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一個齊裝滿員的日軍甲種師團有多難打?

財商思量


日軍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師團,甲種師團,有八個聯隊,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隨便一個十三人的班就有一挺輕機槍,更別提大隊,連隊了。

什麼重機槍,彈藥組,炮兵,偵察兵,醫護兵,基本上所有的兵種除了開船的和開飛機的,這裡都有了。



日軍甲種師團敵不過橫店一個燕雙鷹吧……神劇就不吐槽了,現在很多影視劇都把日本軍隊拍的很白痴,很愚蠢,少有那種高智商的電視劇,偶爾出來一部,簡直如奉為神作,比如豆瓣評分很高的《紅色》,男主角徐天,一個菜市場的小會計,誰知道是留學日本士官學校的高材生?

下面說重點,一個日軍師團,最初是有一萬八千人左右,後來因為戰爭,做了多次改動,加加減減的,人數有多有少,等級也比較多,為什麼抗日戰爭時期,打一個日軍甲種兵團那麼難?



第一,武器裝備好。

日本在德意日法英等國家面前,工業化程度不是最高,武器裝備最差,但是在中國戰場上不一樣,日本的工業化程度在亞洲首屈一指,還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所以在亞洲戰場上,武器裝備一直屬於先進的。

而中國則是很多士兵都分不到一條槍,有也是漢陽造之類的姥爺槍,全德械裝備的部隊很少,多是嫡系才有的待遇,佔全國全軍的比例非常少。一個淞滬會戰加南京保衛戰,就拼光了幾乎所有的德械裝備,因為我們沒有制海權和制空權,這些德械師和佔有絕對優勢的日本兵打的很激烈,鏖戰了三個月,淞滬會戰結束後到南京休整,卻在南京保衛戰中基本打光,也因為德國在日本的壓力下被迫撤回其軍事顧,因而德械師慢慢的退出歷史舞臺,其它川軍,桂系,裝備不算好也不算差,卻比八路軍要好的多,因而面對萬餘人的日軍師團,難度係數很高,傷亡很大。



第二,日軍準備充足。

日本很早以前就有侵略中國的計劃,所以日本做了很多準備,比如派出間諜繪製中國地形地勢,甚至可以精確到村裡的一口井,而且士兵普遍都受過基本教育,文化水平高,接受了基本軍事訓練,最重要的是他們接受了洗腦,變味的武士道精神,至死效忠天皇,把武器裝備優良的美國兵都嚇得夠嗆,充足的準備,讓倉促應戰且軍閥混戰的中國措手不及,各方面都難以與日本匹敵,只能選擇長期打仗消耗對方的方式。



對於當時的中國,想要消滅一個日軍甲種師團,需要數倍於敵人的兵力,並且還得打伏擊,否則幾無可能。


軍事一點通


日本的甲種師團是什麼樣的存在

日本在二戰時軍隊的戰術單位不像我們常說的“師-旅-團-營-連-排-班”這樣的,而是按照“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來的,基本也是七級作戰單位。

按照作戰單位來說,最小的作戰單位是班,每個班裡有13人,1名班長外加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其次是小隊(類似於排),每個排裡面有三個班,外加一個擲彈筒班,一共54人;再次是中隊(類似於連),每個中隊編制180人,包括三個小隊和通信員等後勤和管理人員;下來是大隊(類似於營),編制1100人,包括四個步兵中隊,外加一個運輸中隊,以及一些管理人員;再次就是聯隊了(類似團)編制3800人,一共三個步兵大隊,加上指揮部門,及其他兵種。

日軍的軍制,按照等級分為甲種師團,乙種師團,丙種師團,丁種師團,其中甲種師團是日本最強大的作戰單位,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在加上工兵、騎兵、炮兵、輜重等聯隊,一共八個聯隊。

也就是說,一各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兵力可達到2.4萬到2.8萬。

當然,日本常備的甲種師團只有17個,是日本軍隊的根本所在,從歷史淵源上來說,從日俄戰爭時就組建的軍隊,因此,歷史傳統悠久,作戰豐富。

國軍可以與之抗衡的軍隊

日本甲種師團這樣的編制,國軍基本鮮有能與之抗衡的,一個師團,在人數上幾乎就頂中國的三個師了,一個軍了。

編制上國軍能和日本甲種師團抗衡的,也就是抗戰初期的德械師中的教導總隊了,一般的德械師精銳也就萬八千人,只有教導總隊在編制上可以達到三萬人左右。

在配置上,下轄三個旅,旅轄兩個團,也就是三旅六團制。師直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各一個。

