的,其他學科成績還好,就數學有點弱,讓人著急。”

“他說了馬雲考1分之後,你是怎麼反應的?”

“我被他懟得都沒脾氣了,我跟他講他這種想法很危險啊,不能這麼比啊,馬雲也只是第一次高考考1分而已,人家第二次19,第三次79……”


一、“非建設性批評”

對馬雲歷次高考數學成績,這個媽媽很熟悉,但她卻並不熟悉此刻兒子的心理。

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並不是他不努力,他只是不知道怎樣去努力。這時如果因他有的題目不會,而去批評他,實在是沒有道理。

“你怎麼每次都考得這麼差?”、“這麼簡單的題怎麼又錯了?”、“這樣的分數你怎麼能行?”

用馬雲的高考成績,懟得家長沒脾氣,專家:批評對孩子沒有意義


我們的專家周老師,把這種批評叫做“非建設性批評”,在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時候,這種批評家長往往脫口而出,而且舉著“我是為你好”的大旗。這種“非建設性批評”,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語言暴力”,除了對孩子傷害,沒有任何建設性意義。

我有一個朋友,小時讀書時,每當成績考的不好,媽媽就會罵她“笨”。現在雖然早已參加工作了,但在好多時候都害怕出錯,沒有自信。可見,家長的批評,不僅會在當時影響孩子的情緒,也會給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陰影。

兒子提到馬雲的成績,媽媽也不必為此擔心,這只是對她批評的一種回擊,並不是要向馬雲的1分看齊。

估計是孩子已經憋了很久,終於找到個機會回懟了一句。我們的專家俞校長說,這種回懟,對孩子可能是一種好事,可以發洩家長錯誤的批評帶來的情緒,以免憋在心裡導致抑鬱。


二、看似孩子的問題,實際都是家長的問題

一個正上小學的孩子,也是數學不太好,家長很著急,也批評過、打罵過,當然這並不解決問題。孩子的姑父是數學老師,家長最後就向姑父求助,希望他能給些好的建議

用馬雲的高考成績,懟得家長沒脾氣,專家:批評對孩子沒有意義

姑父把孩子的情況做了仔細的分析,得出結論認為孩子的數學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基礎不紮實,二是習慣不好,三是有些應用題的套路掌握得不熟練。姑父就給孩子制定了一個全面的方案,針對三個問題做針對性的補習訓練。

由於兩家離得並不太遠,起初的幾天,姑父每天晚上會到孩子家裡,糾正他做題時的習慣、對紮實的知識點進行強化、對應用題的套路做點撥講解。對孩子不會的、做錯的地方,從來不對孩子吼叫,而是採取比較有效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啟發、引導。

比如,孩子在學濃度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溶質、溶劑、濃度的概念比較抽象,老是理解得不透徹。姑父就到廚房拿來玻璃杯、醬油和水,來給孩子講三者的關係,這就非常直觀,孩子一下就理解了。

姑父親自上門這幾天,除了對孩子輔導,也是向孩子的家長示範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幾天之後,孩子大有進步,而孩子的家長也掌握了輔導孩子的訣竅。從此,家裡不再雞飛狗跳,而是本來就應該有的親慈子孝。

俞校長曾經說過:一切看似孩子的問題,實際都是家長的問題,即使真是孩子的問題,也是之前家長沒教育好的問題。


三、我們不容易原諒別人,卻很容易原諒自己

一個初三孩子的家長,有一天給我發了個微信,說昨天又跟孩子生氣了。

“為什麼呢?”

“我給她糾正過好幾次的錯誤,她還犯。”

“那我問你個問題?”

“您說。”

“你犯過一個錯誤之後,能不能保證不會再犯?”

“……”


用馬雲的高考成績,懟得家長沒脾氣,專家:批評對孩子沒有意義

我問的這個問題是一個“殺手鐧”,家長被問過這個問題,就會對孩子的錯誤更寬容。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願意把一個問題一犯再犯,有些問題一時之間完全杜絕確實較難。我們作為家長,這種現象小時有,現在也有。只不過,一般大家都特別容易原諒自己,卻對孩子要求很嚴。

有家長問:“我也知道批評孩子不對,但當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像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


這裡跟大家分享幾點可以消氣的方法:

1、先承認這是自己有問題,或者之間教育不到位,或是方法不太對。考慮到這一層,你氣就會消了一大半。

2、弄清楚問題的根本原因,因為好多時候,對孩子的批評是出於某誤解。

用馬雲的高考成績,懟得家長沒脾氣,專家:批評對孩子沒有意義

3、考慮一下孩子是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就不應該批評,一般情況下孩子的錯誤都不是故意的。

4、換位思考,體驗一下孩子此時的心情。

5、記住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一句話:“不能以友善的方式進行的教育,都是錯誤的教育。”挑戰一下自己,看自己能否找到友善方法的解決問題。

6、假如你是覺得孩子“笨”,那更不是他的責任,他可是遺傳了家長的基因。

7、如果你只是想發洩情緒,先停5分鐘,然後再來處理問題。

以上幾個方法,一般用2-3個就會消氣。如果你真的還是消不了氣,那麼請你跟我私信聯繫。


四、嘗債式消除

有個朋友,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看見同學有一個新的鉛筆盒,非常漂亮,自己也想買一個。但她估計媽媽可能不會給她買,她自己也沒有那麼多零花錢。

剛好,有一天晚上,她發現媽媽的錢包放在桌子。她猶豫了好半天,結果還是偷偷地拿了1塊錢。結果,還沒等她把鉛筆盒買到手,就被媽媽破了案。

結果被媽媽用掃帚把狠狠打了一頓,警告她這是偷竊行為,以後絕不許再犯。她說,媽媽那頓打,把她打得好慘,渾身上下青一塊、紫一塊,以至於現在想起來心裡都還有點發顫。

用馬雲的高考成績,懟得家長沒脾氣,專家:批評對孩子沒有意義

從那以後,她確實再也沒有偷偷拿過家裡的錢,但她也不再和媽媽無話不談。長大以後,她也是和媽媽客客氣氣,她媽媽也總說感覺到她和媽媽有距離感。

“不再和媽媽無話不談”、“客客氣氣”、“和媽媽有距離感”,說明孩子心理受到了深深傷害的表現,這肯定不是家長想要的結果。

如果你之前有過這種過度批評孩子的行為,要儘量找機會把孩子心理的鬱積消除,這是一種嘗債式消除,雖然不見得消除得了,但可以儘量把對孩子心理的影響降到最低。

如果某天又沒控制住自己,批評了孩子。而且你發現自己很快就後悔了,要儘量在1小時之內安撫孩子,不要讓不良情緒在孩子心中鬱積。

·END·





【輔你做更好的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彙集上海百餘位教育專家(同時是成功家長),給您分享有效的教育經驗、方法、理念和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