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級火箭"助修"內功" 阿里不做Saas要做"被集成的雲"

3月21日,2019阿里北京雲峰會上,阿里雲新任總裁張建鋒(花名:行癲)首次對外解讀阿里雲智能的新戰略。

(1)"阿里雲"變身"雲上的阿里巴巴"

首先是進一步增強阿里巴巴體系內基礎設施"雲化"的能力:目前阿里巴巴約有60%-70%的流量跑在阿里雲的公有云上,還需要1-2年即可實現100%業務上雲,最終完成由"阿里雲"向"雲上的阿里巴巴"的轉換。

——行癲

行癲在演講中指出,過去十年,阿里雲開創了中國的雲時代,研發了中國的雲操作系統和AI系統,讓"雲"惠及數百萬客戶。下一個十年,阿里雲智能也將跟著新趨勢,調整自己的戰略打法,引領國內雲市場迎合新的方向:IT基礎設施的雲化、核心技術的互聯網化、應用的數據化、智能化。

未來,在阿里巴巴生態內部,阿里雲智能將在"阿里商業操作系統"中承擔著底層技術與系統基礎的角色,相當於"阿里巴巴經濟體的技術底座"。

(2)加速助推"被集成的雲"

其次是在技術上加大投入。由達摩院在量子計算、機器智能、嵌入式芯片、數據庫等核心技術能力對阿里雲提供支持,擴大雲的技術代差優勢。

——行癲

All in cloud 時代帶來了豐富的挑戰,作為雲計算領域的領頭羊,阿里雲也在與時俱進。作為阿里巴巴經濟體的技術底座、阿里巴巴所有技術和產品的輸出平臺,阿里雲升級"四級火箭",為自己的戰略加速。

一方面,阿里雲智能更注重輸出,如全棧數據技術能力輸出,達摩院頂尖AI技術輸出,開放城市大腦平臺等;另一方面,也要繼續堅持自主研發安全穩定的雲,如支持海量高併發的分佈式架構,加速自主研發新一代分佈式數據庫等。

達摩院目前在機器學習、下一代人機交互、視覺計算、芯片技術、量子計算等領域都有著全球領先的優勢。未來,達摩院的能力與雲全面結合,阿里巴巴所有的技術也將通過阿里雲對外輸出。

不難想象到,阿里雲在技術、產品、商業上的內功修煉絲毫都沒有放鬆。達摩院加持的雲、數據智能的雲、最佳實踐的雲這些"內功"最終加速助推了被集成的雲。

阿里雲還將加大行業投入,聚焦新零售、新金融和數字政府三個領域,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3)"阿里雲自己不做SaaS,讓大家來做更好的SaaS"

1、阿里雲自己將不做SaaS,由合作伙伴來做。2、阿里雲將實施"被集成"戰略,即:將行業解決方案的搭建、實施、複製交由合作伙伴,阿里雲只承擔基礎設施(IaaS)、技術中間件(PaaS)、數據平臺(DaaS)層面的產品技術。

——行癲

早期,阿里雲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計算資源的基礎板塊,解決了企業信息化的問題。隨著阿里雲與阿里巴巴整個生態系統的合作不斷加強,零售客戶服務已延伸到供應鏈、渠道和品牌。基於這樣的變化,在生態層面,阿里雲第一次表態"被集成":只有合作伙伴和客戶成功,才是阿里雲的成功。

阿里雲智能全球生態事業部總經理沈濤在採訪中表示:"細分領域有無數比我們懂得多的ISV(第三方應用開發商),這種行業應該是 ISV 引領我們。"

不做SaaS,即阿里雲智能迴歸至更具商業價值的底層技術、數據模塊,再通過合作伙伴的集成打包與渠道下沉,把阿里雲變成合作夥伴行業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從而幫助合作伙伴完成基礎設施轉型,技術轉型,系統轉型,從而更好地服務客戶,賦能全行業。

最早,阿里巴巴的理念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後來,阿里的理念升級為"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到如今,"只有合作伙伴和客戶成功,才是阿里雲的成功",時代的挑戰一變再變,而阿里協同共贏的理念卻一以貫之。

下一個十年,All in cloud 時代,在全新的挑戰中,阿里與"雲智能"將怎樣顛覆人們的想象力,真是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