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陽春白雪,警句迭出(值得拜讀)


三國•諸葛亮《心書》原/譯:陽春白雪,警句迭出(值得拜讀)

《心書》(三國)諸葛亮 著

《心書》(或《孔明心書》)亦稱《新書》或《將苑》,是諸葛亮的一部重要軍事著作,原文共50篇。諸葛亮在書中博採《孫子》、《吳子》、《六韜》、《左傳》之言,從各個角度論述為將之道,是反映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代表作,也是諸葛亮本人的戰略戰術思想以及治軍帶兵方略的集中體現,對於今天的現實生活仍然具有積極的借鑑作用。

原著言簡意賅,妙語連珠,警句迭出,在文學上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執掌兵權〔兵機第一〕

兵權者,是三軍之司令,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兵權是統率軍隊的權力,是掌握三軍生殺予奪之權的“司命”,它使統帥有了賴以懾服人的威嚴與勢力。將領能執掌兵權,操控軍中至高無上的威勢以遂行領導統御,那就好像猛虎插上雙翼,能自由翱翔於四海,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對付。如果將領失去兵權, 無法操控軍中高於一切的威勢,則就像魚龍離開了江河湖海,要想遨遊大洋,奔濤戲浪,又怎麼可能呢?

五大惡人〔逐惡第二〕

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贊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 軍隊和國政的弊病,有五種情況危害最大:

(1)陰結朋黨,相互勾結,誹謗賢臣,誣陷忠良;

(2)生活奢侈,衣著華麗,服飾不依定規,標新立異。

(3)虛妄地誇飾迷信的邪術,胡亂宣傳神鬼的法力;

(4)專門窺探別人的陰私是非,出於私心煽動群眾;

(5)專務尋覓利害得失的時機,暗中與敵人勾結。

這五種人就是所謂的奸佞、虛偽、違背道德的人,對於這些人必須加以疏遠,不可接近。

鑑識人物〔知人第三〕

知人之道有七焉。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詞辯而觀其變;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沒有什麼比正確觀察、瞭解一個人的品性更難了。因為善良與邪惡的差別雖大,但實情和表徵的分辨往往並不明顯。有的人貌似溫柔善良,實際上是虛偽奸詐;有的人外表恭敬謹慎,可是卻心懷欺詐;有的人表面上勇敢,而實際上內心怯弱,有的人看上去盡心盡力,而實際上並不忠誠可靠。儘管如此,辨識人心依然可以採取以下七種方法:

(1)以是非混淆他,察看他的心志;

(2)以言辭論辯使他困窘,觀看他是否有應變能力。

(3)向他詢謀問計,觀看他的見識如何;

(4)告訴他災禍困難,察看他的勇氣如何;

(5)用酒灌醉他,觀看他的本性如何;

(6)請他面對著財物利誘,觀看他是否廉潔;

(7)要求他定期完成某事,看他是否可靠。

將帥之才〔將才第四〕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知其飢寒,察其勞苦,此謂之仁將,……見賢如不及,從諫若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謂之大將。

將領的才具約可分為九種:

(1)能以仁德引導部下,能以禮法來治理軍隊,能體恤士兵飢餓寒冷,洞察士兵辛勞艱苦,這樣的將領稱為仁將。

(2)遇到困難不苟且逃避,不被名利困擾,有為國捐軀以死為榮之志,決無苟且偷生甘受恥辱之意,這樣的將領稱為義將。

(3)地位顯貴而不驕慢,打了勝仗也不居功自恃,賢明而又能甘居下位,剛直而又能忍受屈辱,這樣的將領稱為禮將。

(4)有變幻莫測之術,進退呼應,能隨機應變,備有多種方案,能夠轉禍為福,面臨危境而能克敵制勝,這樣的將領稱為智將。

(5)對勇於前進的給以優厚的獎賞,對於臨陣後退的給予嚴厲的懲罰,獎賞不逾時,懲罰不避貴賤,這樣的將領稱為信將。

(6)腳步輕捷,勝於奔馬,勇氣超人,善用戟劍等武器,常是戰場上的靈魂人物,這樣的將領稱為步將。

(7)善於攀登高山,深入險地,馳騁射箭,迅捷如飛,進攻時身先士卒,撤退時殿後掩護,這樣的將領稱為騎將。

(8)奮起神威冠蓋三軍,激揚意氣蔑視疆敵,不屑於小小的爭戰,面對疆敵能勇往直前,這樣的將領稱為猛將。

(9)親近賢能的人如同感到自己的不足,聽從正確的意見如順流的河水一般,寬厚而又剛直,勇敢而又多謀,這樣的將領稱為大將。

三國•諸葛亮《心書》原/譯:陽春白雪,警句迭出(值得拜讀)


