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何為“當打之年”?


音樂評論人高曉松在節目中給出解釋:“心靈成熟,嗓音也都還在,處於這個交叉點(的歌手)就是當打之年。”


7年時光過去,和往屆歌手相比,本次陣容堪稱史上最弱。

但是在周深,華晨宇身上,我卻意外發現了新聲代:華語樂壇,或許還沒到直線下墜的地步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歌手首發陣容


2020年,提及華語樂壇,後面一定會跟上一個詞——

衰退。


經典詠流傳,流量頻霸榜。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大街小巷人人傳唱的神曲,歌詞淺顯到同一個字翻來覆去轉換音調,曲風也都是迎合大眾口味。


作為90後,非常想問一句:當初那個神仙打架的時代,是否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那些年,屬於我們的青春


首先需要談談流行音樂幾個重要的分類。


①搖滾


回顧那段歷史,無論是藝術成就,樂隊數量還是多變的風格,我認為港臺地區都很難與內地媲美。


雖然臺灣有火爆了的五月天,香港有經典的Beyond,但是整體來看,和內地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五月天


在80年代90年代,諸如崔健,魔巖三傑,唐朝這樣的音樂人,已經將搖滾樂的深度帶到了一定程度。


而在2000年-2010年,這種風格的嘗試在進一步的擴大。


千禧年之後,搖滾樂在逐漸成熟。


堅持個人風格的,有腦濁樂隊。

脫離原來的音樂風格,走出了新的路線,有新褲子樂隊。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新褲子樂隊

著重看新褲子樂隊單曲的進程,你可以看到他們已經從朋克變成了Disco,再在寓意深刻的歌詞裡自嘲人生,直至今日的自省振聾發聵。


實際上內地在2000年-2010年這十年,搖滾樂最大的變化是90年代一些著名的搖滾,或民謠搖滾音樂人開始面向主流市場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許巍,汪峰。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汪峰專輯


拿我自身舉例,父輩人總愛聽《旅行》《美麗世界的孤兒》等歌曲,以至於平常的哼唱,讓我們這代人記憶裡也染上了現代搖滾樂的氣息。


傳統搖滾逐漸向主流市場進階,曲風也越發的多元化,這無疑是一種進步。

與此同時,搖滾樂的歌詞蘊含的能量,也在逐步爆發。


音樂人們把音樂的議題帶回到了更宏大的社會的整體焦慮中,並且以更豐富的音樂形式表現出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確實是一種進步。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許巍


②民謠


70-80年代,臺灣流行樂處於啟蒙時期。

當時,羅大佑的出現,正式開啟臺灣民謠新時代。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羅大佑

《鹿港小鎮》《未來的主人翁》等歌曲,不僅讓一位歌手爆紅,也讓聽眾感受到了他藏在歌詞裡的社會責任感


步入90年代,內地民謠也迅速崛起。


更準確來說,這是屬於校園民謠的時代。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老狼和高曉松

老狼《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直至今日,也膾炙人口。


其他音樂人,諸如葉蓓,鬱冬,丁薇等等,也都是大家熟悉的90年代中期的民謠歌手。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葉蓓和老狼

來到新世紀,民謠已經從對整個社會的考量,逐漸縮小到對當前眼下的情感探求。

曲風越發細膩,這就是宋冬野,李志等人所帶來的民謠新時代。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宋冬野專輯

通過歌詞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民謠音樂人越來越直接的表達。


他們不再需要隱晦的暗示,也無需詩情畫意。


我們不能說表達方式的改變,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


我們只能說,只要民謠核心,即真摯情感還在,它就是一個好作品。


③流行音樂


在這時代,流量偶像,獨立音樂人,新單曲模式等等,都對傳統的唱片工業造成了衝擊。


什麼是主流已經是一個我們很難界定的事情。

我們必須承認,絕對的主流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存在了。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王力宏,陶喆,林俊杰,周杰倫


談論這些年流行音樂,列舉太多優秀的作品沒有太大意義。

因為無論是周杰倫,陳奕迅,還是五月天,蘇打綠,他們的歌大家都很熟悉。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線上音樂的普及,人們聽歌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到如今,就算是已經坐上神壇的歌手,也是一段時間發一首歌。不像當年,集齊多少作品做一張專輯。


在千禧年後的十年,整個華語樂壇最重要的音樂人一定是周杰倫無疑。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周杰倫


他最黃金的時間,是和方文山合作的這段時間,從2001年的《范特西》開始,他重新定義了華語R&B的唱法。

在他之前,中國不是沒有R&B,但是卻沒有透著他這麼年輕,熱情的歌曲。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專輯

