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看完《遺願清單》,我想到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這部影片上映於2007年的多倫多電影節,講述了身份懸殊的兩位癌症病人在人生末年,共同完成人生遺願的故事。

雖然劇情較為老套,不起眼,多處情節甚至讓不少網友質疑它是《肖申克的救贖》翻版,可是影片票房卻一舉擊敗了同期上映的《加勒比海盜》等好萊塢大片。在豆瓣上也拿到了8.6的高分,這一成績要好於96%的喜劇片,其地位可想而知。

影片以簡單樸素的敘事貫穿始終,這樣一部平淡的“套路”影片又是如何直戳觀眾內心的呢?

表面上看起來越是平淡自然,背後越是滄海桑田。看完之後,我陷入了沉思,一則簡單的《遺願清單》,帶出了三種人生觀念,對生死觀的理解,對價值觀的探尋,對家庭觀的塑造……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01、遺願清單中的生死觀

卡特,一個普通的底層機械工,雖然在汽車引擎蓋下工作了45年,卻有著超凡的智慧和見識;科爾,一個身家過億的商人,社會地位極高,卻趾高氣揚,還是個暴脾氣。

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人,硬是陰差陽錯住到了一間病房,還同時被醫生宣佈死期。一瞬間,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友誼,共同面對死亡。

在還沒有遺願清單時,卡特和科爾便曾談起自己的生死觀:

每個人聽到自己要死的消息後,都會出現五個階段,分別是拒絕、憤怒、妥協、沮喪、接受。不巧的是,他們倆人都處於第一階段。

也就是說,即便是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可是當真正直面死亡時,他們雖然外在表現得無所畏懼,內心也還是惶恐不安,難以接受。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對於卡特自己來說,他本是對自己的生死觀十分樂觀,一度認為提前知道死期是一種解脫。其實不然,真正聽到消息時,卡特還是怕了。他推翻了幾十年以來對待死亡的態度,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死觀。

在有了遺願清單之後,卡特和科爾的生死觀逐漸發生了積極改變: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到現在都無法下定結論。但是我至少能說,愛德華在離世時,閉上了雙眼,卻敞開了心靈。

片末的這段畫外音很好地詮釋了,卡特和科爾臨死之際平靜祥和的心理狀態。可以看到的是,和此所處的第一階段“拒絕”相比,他們的生死觀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來到了第五階段“接受”。

從第一階段到第五階段,僅僅用時三個月便完成了生死觀的完美轉換,這是卡特和科爾用了幾十年都未曾做到的,如今卻只靠一張遺願清單便得以實現。

在人生最後三個月,他們玩跳傘,飈賽車,登雪山,沒有他們不敢玩的事情。當從飛機上跳下的一剎那,或許他們已然明白,生死也不過如此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該如何完成轉變,擁有如此積極的生死觀呢?

王小波曾說,“令人恐懼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帶走的人的體驗”。

深以為然。

倘若人生數十載,還有那麼多美好事物未曾體驗過的話,恐怕在面對死亡時不僅是恐懼,還會有焦慮和迷茫。

既然如此,何不“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又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在知乎上,有一個高贊話題問的便是,看完《遺願清單》,講講你的遺願清單是什麼樣的。

網友們洋洋灑灑地列出來上百條,我仔細翻了一下,發現都有這樣幾個共同的心願:

  • 旅遊心願:環遊世界,看極光,睡在星空下;
  • 人生心願:獲得理想學位,實現經濟獨立;
  • 自我完善:學一門語言,學滑冰,學潛水;

既然大家在列遺願清單時候能如此瀟灑,何不找個機會逐一去實現呢?當我們在青春年華便已體驗過卡特和科爾的心願時,也可以說不枉虛度此生,又何懼死亡呢?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02、遺願清單中的價值觀

還記得科爾和卡特第一次見面時的樣子,可謂是不打不相識了。

當時科爾剛搬入病房,看到同病房的卡特頓時大為不滿,送上了一句粗話親切問候。卡特也不甘示弱,同樣一句問候立刻反擊。

之後,科爾還說,“住院的病人多半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探望的人煩死的”,故意暗中嘲諷卡特。即便如此,卡特並不計較,還和科爾玩牌聊天,當上了朋友。

在立下遺願清單後,他們倆的革命友誼得到進一步昇華,更重要的是人生價值觀也得以改進。

也正如卡特和科爾在金字塔旁談論的那樣:

當人的靈魂到達天堂門口時,神會問兩個問題決定大門是否開放,一個是你曾有過快樂嗎,另一個則是你是否曾給別人帶來過快樂。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在這兩個裡面,因為自身快樂往往是容易實現的,重點是後者。所以,他們便在遺願清單上第二條便寫下,“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

科爾出錢,讓卡特開上了野馬跑車,洗上了沒有角的浴缸。卡特帶著智慧,使得倆人之間的談話和互動變得豐富多彩。

正是如此,科爾和卡特在人生最後三個月中,度過了最快樂的時光。他們出於善意,互相拯救,給雙方帶來都帶來快樂。這種快樂讓他們在人生最後關頭,一度笑到哭泣,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感受。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種以奉獻為主要精神的價值觀,滋養了卡特和科爾,是遺願清單中不可或缺的一項。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呢?