將帥之器〔將器第五〕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仁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曉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

將領的才器不同,其發揮作用的大小也不相同:

1.若能洞察奸佞,偵察禍患,為大家所佩服,這就叫作十夫之將。

2.能起早睡晚,說話周到明晰。這叫作百夫之將。

3.直爽而又有謀略,勇敢又能拚鬥,這是千夫之將。

4.儀表威武,內心熾烈,瞭解部下的辛勤勞苦,體恤部下的飢餓寒冷,這是萬人之將。

5.能薦賢舉能,一日比一日更加謹慎,真誠守信,寬宏大量, 擅長治理紛亂的事務,這是十萬人之將。

6.能以仁義友愛與部下和諧相處,以信用義氣使鄰國順服,上知天文氣象,中察人際世事,下通山川地理形勢,看待四海之內,如同家室一般,則是能治理天下、威服四夷的大將。

將帥之弊〔將弊第六〕

為將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嫉能;三曰信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於酒色;七曰奸詐而自怯;八曰狡之而不以禮。

為將者常犯有八種弊端:

(1)貪婪不知滿足;

(2)嫉妒比自己高明的賢能之人;

(3)聽信讒言,重用奸佞之徒;

(4)能估計敵人卻不能衡量自己的情況;

(5)遇事猶豫不能決斷;

(6)荒淫無度,沉溺酒色;

(7)為人奸詐,色厲內荏;

(8)言語狡詐,不依禮行事。

將帥信念〔將志第七〕

故善將者,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驚,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一意而已。

刀兵是天下的兇器,將領是艱難危險的職務。器物太剛強就會遭到摧折,任務太繁重就容易遇到危險。因此,只要是優秀的將領就不會依賴軍隊的強大,不會仗恃勢力,受到親寵不沾沾自喜,受到羞辱不感到害怕,見到利益不生貪婪之心,見到女色亦不起淫亂之意,他勇於以身殉國,這是他唯一的信念。

上善之將〔將善第八〕

將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謂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四欲者,所謂戰欲奇,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

一位出色的將領,必須具備“五善四欲”。

五善:

(1)善知敵之形勢。

(2)善知進退之道。

(3)善知國之虛實。

(4)善知天時人事。

(5)善知山川險阻。

四欲:

(1)戰欲奇(作戰要能出奇制勝)。

(2)謀欲密(謀略要能密不透風)。

(3)眾欲靜(治軍要能嚴守紀律)。

(4)心欲一(意志要能堅定如一)。

剛柔之將〔將剛第九〕

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剛。純剛純強,其勢必滅。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善於用兵的將領,其剛強不可摧折,其柔韌不可屈服,如此方能以柔克剛,以弱制強。如果是單純的柔與強,其力量必定逐漸地削弱;若是純粹的剛與強,則是導致脆而易折的下場。剛中有柔,柔中帶剛,剛柔互濟,才合乎制勝的常道。

三國•諸葛亮《心書》原/譯:陽春白雪,警句迭出(值得拜讀)


驕吝之將〔將驕第十〕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不致命則無功,軍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矣。

將領不能夠驕傲,驕傲就會失去禮義。失去禮義則親信就會離去;親信離去,部下士兵就會背叛你。做將領的不能夠吝嗇,吝嗇就不肯給予部下獎賞,不給予獎賞則士兵不會效死命去作戰,士兵不肯效命就不會建立軍功,不能建立軍功則國家就會虛弱,國家虛弱則敵人就會相對的強大起來。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有周公的才能和美德,假如他驕傲而吝嗇,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顧了(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五強八惡〔將強第十一〕