雖然,從人數上沒有差多少,但是從編制上還是能看出一些差距,在炮兵、騎兵、工兵上,日軍是聯隊,也就是類似於團,說白了,日軍一個甲種師團下面除了四個步兵團,還有工兵團、騎兵團、炮兵團、輜重團等,在這方面,我們的是營。

中國最NB編制三萬多人,實際上是以步兵為主,即使這樣中國的六個步兵團,基本一半還是新兵蛋子,跟日軍久經沙場的士兵來說,簡直不值一提,所以,在配置上,中國的師團編制是完敗日本甲種師團的。

在武器配備上,日軍甲種師團更是甩國軍幾條街,這裡縱橫就不一點點解釋了。

除此之外,日本的部隊在作戰時,步炮協同,步坦協同,海陸聯合,陸空聯合作戰等方面都比中國強太多,中國可以說基本就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在靠近日本艦隊的尤其是平原地帶,日本的機動性加上各部隊的配合,即使幾倍於敵人,中國軍隊也很難殲滅日本的一個甲種師團。

中國軍隊與日軍甲種師團上的對抗

最近很多人再拿抗戰勝利後裝備全美式裝備的國軍五大主力和分析能不能打過日本的甲種師團,實際上,這沒有任何意義,畢竟人家都已經走了。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中國幾百萬軍隊以極其頑強、英勇的姿態對抗日軍的侵襲,但是遺憾的是,整個中國戰場未能全殲一支甲種師團。

中國最接近全殲日本甲種師團就是在蘭州會戰中,土肥原賢二率領14師團孤軍深入,國軍決定對其進行圍殲,當時國軍嫡系精銳盡出,國民黨先後集結了12個師,對付一個甲種14師團。土肥原部當時也就兩萬多人,根本就不是齊員,而國軍則至少10萬多人,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土肥原還是突出包圍後,奪取了蘭封,當時蘭封守軍第27軍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14師團,竟然選擇了逃潰。

最後黃埔將星齊聚,什麼宋希濂、胡宗南、薛嶽等人齊上,將土肥原部擊潰幷包圍,當時土肥原部僅有六千餘人,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突圍而走。

可見,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作戰能力有多頑強。

當然,日本之所以敢在那時候發動侵華戰爭,也正是看中國正處於沉睡期,一旦中國醒來,日本勢必再也沒有機會。

中國之所以不敵日本,實際上並不是人比如人,而是當時中國積貧積弱,多次被西方列強聯合瓜分,民國建立後,各國更是對華禁售武器,加上軍閥混戰,國家不團結才慘遭日軍欺辱。

我們也應該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不斷奮發圖強,終於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史論縱橫


龍幕韓,安徽懷寧人,黃埔一期畢業生,陸軍中將,時任宋希濂第71軍第88師師長,孫元良的繼任。1938年6月被軍事委員會以“作戰不利”下令槍決,成為抗日戰爭爆發後第一個被殺的黃埔一期畢業生。蔣介石居然殺到黃埔一期生的頭上,可知憤怒到何等地步,這就是武漢會戰序幕的“蘭封會戰”。



(第88師師長龍慕韓)

徐州會戰第二階段,日軍為報復臺兒莊戰役的失敗,同時聚殲李宗仁第五戰區的主力,以七個師團南北夾擊,第五戰區放棄徐州,向西轉移跳出合圍圈。就在此時,日寇華北方面軍第14師團渡黃河深入河南東部,意欲截殺西撤之國軍部隊,1938年5月17日在蘭封以東截斷了隴海鐵路。而尚在此地區整訓的第一戰區(程潛)主力部隊高達20萬人,面對第14師團的驕狂,蔣介石惱怒不已,決心圍殲之。

