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之傳說

讀書#歷史#情感寫作小能手#


中國的歷史中,被認為最古老的就是盤古氏的傳說。它既是開天闢地,又是人類始祖的傳說。

三皇之傳說


現存的書籍梁代任昉《述異記》中,這樣說: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秦漢間俗說: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睛,怒為陰。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而生物始於盤古。

盤古為開天闢地的傳說,在現今辨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則認為“世界本原是物質,物質產生意識,而意識來源於物質,又能反作用於物質”,其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並逐步發展,而意識雖然產生於物質並反映物質的客觀實在,但卻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遵循物質的客觀發展規律反作用於客觀物質世界。物質與意識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促進,進而共同發展。這對於上述的傳說顯然是很難順利說通的。

一個庸庸碌碌的人,生也好,死也好,生死除了對他自己有意義外,對社會人群毫無影響,歷史上更不會記到他。那麼這樣一傳說的流傳,讓人們回想,說起來,生死似乎都不是偶然。他對於後人的影響,讓人會覺得驚天動地。但是神話富於情感、富於形象、富於想象的特徵,也極大地影響著後世文學的發展。神話傳說,當然也是文化的一種載體。儘管是荒誕無稽,但卻一直流傳到後世。

下面是三皇五帝的傳說。這一傳說既有地方傳說為根據的成分,也有理想化的社會發展的合理成分。雖是古時形成的,卻是出色的傳說。

要問三皇為何物,大體上有三種說法。

三皇之傳說


第一類分為天皇、帝皇、人皇。這出現在宋代胡宏的《皇王大紀》中。更詳細的記述的是宋代羅泌的《路史》。據記述,三皇中也有初三皇,中三皇之類,使三皇更加重複了。最後的三皇就是通常所說的三皇。

第二類分為:伏羲、神農、燧人的比較多,也有人認為是伏羲、神農、黃帝的。也有以前者為羲皇、農皇、燧皇,還有以祝融或女媧代替燧人之說的,皆大同小異。例如《尚書大傳》《白虎通》《風俗通》《古史考》等,許多古書主要採納:伏羲、神農、燧人說;有:伏羲、神農、黃帝的。

第三類是想要前兩者加以調和的。以伏羲為天皇、神農為人皇、黃帝為地皇。這在鄭樵的《通志》中引用三皇太古書所說的。

如此看來,大體上伏羲、神農、燧人說是漢代的說法,伏羲、神農、黃帝說是晉代的說法。

三皇之傳說


其中以伏羲為狩獵時代、神農則是農業時代、燧人是用火的熟食時代。也就說作為開天闢地的傳說,其中具有相當發達的結構了。

一般將這一時代放在盤古時代之後。

參考文獻:

內藤湖南《中國史通論》

錢穆作品系列《黃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