將有五強八惡。高節可以勵俗,孝悌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沉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

將領有五強八惡。

五強:

(1)高風亮節,可以改變風俗;

(2)敬長愛幼,可以揚名天下;

(3)守信用,講義氣,可以廣交朋友;

(4)深思熟慮,可以容納眾人;

(5)身體力行,可以建功立業。這是將領的五項超人之處。

八惡:

(1)雖能謀劃,卻不能分清楚是非;

(2)雖重禮儀,卻不能任用賢能之人;

(3)雖然有法制,卻不能公正執掌刑法;

(4)雖然富裕,卻不能接濟窮困之人;

(5)雖有智慧,卻不能防患於未然;

(6)雖然能深思熟慮,卻不能防止微小細密的問題發生;

(7)雖然官運亨通,卻不能舉薦所瞭解的人;

(8)雖然仕途不順,卻不能沒有怨言謗語。這就是所謂的八種惡害。

受命出師〔出師第十二〕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齋三日入太廟,南面而立,將北面,太師進鉞於君,君持鉞柄以授將,曰:“從此至軍,將軍其裁之。”

古時國家如遇有危難,國君便要選拔賢明能幹的人而任用之。國君齋戒三日,進入太廟,面向南方站立,將領面北而立。太師把鉞(古時一種像斧子的武器)進獻給國君,國君拿著鉞的柄授給將領,說:“從此以後,軍中一切事務由將軍裁決。”又命令道,“見到敵方空虛則前進,見到敵人強大則後退。不要以自身的顯貴而輕視別人,不要以個人的見解而違背了眾人的意志,不要依仗功勞能力而驕傲,不可行事悖離忠信。士兵未得歇息時,自己不能先休息;士兵未吃飯時,自己不要先吃,全軍上下要共體寒溫,勞逸均等,甘苦與共,危難要平均分擔。苟能如此, 則士兵一定能盡死力效命,敵人必定滅亡。”將領接受君王的訓令,打開北門,率軍而去。國君送出北門,彎腰推著將領的車子,說道:“前進或後退要掌握時機,軍中諸事,不再由國君安排,號令概由將軍發出。”古人用兵授權是如此地慎重,使得將領上不必慮及蒼天,下不必慮及后土, 能無畏敵人於陣前,不念及君王於背後,智睿之士為他定謀劃策,勇敢善戰者為他拚死搏鬥,所以能對外戰勝敵人,對內建立定國安邦之功,揚名於千秋萬世,造福於子孫後代。

適才適所〔擇材第十三〕

夫師之行也,有報國之士、突陣之士、搴旗之士、爭鋒之士、飛馳之士、摧鋒之士,此六軍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

軍隊是各類人才聚集的團體。

1.那些好勇樂戰、敢獨自向強敵挑戰之人聚集成一伍,稱為“報國之士”;

2.氣冠三軍、才力勇捷之流合為一伍, 稱為“突陣之士”;

3.輕足善步、走如奔馬之徒合為一伍,稱為“搴旗之士”;

4.騎射若飛、射無不中之人合為一伍,稱為“爭鋒之士”;

5.有射必中、中無不死之流合為一伍,稱為“飛馳之士”;

6.善用勁弓強弩、遠而必中之徒合為一伍,稱為“摧鋒之士”。

以上這些都是部隊中寶貴的人才,指揮官應分別根據他們的才能加以善用。

順天知人〔智用第十四〕

為將之道,必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也。故天作時不作而人作, 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

為將之道,必須順應天侯,掌握時機,操縱人和以求取勝利。天候方佳,時機不對,卻要調動人馬有所行動,這叫“逆時”。時機雖好,天候不對,卻要調動兵馬有所行動,這叫作“逆天”。天候、時機俱佳,為將者卻偃兵息鼓,這叫作“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

不列陣式〔不陣第十五〕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滅。

古時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不動用軍隊,善於指揮軍隊的將領不列隊為陣,善於列隊為陣者不輕易作戰,善於作戰者不會失敗,即使戰爭失利也不會造成國家傾覆。