蔣介石的羞怒和自信是有理由的,中國軍隊僅薛嶽的豫東兵團即有12個師的中央軍嫡系部隊,另有胡宗南的第一軍和湯恩伯之第20軍團等部為預備隊,陣容可謂豪華:俞濟時之第74軍、李漢魂之第64軍、宋希濂之第71軍、黃傑之第8軍、郭懺之第94軍、桂永清之第27軍,總兵力不下20萬人,而日寇第14師團不過2萬餘人,約十比一的戰場優勢。



(第27軍軍長桂永清)

當面日軍第14師團是戰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編成地宇都宮,四單位制的甲級師團(轄第27和第28旅團),師團長是軍統戴笠的老對手、日本大特務土肥原賢二。這廝1936年因在東北和華北的特務工作成績“優異”被晉升中將,七七事變前夕在國內接任宇都宮師團長,率部在塘沽登陸再次侵華,編入華北方面軍。

1938年5月21日,中國軍隊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北面是黃河)開始合圍日軍第14師團,土肥原發現情況不妙,拼全力向西突圍,駐守蘭封的第27軍桂永清招架不住擅自撤退,卻狡猾地派通訊參謀給友鄰部隊第88師捎了個條子,要求龍慕韓務必死守蘭封,桂軍長本人卻一口氣逃出幾十公里,第88師不明就裡也棄城而去----其實應該槍斃的是桂永清,龍師長是個替罪羊。



(土肥原賢二)

日軍幾乎是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輕取蘭封,中國軍隊的合圍圈被撕開一個口子,消息傳來,蔣介石大怒,立即命令扣押龍慕韓,並以宋希濂兼88師師長,率第71軍反攻蘭封。宋希濂督師血戰三日,克復蘭封,繳獲東洋駿馬一匹命名“土肥原”;日軍第14師團突圍不成,被壓縮至黃河岸邊的三個村寨:三義寨、曲興寨和羅王寨,背靠黃河獲得水路補給,堅守待援。

胡宗南第一軍在邱清泉戰車營的配合下投入戰鬥,一舉攻克曲興寨;粵軍第64軍同時攻擊羅王寨得手,土肥原的戰刀亦被繳獲,此時日軍殘部不足6000人,僅剩一個寨子及周邊可以據守,中國軍隊三面包圍,殲滅指日可待,路透社、塔斯社等外國記者雲集觀戰,土肥原甚至做好了切腹的準備。然而,日軍甲級師團的戰力畢竟是強悍的,在飛機和黃河北岸重炮的掩護下,第14師團居然還能發動以攻為守的反衝鋒,從5月26日至5月30日,中國軍隊未竟全功,至為遺憾。



5月28日,蔣介石手令送達戰場,稱此戰若不能盡殲土肥原,將淪為“千古笑柄”。

可惜“千古笑柄”真的就這麼產生了,由於戰機延緩,日軍增援部隊已全速趕來:東南方向,第16師團和第3混成旅團連克碭山和歸德,負責防守的黔軍102師柏輝章(他家在遵義有所著名的房子)和中央軍黃傑的第8軍分別放棄陣地;北面,日軍第4混成旅團已經渡河增援,第5、第114師團正在兼程南下;東面,日軍第10師團、第13混成旅團追擊過來,中國軍隊即將陷入被反包圍的窘境,5月31日,程潛不得已下達了全軍西撤的命令。



蘭封會戰就此功虧一匱,日軍主力雲集一馬平川的河南平原,據此可直奔長江北岸威脅武漢,中國軍隊已無力阻擋。而一旦武漢失守,南京以西長江中游的國軍主力,和大批需要轉運的人員、物資和企業,將被東西夾擊,甚至撤到武漢的國民政府,都將沒有時間撤入四川,中華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怎麼辦?

