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奇:最美不过夕阳红

在休宁县海阳镇,经常可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身材瘦小的老人,骑着一辆电动车,忙碌地穿梭于县城的大街小巷。只要社区有活动,居民有需求,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写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鲜事。

汪士奇:最美不过夕阳红


在休宁县海阳镇,经常可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身材瘦小的老人,骑着一辆电动车,忙碌地穿梭于县城的大街小巷。只要社区有活动,居民有需求,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写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鲜事。这位老人就是夕阳红工作室的发起人汪士奇。

“汪老,您每天到处跑,工作满满的,实在是辛苦。您要多保重身体啊!”不少社区居民都被他的热情所感染,关爱地说。汪老总是微微一笑,“我今年才72,身体好,跑得动。现在党的政策好,国家发展快,每天身边都会有许多变化,我得多跑、多写、多报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不忘初心,坚持做基层群众的“代言人”

汪老2007年退休后,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鸵鸟,夜以继日地勤奋笔耕,撰写了一篇又一篇广受好评的作品。

前年除夕,正是万家欢乐的喜庆日子,他却骑着电瓶车来到休宁福利院、齐云山敬老院和海阳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采写了《幸福老人迎新春》,被《黄山日报》大年初一头版刊发;去年酷暑,他两次骑着电瓶车来到海阳镇汪金桥村,采写出《休宁汪金桥:一个小山村竟出了三个“国字号”》,被《黄山广播电视报》整版刊出;后来,他三进万安镇琅源山脉,采写的《琅源山下扶贫事》,在《中国社区报》2018年11月30日头版发表,为休宁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吹响了号角……

近年来,他不辞辛苦,扎根基层,挖掘新闻素材,撰写社区、人文、历史、旅游等文章700余篇,拍摄新闻图片近2000张。

2016年,休宁县普降大到暴雨,齐宁社区十多名党员和网格员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连夜深入老城区查看和了解雨情,走访50多户危房和困难群众。汪老接到报道电话后,二话没说,立即穿着雨衣骑车前往现场,对社区抗洪抢险工作采写第一手汛息。

“汪老每天上班比我们都早,他几乎七点半就去社区了”,他的隔壁邻居说。他总是忙碌在县城4个社区之间,奔走在县直各单位之间。

近年来,他尽心尽力采访撰写了多篇先进人物事迹,供上报各级道德模范、好人选用。他在各级媒体上发表的数十篇宣传休宁地方文化的散文随笔,很好地推介了休宁、宣传了休宁。

汪老尽管年近七十才学习写作,但他以心为笔,写出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都是一位老者对国家对人民的赤子之爱。正如某报刊总编所说,“汪老的写作热情,比专业记者还执着”。

不忘党恩,大力宣讲好家乡党史

2017年,汪老利用20多万字的《休宁党史资料选编》,编写了图文并茂的休宁党史简介黑板报,一展出就获得县领导和社区党员群众的高度好评。打那以后,他就执迷于休宁党史研究中。

“这段期间的党史,好比是腥风血雨的战斗片,无数先烈为休宁县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英勇牺牲。”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汪士奇同志,经常去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部门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并多次到休宁县首个党支部建立地——东北山、中共休宁临时县委成立地——西馆等红色热土,采访高龄老人,听他们讲述当年战斗的场景,不断充实休宁党史资料。

汪士奇:最美不过夕阳红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休宁党史,汪老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义务宣讲休宁党史。在主题教育期间,他已为20多家单位660余人作了专题宣讲,受到一致好评。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他牵头创办了夕阳红工作室,每天早晨利用社区新媒体,发布全国各地党建、文明创建、社区治理等方面借鉴资讯。截至目前,他已开办《社区讲座》550多期。

不忘使命,老“少年”踏上新征途

“汪老承担的社区支部工作,党建搞得红红火火。”齐宁社区党委书记程国跃如是说。

作为社区一名退休党支部书记,汪老近两年来和支部委员、指导员一起,多次开展党员家庭大走访、送学上门、上户慰问、红色教育、“三会一课”等活动,成了党员同志的知心朋友,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今年4月8日,支部几名党员自发购买油漆和刷子,到夹溪桥旁填描“休宁解放纪念碑”碑文。

汪老还以党员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横江社区、万宁社区、齐宁社区的夜间巡逻、小区外来人口调查、道路井盖、路灯照明、消防安全检查、环境卫生督查等活动,今年元宵节文艺演出中自编自演了诗朗诵《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追梦》 ……他退而不休,用智慧和汗水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价值追求。

2016年,他光荣当选海阳镇党代表,荣获海阳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他被评为“休宁县道德模范”。

他经常说:“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我仍要以年轻心态,发挥余热,用笔描绘灿烂的阳光,用镜头捕捉正能量的美好瞬间,为社会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