從前,聖人治理天下,使人民安居樂業,到老也不相互攻訐,可以說是善於治理國家而不動用軍隊了。帝舜修治典刑, 皋陶設立獄官,人民不觸犯法令,刑罰無處可施,可以說是深通軍事政治,而不列隊為陣了。大禹討伐有苗(即三苗,古部族名),舜拿著幹,揮舞著羽扇,三苗便歸順了,可算是善於列隊佈陣而不用打仗的了。齊桓公南面征服了強大的楚國,北面征服了山戎(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稱北戎),可算是善於征戰而不失敗的了。楚昭王(熊姓,名軫,春秋時楚國君主)遭到吳國入侵的災難,逃奔秦國求救,終於能返回楚國,可算是屢次失敗卻能免於亡國的例子。

三國•諸葛亮《心書》原/譯:陽春白雪,警句迭出(值得拜讀)


將帥誡律〔將誡第十六〕

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故用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將能若此,嚴號申令而人願鬥,則兵和刃接而人樂死矣。

《尚書·旅獒》中說:“輕侮有德有才的君子,人們就不肯為你盡心;狎侮庶民百姓,人們就不肯為你效力了。”因此,用兵的要務,在於收攬天下英雄之心,嚴格執行賞罰獎懲,操持允文經武之道,熟諳剛柔互濟之術;悅樂禮樂之治,崇尚詩書之教,仁義為先,智勇居後;靜若深淵的潛魚,動如靈活的水獺;離散敵方的聯盟,摧折其精銳武力,讓我軍的旌旗輝耀於麗日之下,在金鉦戰鼓的節奏下進退如儀;撤退時如山嶽般的穩重,前進時如狂風暴雨般的迅猛;攻擊的威力無堅不摧,山崩地裂,合戰的威力所向無敵,聲勢若虎。從容面對迫近之敵,用好處引誘貪利之敵;陷入混亂之敵應乘機攻取,態度謙卑之敵應驕榮其意;離散他的親附勢力,削弱他的堅強實力。對於本軍內部,應盡力安頓危疑不安之人,撫慰心懷恐懼之人,懷柔心有異志之人,平反蒙受冤屈之人,壓抑強橫無禮之人,扶助力量薄弱之人,親近智謀深遠之人,覆滅進讒分化之人,攫奪財物分散眾人。在領兵作戰方面;不以倍於敵人的兵力攻擊弱者,不恃眾輕敵,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君寵而作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擄獲財帛不納入私囊,俘獲人質不充為己用。為將者如能實踐以上各個細節,自能號令嚴明,士卒甘於戰鬥,一旦臨陣廝殺,全軍上下必然樂於效死。

有備無患〔戒備第十七〕

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若乃失之毫釐,則差若千里,覆軍殺將,勢不窬息,可不懼哉。

治理國家最重要的事務,莫過於警戒防備敵人的侵犯。假如有了毫釐之差,謬誤就會有千里之遠,甚至會全軍覆沒,將帥被殺,危險的形勢瞬息就可到來,能不令人害怕嗎?因此有患難時,國君與臣子顧不上吃飯而謀劃對策,選擇任用賢良之人。若是安於現狀,而不考慮危險, 敵人來了尚不知道害怕,這就是所謂的燕子在帳篷上築巢,魚在鍋中游嬉,死神立刻就會降臨。《左傳·隱公五年》說:“不防備意外,就不能帶兵作戰。”又說:“有所戒備,便沒有憂患,這是古來良善的政治。”又說:“黃蜂與蠍子雖小,尚有毒螫以求自衛,何況一個國家呢?”沒有戒備,即便是人多,也不可以依恃;因此說:“有所戒力,則沒有憂慮。” 所以三軍行動時,不可沒有戒備。

教育訓練〔習練第十八〕

軍不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故仲尼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軍隊若不演習操練,一百個人也不能當一人用;經過訓練之後,一人可當百人使用。因此孔子說:“不經過教育就驅使人民去作戰,這等於是拋棄他們。”又說:“善人教育人民七年,便可以讓人民從事作戰了。” 這就是說,保家衛國的戰士,一定要經過教育訓練。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戒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因此人人都知道守法向上,然後再加以訓練,臨陣衝鋒、射箭騎馬、長途行軍、前進後退、集合解散、陣形變換……等等。教成一人可以訓練十人,十人可以訓練百人,百人可以訓練千人,千人可以訓練萬人,萬人可以教成三軍。經過這樣訓練的軍隊,才可以用來戰勝敵人了。