1938年6月9日,黃河花園口大堤被掘開,豫皖蘇平原一片澤國,日軍雖然被阻,卻成為我們民族的一次巨大苦難。


度度狼gg


日軍在二戰爆發前,只擁有17個甲種師團。

這些師團歷經日俄戰爭以及一戰,可以說是日軍老牌師團,日軍最精銳的師團。日軍的甲種師團採用四四制編制,戰鬥人員20,000人左右,加上一師團部和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全員共計約28000人。

這些師團戰鬥經驗豐富,訓練有素,是日軍最精銳部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甲種師團都曾參與入侵中國的戰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都陸續調往東南亞地區與英美作戰,在中國作戰的都是日軍乙種和丙種師團。

在中國戰場上,沒有一個日軍甲種師團被消滅。對於日軍的17個甲種師團,有幾個要點重點介紹下。

第一,這17個甲種師團,都曾入侵過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有16個師團被調往太平洋戰場。

第二,第三師團名古屋師團,是唯一一支沒有調往太平洋戰場的甲種師團;也是從中日開戰到日軍投降,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的日軍甲種師團。1945年該師團在鎮江投降。

第三,第六師團熊本師團是製造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的主要劊子手!南京大屠殺的指揮者就是:第6師團長谷壽夫和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

在中國戰場上,我軍曾集中優勢兵力重創三支日軍甲種師團:第十師團姬路師團,第五師團廣島師團和第十四師團宇都宮師團。

第一,第十師團姬路師團和第五師團廣島師團,在臺兒莊戰役上,被我軍擊潰的。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濟南以後,我軍和日軍在徐州附近展開激戰。我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集結29萬人;日軍以第五和第十師團為主力,集結5萬人。李宗仁、孫連仲所部,打退日軍進攻,在臺兒莊地區取得大捷,殲滅日軍2萬餘人(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部統計,第5、第10師團合計傷亡11984名。)

此戰,日軍5萬人,我軍29萬人,兵力對比1:6。最終在我軍付出5萬多人傷亡的代價下,殲敵2萬餘人。

第二,第十四師團是在蘭封會戰中,被薛嶽率部重創。

當時,日軍第二軍剛攻下徐州。速來與寺內壽一不和的日軍第一軍軍長香月,想搶寺內壽一手下的第二軍的風光。於是,派出土肥原賢二部(第14師團)2萬人,孤軍直插蘭封地區,最終佔領開封。這樣,國軍的豫東隴海線走廊就會被日軍截斷。薛嶽指揮手下豫東兵團的12個師,圍剿孤軍深入的第十四師團。

第十四師團首先繞過蘭封,和黃河北岸的香月部取得聯繫,日軍在黃河上架起浮橋,14師團有了後援根據地。此時,防守蘭封的第27軍軍長桂永清,怕被日軍合圍,率主力突圍,只留下手下第88師師長龍慕韓守城。可惜,龍慕韓在“掩護”主力撤退以後,打不過日軍第二聯隊,也撤退了。5月24日,日軍佔領蘭封。(其實。日軍第二聯隊是被我軍東路軍打的太急,所以,才會急著攻城。龍慕韓錯判了局勢,擅自撤兵了。)此時,開封危險了!

5月24日,直到蘭封失守的蔣介石震怒了。12個師打不過一個土肥原二。蔣介石下令:薛嶽指揮俞濟時第74軍、李漢魂第64軍、宋希濂第71軍、桂永清第27軍由東向西,第17軍團長鬍宗南由西向東,分別包圍蘭封、羅王寨、三義集、曲興集一帶的日軍第14師團。

5月27日,李漢魂率軍三攻攻羅王集,終於佔領羅王集,繳獲土肥原佩刀一把;同時,宋希濂收復了蘭封。日軍第14師團主力收縮至三義寨附近(三義集和曲興集),被薛嶽兵團包圍。

而就是剩下的6千多日軍殘部,國軍就是啃不動!

5月28日,蔣介石甚至發電激勵薛嶽等人,集中6個師,一定要殲滅殘敵:

蔣介石電文:蘭封附近之敵,最多不過五六千之數,而我以12師兵力圍攻不克,不僅部隊複雜,彼此推諉,潰敗可虞;即使攻克,在戰史上亦為一千古笑柄。

可惜,日軍援軍來的太快,蔣介石的千古笑柄成了事實。5月29日,商丘被日軍西進的“華北方面軍”佔領。蔣介石下令停止圍攻土肥原,全軍撤退。

6月2日,日軍“華北方面軍”繞過蘭封,土肥原部隊得到後勤補充開始撤退中追擊國軍。

6月9日,蔣介石炸開花園口阻擊日軍,恰巧又遇到黃河汛期,形成大片的黃泛區。蔣介石致電程潛給他三點指令,第一點就是,“須向民眾宣傳是敵機炸燬了黃河堤。”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師團是日本軍隊的編制單位。