首先,以人為鑑,向榜樣學習。

在前不久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湧現出了一大批“甘於奉獻,不計報酬”的一線人員。他們有的穿上防護衣,在大年三十逆行武漢;有的捐款捐物,組織調度各方力量;還有的深入社區,嚴格做好疫情防控。

比如吹哨人李文亮,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騎行300公里的90後甘如意,他們是普通人,更是我們身邊的明星,值得我們追捧。

其次,多參與公益活動。

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可以主動報名擔當社區志願者,給老人家送菜送藥,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平日裡,我們還可以多去養老院,孤兒院,陪陪老人和孩子,培養自己的奉獻精神。

最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做好人容易,做一輩子的好人卻較為困難。不論在人生任何階段,我們都不能忘記初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始終以“甘於奉獻”的價值觀要求自己,便一定可以在人生末年收穫安樂,不留遺憾和焦慮。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03、遺願清單中的家庭觀

卡特和科爾,在各自工作領域內都是成功的,在各自人生中也都是有缺憾的。

對於卡特來說,他成熟懂事,為了照顧妻子和孩子,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歷史學工作,在汽車引擎蓋下一干就是45年。

另外,卡特還隱約地意識到了自己婚姻中的一絲危機。雖然他還愛妻子,可是卻再也沒有當初那種身為人夫的感覺,這讓他十分苦惱。

而對於科爾來說,他16歲便開始賺錢,富可敵國卻孤苦伶仃。他有多任妻子,每一任的時間都不長,更談不上家庭圓滿。

即便科爾有一個女兒,卻也因為他暴力的教育方式,使得倆人關係冰冷,從未聯繫。

可以說,卡特和科爾的家庭親密關係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他們不曾嘗試溝通,解決問題。如果不是遺願清單,想必這些問題將伴隨他們後半生。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可是有了遺願清單後,卡特和科爾都找回了自己該有的位置,實現了親密關係中的重大突破。

在科爾的幫助下,卡特在香港酒吧找回了自己。面對陌生女郎,卡特眼睛放光,可是他堅守自己的信仰,堅持對妻子忠誠。想必在那一刻,他必定找回了當年對妻子的感覺,更體會到了妻子的不易。

在卡特的鼓勵下,科爾更是大膽突破自己的思想禁錮。他放下心結,敲開女兒家門,擁抱女兒,還親吻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自己未曾謀面的小孫女。

看起來卡特和科爾踏上的是一場放飛之旅,其實背後則是一場迴歸之旅,關於初心,關於家庭,更關於愛。旅程結束後,他們這才彌補了遺憾,找到了人生意義之所在。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那麼在都市生活中的我們,又該如何培養正確的家庭觀呢?

在一個家庭的三角關係中,我們要明白夫妻關係才是所有家庭關係中的核心。想要構建和諧的家庭環境,夫妻雙方的互動起著主導作用。

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學會理解和溝通,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要知道,即便是冷暴力,也會傷透人心。

當然,家人之間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常回家看看”不應該是一句空話,即便工作再忙,掙得錢再多,當家人離去的時候,也無處可花,毫無意義。

在影片中,雖然卡特的家庭關係是較為和諧的,可是他為孩子和妻子奉獻了一生,放棄自己全部喜好的行為也值得商榷。

因為,在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下,親人之間的關係理應是水乳交融,共同成長,而不是彼此羈絆的。

美國2007年度票房黑馬電影,豆瓣8.6,笑著笑著就哭了

結語

影片結束時,許多網友紛紛刷起了“哭了”“百看不厭”等等類似彈幕,我也深有同感。一部好的電影,宛如一杯淡茶,品茗後,唇齒間留有回味,帶給人無限的溫暖與感動。

對於我來說,《遺願清單》用簡單樸素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平凡故事,踏上了一次直視死亡的生命旅程。這不僅僅是一張遺願清單,更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問卷,需要我們仔細閱讀,認真實踐。

希望我們都能在完成好自己的這張問卷,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三觀,笑著走完人生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