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該怎麼去關愛?

在中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始終縈繞在家長們的心頭。孩子們的成就彷佛標誌著家長們的重大成就。現如今,網絡上、新聞裡經常有“兒子弒母”、“高中生跳樓”等令人不寒而慄的新聞。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孩子會成為這樣呢?現在的家長到底該如何去教育孩子呢?

作為一個家長,深深感覺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育孩子難度之大,如果把一個孩子比作一個“謎”語,那麼這個謎會有多個謎底。

關愛給的太多,應該讓孩子多摔跤

生活現象:小寶要上幼兒園了,早上一起床,必須看一段動畫片才肯起床。起床時必須由爸爸媽媽給穿衣服才能趕得上幼兒園的早飯。穿衣、穿鞋甚至刷牙都要父母商量著才行。一不開心,就哭鬧著不去幼兒園。一哭鬧家長就心疼地妥協。

問題分析:隨著80.90後獨生子女這一代孩子們的長大,他們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到了幼兒、學生階段。很多家長都是苦惱孩子的自立問題、學習問題、對待家長生活態度的問題上,那麼到底什麼原因會讓這些娃娃們出現這些現象呢?

很多孩子,自從上幼兒園開始,早起穿衣、吃飯、甚至刷牙,都是父母替代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加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經濟寬裕,關注點都在孩子們的身上。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想吃什麼有什麼。這種把孩子伺候的妥妥的家庭氛圍,反而給孩子們造成了一種幸福“飽脹感”,從小都不知道什麼是“不如意、不開心”。

所以,讓孩子“多摔跤”,就是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什麼,而是讓他們學會遇到困難、解決困難,這個解決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中國家長的代勞還是給孩子挪走困難,不學會摔跤、就沒有堅強的性格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關愛的方向不對,應該多關心孩子成長的意義:

生活現象:大多數家長在家中的角色是什麼?廚師長+後勤員+銀行=家長。從幼兒時期開始,家長們就非常關注孩子們能不能吃好,國外進口的水果、名牌衣服和鞋子、進口的食物和飲料。每頓飯三五小菜中,葷素搭配、色澤亮麗。有的直接從飯店定做、請廚師長回家做飯。還有的家長乾脆把錢直接給孩子,不管孩子把錢怎麼花掉、花在了哪裡,只要孩子高興就行。中學生的錢夾裡一打開就是3000員現金。難道這就是家長對孩子們的關愛嗎?

問題分析:家長只注重將關愛的方向放在了吃好、穿暖、學習、才藝培養上,每週給孩子安排補課、各種補習班。用“愛”的名義,把孩子的生活填的滿滿的。我認為更應該關愛孩子內心的世界。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懂得很多,往往孩子的某一句話都是“語出驚人”,而家長還在用老式的教育方法,去關愛孩子的吃、穿、前途上,孩子的目標都是家長給制定的,孩子的努力方向和努力過程都是家長給安排好的。

所以,應該關愛孩子成長的意義。孩子上大學後才知道,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從小隻將眼光放在了學習上,忽略了真正陪孩子成長的過程。沒有很好的陪孩子“玩”,教會他們玩的本領、玩的有意義。應該讓他們的童年,更多的是童年的快樂!!

孩子到底該怎麼去關愛?

和孩子一起關愛小動物培養“愛心”

孩子到底該怎麼去關愛?

和孩子一起遊戲,培養動腦動手能力

孩子到底該怎麼去關愛?

和孩子一起“玩”的有意義

孩子到底該怎麼去關愛?

培養孩子專注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