甲等師團的編制出現在二戰中期,日本為適應不同的戰鬥規模,把陸軍調整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每個等級的人員組成、裝備和作戰任務不同。

甲等師團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主力軍,擁有當時日本最精良的武器裝備,最嚴格的軍事訓練,最豐富的作戰經驗,在亞洲橫行數年,肆意踐踏他國領土,犯下了滔天罪行。

那麼,一個齊裝滿員的日本甲種師團有多難打呢?驚堂木一響,有書君開講!下面,請聽有書君慢慢道來:

一、何謂齊裝滿員?

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編制順序是: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組,相當於別國的師—旅—團—營—連—排—班,但在人數上相當於我國的兩個師。

一個完整的師團有4個步兵聯隊,和工、騎、炮、輜各1個聯隊。

步兵聯隊8000人左右,有步槍近萬支,輕、重機槍600挺;炮兵聯隊2300人,有炮百門;工兵聯隊編制千人,機械裝備少;

騎兵聯隊近千人,戰馬五百匹,摩托車百輛;輜重聯隊千人,騾馬五千,卡車百輛。

如果整個師團所有人員都開赴戰場,總兵力可達24000~28000人,這就是一個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的人員和裝備配製。

二、甲種師團的素質

最初的甲種師團有17個,其中7個是參加過日俄戰爭以及一戰的老牌部隊,歷經各種大小戰事,戰鬥經驗豐富。

師團的軍官大都畢業於士官學校,指揮能力很強。

普通士兵也要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所以單兵拼刺技術嫻熟,槍法精準,多數人具有狙擊手的水平。

日本戰法以步槍為主,步機槍共同作用,這樣既節省彈藥,又發揮了步槍的射擊優勢,還可以彌補資源及後勤的不足。

在戰術上日軍採用步步為營的打法, 用火力優勢重創守軍。

由於特殊的氣候和惡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人強大的耐力和體能,加入大和民族武士道精神和右翼軍國主義思想,使日本師團顯得分外兇殘頑固。

三、二戰中期主要抗日力量

1938年之後,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本甲種師團的主要對抗力量是中國、蘇聯和美國。

中國因為是小農經濟,又經受長年戰亂,派系林立,國力凋敝,在武器裝備上無法和日本相比,只能以血肉之軀和日本的速射炮、重機槍對抗。

是憑藉人員犧牲、本土地利和同仇敵愾的精神禦敵的,其艱難慘烈程度不言而喻。

由於美軍缺乏對日作戰的經驗 ,蘇聯正忙於“大清洗”運動, 他們雖擁有自動化的槍械、大量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初期都吃過日本甲種師團的虧,傷亡慘重。

綜上所述,日本的甲種師團固然很難打,但它的瘋狂恰恰代表了一個關鍵的轉折時期:

在侵華過程中,日軍由長驅直入改為相持對峙,戰期拉長,才想起組建四種師團以求速戰速決。

在中蘇邊境,日軍一再挑釁,引起蘇聯的重視,所以決定在諾門罕戰役中予以痛擊,使它不敢“北上”配合德國攻打蘇聯,而是轉頭“南下”偷襲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把美國拉入了戰鬥同盟,最後餵給日本兩顆“蛋”,加速了日本的敗亡。

這正是:朗朗乾坤妖霧濃,甲種師團氣勢洶。 五洲戮力烽煙聚,檣櫓灰飛破淫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不用說甲種師團,整個日軍的師團戰鬥力都可以說很強的。只要不是後來那些老爺爺,小孩子組成的師團,日軍師團戰鬥力都可以說很強的。

按照事實來說,所謂的甲乙丙丁這四個師團只存在與中國派遣軍,或者說中國大陸,太平洋戰場,比較少見這種記載。

如果按照甲乙丙丁的概念來說好了,甲種師團的戰鬥力,絕對是兇悍無比的。把美軍打出神經病來的硫磺島之戰中,109師團的主力部隊被消滅了,但還有一部分在父島附近從後來,父島守軍接受投降來看,美軍沒有吃掉父島守軍,而硫磺島守軍的作用,就是讓美軍失去了繼續進攻日本大型島嶼的勇氣,這才有了後來的原子彈。