而另一位倔強女孩唱著屬於自己的歌,也成為“獨立派”的代表人物,那就是陳綺貞。


在2010年之後,在狹義的流行音樂範疇內,華語樂壇的音樂發展中並沒有像陳綺貞和周杰倫這樣可以重新定義音樂的和音樂人的歌手。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陳綺貞

這可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為華語流行音樂發展從70年代到2000年,其實留給狹義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空間已經不大。


最近十年沒有什麼大突破,也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這也正是因為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華語樂壇陷入了低谷。


因為的確,最近這十年,沒有太多形式上可以讓人感覺到創新的東西。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經歷過華語音樂最輝煌的時代,所以我們很容易抱有下一個時代可以全面超越這個時代的想法。


但實際上,這是沒有必要的,

每個時代都有符合每個時代的音樂作品。


整體水平的下滑,不代表沒有單個的優秀作品。


④嘻哈音樂,電子樂等


Hip Hop是之前《中國有嘻哈》帶來的一個熱點。


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很多人,對Hip Hop的瞭解是刻板的,而中國的Hip Hop音樂人,也有很多樂於傳播這種刻板印象。


但是絕對不代表,中國沒有好的Hip Hop音樂。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Jony J


這些年,擁有發掘音樂的耳朵


有評論說周杰倫的歌“愛上了就很難喜歡其他的風格“,這句話沒錯,但並不值得驕傲。


厲害的是周杰倫本人,而不是聽眾。


你可以因為自己的偶像非常厲害而驕傲,但是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粉了一個厲害人物,就覺得自己品味高端,眼光獨特。


進一步站在金字塔頂端,鄙視這個鄙視那個。


覺得不認同自己的都是辣雞,不屬於自己偶像的作品也都是辣雞。


這已經脫離了正常的粉絲行為,這叫KY,叫槓精。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古琴視頻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大型ky現場

對華語樂壇的判斷,和你對華語音樂的理解是緊密相關的。

這是一個需要以史學家視角去回答的問題。


要有很宏觀的認識,只接觸某個音樂人甚至某種音樂類型,都是一葉障目。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你只聽周杰倫,只聽以熱度為導向的流行樂,自然覺得華語樂壇處於大倒退中。


聽眾、從業者、創作者都有自己的角度,一個人除非橫跨這各個領域並且浸淫多年,很難形成一個相對很全面的見解。


尤其作為普通聽眾,多聽,多接觸,多欣賞,多思考,才能挖掘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媒介發生變化的同時,我們聽到好音樂的模式也一起發生了改變。


從最初音樂電臺打榜蒐羅音樂,到現在需要主動去發掘,中間隔著的是一段用心傾聽,用腦思考的距離。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和流量賽跑的未來,華語樂壇並未衰落


之前被抖音支配的恐懼,大概就是每天循環播放洗腦神曲,簡直可以用陰魂不散來形容——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你說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


“我要送你99朵玫瑰花,我愛你我願意你不用怕……”


“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子彈在我心頭上了膛......”



最可笑的是,其中最為洗腦,抖音播放量高達15億的一首《離人愁》完全是在抄襲、套旋律。



華晨宇對此毫不客氣地說:


“做原創的人不應該去做套旋律的歌,否則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很可怕,太浮躁了,如果不懂,就沒資格標榜原創。”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周董現場聽歌,發現抄襲自己歌曲


審美統一化,是這個時代大勢所趨,更是這個時代硬傷所在。


差異,本身就是一種美。


世界不是千篇一律的流程與標準,而是多重選擇和無限可能。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有關周深奪冠歌曲

網絡可能束縛住了我們的視聽與審美,但是我們不能成為盲目跟風的人,要從中掙脫尋找破解硬傷的方法。


華語樂壇的暗流湧動可能不發生在主流中,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一代音樂人在這件事上的努力,大家都試圖突破流行音樂的邊際。

他們把更多,更新鮮的音樂帶到聽眾的耳朵裡。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在此,我想給大家提個建議——


在我們發現當下的主流流行音樂不如人意的時候,我們可以向過去和向廣度要答案。


在這樣的探求裡,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很多陌生的,讓我們感動的聲音。


每個十年,對流行音樂來說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


但是音樂來說,只是那麼不長不短的一小段。


站住這個時間,向更多的音樂要答案。

或者上溯,我們都可以找到符合我們這個時代審美的音樂。


這,或許才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當打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