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罰款,人們到底會不會支持?

10月1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送審稿)》公開徵求意見全面鋪開。

條例規定個人不分類投放垃圾擬罰200元 如果個人不分類投放垃圾,可能會被罰款,還可能影響個人信用。

商家主動提供 一次性餐具、日用品最高罰5000元 。無紙化辦公、環保包裝、一次性餐具等等。

垃圾分類罰款,人們到底會不會支持?

垃圾分類是要改變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難度可想而知。但國家還是堅定的邁出了這一步。這些年由於社會生活的快節奏發展,外賣、打包盒、便當盒、一次性餐具等等,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控制使用的方法會不會用力過猛,造成人們對垃圾分類的牴觸呢?

事實上,生活中,人們已經開始默默支持環保。網絡、新聞、視頻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曬身邊美麗的風景,繞船飛行的飛海鳥,紅海灘保護區的黑嘴鷗、白鷺。藍天白雲讓喜愛旅遊的中國人更是喜愛祖國的“藍天白雲和綠水青山”。沙漠裡的種樹人,海灘的護衛隊,林區的護林員等界人事,都在竭盡權利為“環境”做貢獻。

《一根繩索走峭壁》 黃山景區的懸崖撿垃圾清潔工 、清潔工清掃路面垃圾被車撞傷、海濱汙染動物被傷害等列報道後,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扔垃圾”的問題。

垃圾分類罰款,人們到底會不會支持?

就連熱播的電影《烈火英雄》播出後,人們在感嘆消防英雄們勇敢保護國家財產的同時,也看到了戰士徐小斌在執行任務時因清理垃圾失去生命的場景,網友們紛紛感嘆:如果家家少扔一點,他也不會犧牲。

垃圾分類罰款,人們到底會不會支持?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覺得因為隨手丟的垃圾而奪去別人的生命不值得。越來越多的人們也感受到垃圾分類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也深深意識到,應該堅持垃圾分類,給後代造福。

因此,垃圾分類的處罰對於大多數人們的內心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就像“中國式過馬路”這個已經持續幾代人的習慣,正在被慢慢改寫。相信,垃圾分類一定讓人們成為習慣,我們的國家也會越來越好。

你身邊的垃圾分類開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