109師團如果可以屬於乙種師團的話,日軍甲種師團大概可以定性為番號在前的師團,簡單來說,即使第一到第二十這十六個師團,其中,因為日本裁軍的原因,在七七事變前,日軍沒有第13,15,17,18這四個師團。當然,還有近衛師團,但近衛師團一般不作戰,所以不算在內。上述,包括近衛師團可以看作甲種師團。

越到後來,日軍的擴軍招兵因為過於複雜了,估計日軍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區分師團性質了。比如說一些師團的核心部隊,就是由老部隊的一部分為骨幹組成的新師團。如果認為是“母子關係”。那也不能完全肯定。所以還是以上述的十幾個師團為甲種代表。

在臺兒莊會戰中,屬於甲種師團的第十師團被中國軍隊重創後,依然有一部分參加了後來的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要知道,第十師團此前的傷亡不小於一萬人,還繼續參加了幾個月的戰鬥,就可見甲種部隊的戰鬥力了。日軍師團的人員數字其實不好算,如果僅僅算師團配置的人員數字,七七事變時候的日軍師團人數,撐死了兩萬四千人,如果超過這個數字,那就是額外部隊的配置了。

當然會有數字說日軍師團有兩萬八千人的說法,但就筆者而言,很難說真的在戰場上可以達到這個數字,比如說在諾門坎之戰中對戰蘇軍的第23師團,他這個師團並不是集結完畢對蘇軍作戰的,而是用添油戰術在對蘇軍作戰。後來對蘇軍作戰的第七,第二師團也沒有全體出戰,只派了一部分去前線。但就是這一部分日軍,也讓對手難堪了,以第23師團為例,在諾門坎之戰後,如果師團被全殲的話,日軍將會撤銷這個師團的番號,但日軍沒有,後來師團還參加了44年的太平洋戰場,而美軍也未能全殲這個師團嗎,更不用說其他甲種師團了。

綜上所述,日軍在戰場上,也許並未能出現一個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就大部分師團主力,也能硬抗了對手。如果要找一個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戰鬥力如何,筆者認為第三師團可以做例子,1944年時候,第三和第十三師團可以說是縱橫中國幾省,長衡會戰,桂柳會戰的戰場已經包扣了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這個師團千里行軍的戰鬥力可謂驚人了。

這是在華的師團,當然會有人問太平洋戰場的情況如何,大概會有人舉出第16師團師團被美軍全殲的結果。但事實上,因為美軍的封鎖,日軍的物資想通過海運到達日軍佔領區很難了,也就是說,一些日軍不可能像在華日軍那樣,起碼能得到大米的補充。有以此為現實拍的電影,比如《硫磺島的家書》,《硫磺島的戰地郵差》,都是以當年的歷史還原的情景。前文說過,109師團還不算是甲種師團,就這樣,109師團在硫磺島的部隊,也給美軍造成重創,這還是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日軍打出的結果,真的要是齊裝滿員,物資一定儲備,結果更難可知了。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眾所周知,抗戰期間特別是抗戰初期的日本軍隊戰鬥力很強,中國軍隊要想打一次勝仗,必須以數倍於敵的人數才有可能成功。我搜集過許多抗戰時期的資料,在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許多地方,一個小隊的日本兵就能控制一個縣城,有的公路沿線的據點或者炮樓裡,只有幾個日本兵,頂多再有十幾個人的偽治安軍或者偽警察幫忙。

第四師團打仗不行,吃飯倒是好手(下面照片均為第四師團官兵)

幾個日本兵都很難對付,那麼一個建制齊全的日軍甲種師團肯定很難打。所謂甲種師團是指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採用四四制編制,戰鬥人員一般為2萬人左右,算上師團直屬的野戰醫院、後勤保障等非戰鬥人員大約接近3萬人。

說實話,絕大部分日軍甲種師團戰鬥力都很強,如果按照1比5的比例計算的話,對付日軍一個甲種師團2萬人,中國軍隊大概需要10萬人左右,基本上是三四個軍的兵力。但日軍甲種師團中也有草包,被稱為大阪師團的第四師團就是一個。