害群之馬〔軍蠹第十九〕

夫三軍之行,有探候不審,烽火失度,後期犯令,不應時機;阻亂師徒;乍前乍後,不合金鼓;……此九者,三軍之蠹,有之必敗也。

一個部隊之中,往往會發生:

(1)擔當偵察任務而疏忽遺漏,負責烽火警報而失職;

(2)未於所規定的時間準時到達指定地點;

(3)違犯軍令,錯過戰機,阻擋擾亂士兵的行動;

(4)忽前忽後,不按金鉦戰鼓行動;

(5)身為軍官卻不關心體恤士兵,毫無節制地削減剋扣軍餉;只顧自己謀求私利,不關心士兵的飢餓寒冷;

(6)散佈離奇怪誕的邪說, 胡亂推測吉凶禍福;

(7)無事生非、呼號喧鬧,企圖驚擾全軍上下;

(8)恃勇不受管制,專橫凌犯上級;

(9)掠奪府庫財物,擅自發放錢財。

這九種人是軍隊中的蠹蟲,如果任由這九種人胡作非為,任務一定會失敗。

培養心腹〔腹心第二十〕

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身為帶兵將領,必然有腹心、耳目、爪牙一類的部屬。沒有腹心之徒,如同人在夜間行走,會驚慌得不知如何是好;沒有耳目之人,猶如身處昏暗中,不知如何運轉活動;沒有為之出力賣命的爪牙,猶如飢餓的人吃有毒的食物,沒有不死的。因此凡是好的將領,一定得有廣聞博識、足智多謀者作為腹心,有深沉明審、謹慎細密的人為之探聽消息,有勇敢剽悍、善於作戰者為之賣命效忠。

戰爭法則〔謹候第廿一〕

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者。故師出以律,失律則兇。律有十五焉。一慮;二詰;三勇;四廉;五平;六忍;七寬;八信;九敬;十明;十一謹;十二仁;十三忠;十四分;十五謀。戰爭失敗、喪失軍隊,無不是由於輕敵而招致禍患的。因此興師動眾必須按照戰爭法則而行,如有違背就會招致不幸。

戰爭法則有十五條:

(1)思慮精詳,務使敵情偵察明確;

(2)追究責任,促使守望放哨的人謹慎心細;

(3)勇敢善戰,即使敵人眾多也不屈不撓;

(4)行事廉潔,見到利益時要多考慮仁義;

(5)公平無私,賞罰均勻;

(6)徹底忍耐,包容一切;

(7)寬厚待人,尊賢容眾;

(8)講究信用,遵守諾言;

(9)態度恭敬,優禮賢能之人;

(10)明察秋毫, 不輕信讒言;

(11)處事謹慎,不違背道理;

(12)仁民愛物,善養士卒;

(13)忠貞不二,以身殉國;

(14)瞭解分際,知止知足;

(15)深通謀略,知己知彼。

決勝三機〔機形第廿二〕

以愚克智,命也;以智克愚,順也;以智克智,機也。其道有三: 一曰事;二曰勢;三曰情。善將者必因機而立勝。

愚蠢反能戰勝智慧,這是命中註定反常的事;以智慧戰勝愚蠢,才是合乎邏輯的常道;以智慧戰勝智慧,則必須搶得勝機,這之中有三個不可輕忽的決勝因素:

(1)事(事件、事物、事態的發展);

(2)勢(形勢的變化);

(3)情(情理、情意、情境的流轉)。

事機出現而不能應對,不是智慧的表現。勢機動盪而不能操控,不是賢能的作為。情機萌發而不能行動,不是勇敢的態度。一個賢能的將才,必須要因應機變,創造決定性的勝勢。

三國•諸葛亮《心書》原/譯:陽春白雪,警句迭出(值得拜讀)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