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中药和安全性

昨天意外的看到了一条信息:

2020 年 4 月 1 日,美国 FDA 发布公告,要求所有药企立即下架并召回所有雷尼替丁药物,因其含有致癌的 N-亚硝基二甲胺(NDMA),并会随着时间推移、或在高于室温的条件下逐渐累积,超过人体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这条新闻其实并不算什么新闻,对于美国的 FDA,每年都要批准几个新药,也要监控并枪毙掉不少有危害的药物。这是它的职责,不过这些药物说的都是化学药物。

中医的中药和安全性




化学药物作为药品的一种,中西方都在用,其来源有从植物矿物质提取出来,后来广泛的进行化学合成的;也有直接合成的。这样的药物是目前西方的主要依据体系,而且因为美国 FDA的权威性,至今也基本上等同于世界标准。

这里就有问题,这只是一个管理机构,要想药物生产出来就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这就是常说的四期实验,实际上现在的药物研究都是从临床到科研再到临床再到科研的反复观察的过程。比如当下新冠肺炎泛滥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药物,但是怎么办呢?没有生产出来,那就要从临床进行观察,一方面是老药新用,看看管不管用,这就有了氯喹,钟南山院士认为很有效果;当然其他的抗病毒药物也在用,比如用于埃博拉病毒的所谓新药 瑞德司韦。其实当前很多人科学家医疗专家都在观察实验,中药也有比如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连花清瘟等。这是一般的药物观察模式,其实中医也不例外。

药物具有性格

药物之所以是药物,其根本是为了对抗疾病,因此药物的属性才是其存在的价值。我们知道的药物,一般分为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物,不论什么分类,其安全性永远是第一需要。

对于中医药的产生,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的药物包含了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也包括了今天常见的植物矿物提取成分,当然中医在长期的发展中工业不够发达,实验室研究跟不上,所以微观的化学合成药物已经有研究,比如炼丹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还是一种比较粗糙的化学药物,比如石膏、滑石、芒硝、硫磺等。

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其涵盖了当时能够的发现的很多植物动物矿物质,也包括化学药物。

这就从根本上可以找寻到中医西医药物运用的一般逻辑,其实早期的运用都是一样的来自于天然,这是与农业时代紧密相连的,但是工业化改变了这样的模式,科学家发现人工原来可以合成,而且量的生产更大更优,这样逐步形成了医药行业,成为区别于传统的重要领域。

那么这些药物怎么用于人体呢?传统的模式不论中医西医都是在人体实验的,因为取材基本上都是自然生态的药物,至今这样的模式在全球都有存在,一些原始部落的依旧在大量的应用天然物药。而真正使天然药物形成医学体系的就是中医,其实主要汉医学,其依据的主要是中医的理论和方药,渐渐的在全国普及,老百姓都用;世界上汉文化比较浓郁的东南亚、日本等都有使用。我国国内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医药,其实也是中医药的一部分,他们也在用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的主要使用对象就是人和牲畜,对于人类的用药基本上都是在人体身上的实验,那么这些实验究竟安全不安全呢?实际上都是血泪的代价,从神农尝百草一日中七十余毒,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和应用,中医药大体上形成了成熟和还未成熟的模式,成熟的模式就是常用的中药,基本上搞清楚了有毒、无毒,这里边是目前用药的主流,而且一些已经变为药食同源,老百姓日常都在用,但并没有觉得是在用药。另外的一种就是不成熟的,至今在中国之外发现了很多新的植物动物,这里边就有很多新的世界还没有被中医理论所覆盖,所以至今还有很多不明白,不过随着人类的实践在发展,人们会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这些植物动物所蕴含的中医体验。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问题和困境

目前摆在人类面前的中药主要就是植物药、动物药、提取物、矿物质药以及今天拿来使用的西医药。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如何评价,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使用,使用多了观察的多了,逐渐的就知道药物的性能,这就成立总结,历代出了很多书籍记录了人类的经验。今天的主要疑问就是提取物和化学合成药物的性质问题,其实这些都可以变为中医药的一部分,因为历史上已经已经有很多纳入进来了。

那么其安全性的评价,现在开始了新的模式,那就是提倡的四期临床。对于化学药和提取物来讲是很容易的,这样对于安全性就可以从动物到人进行观察,所以目前普遍的模式都是这样的,研究出来了新药,在临床上继续观察,结果就出现很多药物用着用着出了问题,如我们知道的海豚儿,一种很好的止呕药物带来的代价,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比如治疗肥胖的一些药物,其中含有兴奋的成分容易导致人心脏骤停,结果后来都被封了。

中医的中药和安全性


这个体系是目前比较统一的模式,其实不少中医科学工作者、临床专家也曾经实验于此,希望对中药的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评价,这个进程基本上坚持了五六十年,如今出现了大量成果,也发现了很多提取的药物,推动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中药毒理学的发展、中药制剂的改革。所以有些人怀疑中医,说中医药怎么不做实验呢?实际上他们是不懂,中医药做的实验如此之多,令人惊奇。而这些成果,也是中医药的一个部分。

不过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里,因为这一部分属于与化学药物开发接壤的地带,对于中医西医来讲却在这里达不成共识,中医有一部分人认为这就是西化,已经不是在研究中药而是开发化学药,所以一些人还不认为是中医的发展,甚至说是倒退;而西医界对这种不伦不类的研究也充满抵触,因为在模仿他们的研发逻辑,导致他们阵地失守,越来越小。

这就是奇怪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研究中药药物药理化学的科学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西医还是中医。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医来讲,实际上是中医临床向实验室过度的一部分,是中医的内容,没有理由进行抛弃,如果丢掉了那就是过于封闭了自己,毕竟中医在新的时代需要发展,需要进行安全性的评价,尽管现在有很多不适合的框架,但是安全性这一唯一的方向什么时候也不能够放松。

药物多样性的核心是为民谋福利

一个药物其本身就是物质,没有什么属性的分别,区分为中医和西医药的其实是人类的杰作。对于药物来讲应该是中性的,根本在于使用。使用就比可避免的存在着安全性的问题,毕竟我们现在面对的是现代的人类,人们的生命价值和过去的时代真的不同。历史上多少人吃了药,没有人去考虑对肝肾的损害,而今天人有;过去的医生认为吃药就可以了,按照中医药理论用就行了,如今已经不同,人们已经习惯的去考虑吃下的东西哪怕是食物对人体的损害,这是人类进步还是倒退呢?

中医的中药和安全性


中医药必须回应人类的发展,现代药物研究也必然如此,安全性永远是药物的第一准则。只是在历史上,人们和医家通过大量的药物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人体实验的成果已经证明了药物的安全性,这是智慧。但是不是就此停步不前呢?过去的药物对人体是安全的,但现代人是否安全?而药物本身还有剂量、体质、产地、炮制、剂型等的不同,这里边充满着学问。人类要做到是从这个宝库中更多地发展发现。

现在药物开发的很多,这是好事。历史上也不是单纯的一种喝汤药,也要有不同的疗法,外治内治,按摩、推拿、针灸、刮痧等,实际上方式越多人们的选择性就越大,这次疫情也就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没有药物直接控制的时候,多元化的用药反而更好,而中医药参与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此不论什么方式,有药用总比没有药物用的好,而药物的安全性在可控范围内人们就会得到会更多利益,这就是药物的价值。

不论是中药西药都在人类的掌控之内,用到病人身上解决问题,这才是价值,只要对人体有好处,就用之;无用的,抛弃之。这没有什么值得讨论和辩论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