據軍史作家薩蘇在《國破山河在》中援引日本資料介紹,日軍第四師團素以“皇軍第一窩囊廢師團”而著稱。第四師團下轄四個聯隊,是標準的甲種師團編制。1937年,第四師團從日本本土調往中國東北,編入關東軍序列,沒有參加過任何大的戰鬥。後來又南下參加徐州會戰,期間與中國突圍部隊相遇,但因“沒接到對中國軍隊截擊的命令”,未發一槍一彈,很紳士的讓中國軍隊徐徐撤退。

很快,大阪師團不會打仗的說法在中國軍隊中流行開來,以後每當遇到第四師團,中國軍隊就士氣倍增,大獲全勝,以至於日軍指揮官抱怨:“本來有把握勝利的戰鬥,只要第四師團加入,中國人就會士氣大振,我們一定會輸。”這種說法讓第四師團成了喪門星,哪個方面軍都不要他,最好只好讓大本營直轄,駐紮在上海繁華之地。

侵華日軍如果都像第四師團這般好打,中國抗戰時間極有可能會大大縮短。


民國年間那些事


而第五師團正是日軍甲種師團,是日軍成立最早的七個師團之一,曾參加過了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抗戰爆發後,第五師團在板垣徵四郎的率領下,下轄第9和第21旅團也叫板垣師團,1937年以半個師團第21旅團參加太原會戰,一路擊潰國軍幾十個師,戰鬥力十分彪悍,在日軍有“鋼軍”之稱。崑崙關戰役之後第五師團改編為日軍為數不多的機械化部隊,太平戰爭爆發後,在馬來虎山下奉文第25軍的率領下,第五師團開往東南亞戰爭橫掃整個馬來半島,可是是日軍甲種師團的精英。

二戰日軍有17個常設師團也叫甲種師團,滿編人數在24000至28000人之間,採取四四制編制,師團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個聯隊,每個步兵聯隊3800餘人,而第五師團在七七事變爆發後齊裝滿員編制時總人數達到了32000人,戰鬥力極強,這也是板垣師團成名的原因之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第五師團進行了縮編採取縮三團制單位,但全師仍有25000人餘人。


師團是日本最基本編制單位,但在抗戰中,中國軍隊很少有全殲一個日軍師團的戰例,即使在臺兒莊戰役和第三次長沙會戰遭到重創的第十師團和第三師團,都逃出了包圍圈,而在萬家嶺戰役的第106師團差點被抗日“鐵軍”74軍圍殲,但還是逃了部分出來。

中國軍隊唯一全殲日軍甲種師團是在二戰末期,1945年的湘西會戰,在第四方面軍王耀武(原74軍軍長)的指揮下全殲日軍116師團,其中日軍的109步兵聯隊3000餘人被李天霞的100軍全殲,這也是抗戰以來首次全殲日軍師團和步兵聯隊的戰例。而第116師團曾在衡陽會戰遭到方先覺第十軍的毀滅性打擊,直到湘西會戰結束第116師團累計死亡人數超過30000人,也在抗戰損失最慘重的日軍師團。


而日軍師團中,有一支師團主戰場都在中國的師團,幾乎打滿整個抗日戰爭都沒被成建制殲滅,就是日軍的第三師團,曾參與南京事件,徐州會戰後加入日軍唯一的野戰軍團第11軍,曾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遭到薛嶽“天爐戰法”的首次重創,但還是逃出包圍圈,在日軍發動鄂西會戰後曾參加過石牌會戰,與胡璉的第11師展開了二戰規模最大的白刃戰最終被擊退,直到日本宣佈投降後才向國軍投降。第三師團可以說在抗戰場上最活躍的一支日軍甲種師團,戰鬥力十分強悍。

所以二戰日軍一個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確實很難打,但在遠征軍第二入緬戰爭後,孫立人的新一軍和廖耀湘的新六軍等部全副美式裝備,開始橫掃日軍東南亞師團。


賽門軍略


現在很多抗戰神劇枉顧歷史事實,將個人英雄的能力無限擴大,把日本人塑造得十分愚蠢,彷彿抗日就是一種順手拈來的事情,辱沒了千千萬萬抗日戰爭之中犧牲的英雄們。中國抗日戰爭只能用慘烈一詞表達,中國傷亡3500萬以上,日本傷亡130餘萬,我們的勝利是這麼多英雄明知艱難還在奮力抗爭而爭取來的。在這組數據面前,你還相信這種隻手毀滅一個師的個人英雄嗎?

有人說日軍的強大在於他們的團結力,中國人敗在了不團結上。這種想法狹隘而偏見,要知道當年日軍的裝備和戰鬥力一流,特別是甲種兵團,不要說和中國人比,就算在二戰之中也是罕見的。

甲種兵團是指在二戰之中日軍的十七個常備師團,每個師團算上後勤保障人員不過就只有3萬人。但也就是這一個軍團,我國保守估計要派出15萬將士才能與之抗衡。這也就是為什麼國軍要在上海聚集80萬的精銳部隊來對抗日軍8個師團。

甲種師團的戰鬥力真的是強悍無比。在中國的戰場之上,日本17個甲種師團都曾出動,即使中國民眾奮力抗擊,也從來沒有消滅過一個甲種師團。最臭名昭著的第六師團熊本師團就是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而當年南京保衛戰之中,我軍18萬軍士,理論上應該可以擊退,可也被打得慘敗。

無論是地地,地空,水陸火力,以及單兵戰鬥力的差距,當年我軍和日軍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即使到了後期,日軍的甲種師團大部分調往東南亞戰場,日軍中出現了很多老人和孩子,但在這種情況之下,中日戰傷比例還能在4:1。這就是為什麼臺兒莊戰役能稱之為大捷,我們以30萬部隊重創了日軍兩個師團,已經成為歷史上空前的大勝利,鼓舞了全國抗日人士的士氣。

日本在二戰之中給亞洲帶來的災難是深重的,我國當時連正統的空軍和海軍都沒有。

1940年後三年內,因為國際禁運,我國無法購買國外的武器。此時此刻,只能靠愛國華人華僑從中接濟,戰爭更加艱辛異常。抗日戰爭的難度有多大,狀況有多慘烈,不是靠著抗日神劇能夠矇蔽現在群眾的雙眼,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惜現在生活的不易,牢記先輩灑下的熱血。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如果把日軍甲種師團放到歐洲現場那就是垃圾軍隊,連二流都算不上,因為日軍總體也是輕裝部隊,但由於亞洲現場的國家普遍裝備太差,所以日軍才驕橫跋扈,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日軍師團中有步兵,炮兵,工兵,裝甲兵等兵種,算得上合成作戰,專業化程度較高,所以戰鬥力強。在抗戰前期,中日軍隊正面對抗,傷亡比例一般都是5:1或6:1,甚至有時能達到7:1,裝備得懸殊和士兵素質的差距是中國軍隊的傷痛,為了保家衛國,中國軍隊往往是靠人海戰術來換取戰略層面的勝利,比如把日軍攻擊方向從由北向南吸引到由西向東,讓日軍一直向東打,找不到邊緣,但是人海戰術畢竟是靠人力來抗衡,損失太大。



抗戰中後期,由於得到同盟國家的大力援助,國民黨軍開始批量裝備美式裝備,而且經過戰爭洗禮的中國軍隊戰鬥力開始逐漸提升,而日軍因為兵員不足,把未成年男子徵召入伍,戰鬥力自然有所下降。到1943年之後,中日軍隊傷亡比例開始縮小,逐漸達到4:1或3:1,中國軍隊開始學會用鋪天蓋地的炮火來取代人海衝鋒。



到1945年,中國軍隊實力進一步增強,在正面戰場開始主動出擊,中日軍隊傷亡比例基本接近2:1,甚至有時可以達到1:1。



現在回到問題上來,要對付一個日軍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中國軍隊需要至少兩個正規軍軍12–15萬人,而且還要在地形,後勤補給等方面不佔劣勢的情況下才有的一拼,因為是弱國,中國在抗戰期間受了很多窩囊氣。但是無論日軍再兇殘,侵略者還是難逃失敗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