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中国地近两万年建国史考

按照史书的描述,琉球指今日本中南部,但统观《琉球志略》,则可知道,我们阅读到的琉球文章多是小琉球国史,而非大琉球国史。中国史书多以琉球含糊称之,从不谈大小琉球的事,但《岭南代答》胆子比较大,他压根儿不顾及今中国人的认知,直接抛出了一个大琉球国。

细读《琉球志略》,可知《岭南代答》说的是对的。今天我就给你破解一下《琉球志略》记载的大琉球国的情况,而且,而且,令人震惊的是,今中国有一大片的土地,就属于大琉球国直管。

《琉球国志略》(简称《志略》):瑠求,在漳、泉、福州界,與澎湖諸島相對;西、南、北岸皆水(《元史》。《粵志》亦作瑠求)。

《志略》把大小琉球的史料伙在一块收录在了一起,我们需要通过文字传递的信息进行分辨。“在漳、泉、福州界”等于直接告诉我们今中国南方属于琉球国管,这当然说的是大琉球国。

今中国地近两万年建国史考

《志略》:臣竊聞前代洪武時,嘗躬祀琉球山川之神於南京,尋改附祀於福建,典綦隆已。茲秋奉命到國,輒訪其境內之名山川,而蕃官以三山、五嶽對。徐流覽其都邑,祗中國一大培塿耳,嶽云乎哉?按「星槎勝覽」謂球山抱合而生,有翠麓(一作麗)、大崎、斧頭、重曼等名;今俱無有。而前明陳侃,胡靖暨本朝使臣張學禮等「圖錄」,又皆繪山南、山北離立海中,與中山隔別;不知山南、北固與中山聯在一島也。臣詳考圖經、細分原委,於山則先國中之顯著者,次及屬島之有聞者;於海則風潮與封貢暨常所往來諸地之針路尤晰,而水利橋梁相因而見:雖不敢擬諸山經、水注,而以覘異域流峙之大較,則與侈談蓬島、誕說瑤池者業有間矣。志山川。

这里不仅提到南京,同时再次提到神建。南京有牛首山,是神农的标志,琉球当然供奉的是神农。退一步说,既便不是神农,他跑南京、福建供奉“山川之神”,也只能证实这里是他自己的领土。

《志略》收录的徐葆光《琉球國学碑铭》:中国无孔庙,皆学也。自京都至于十四直省,府、州、县无虑数千百,靡不设学。学之中,辟堂寢以释奠于先师;岁再举,著不忘其自正,所以为学也。

徐葆光是康熙年间人,他在碑铭上说“中国无孔子庙”,当然不能指今中国,“以释奠于先师”是否把孔子当佛祖来参拜待考,但能清楚这里的中国指印度一带信奉佛教的地方。从今东京到孟买海道合5344海里,从小琉球到印度的里程应符合“万里处”。不止《志略》的主撰周煌称“万里”,《志略》其他地方也有:“琉球远在海外,去中国万里”等语,不管当时今中国地叫什么,人家说的“中国”肯定是别处的“中国”。

《志略》:兹琉球国已建孔子庙,而独于帝缺其祀典;岂帝之声名,止洋溢于中夏,而不能远播于海外吁?

今中国地近两万年建国史考

孔庙越南、朝鲜、日本古代都有,但中国孔庙修于公元前478年,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挑战得了的吧?这里的“中夏”指哪里不敢确定,能确定的是说话的声音是从欧美等地传出来的。“海外”或指欧洲或指“南北美洲”,肯定不是来自南极洲。因为要混淆大小琉球,《志略》常把大小琉球混在一起说,但不谈今中国地的孔庙而讨论其他地的孔庙是不可思议的事,故我仍坚持认为今中国地的孔庙就是大琉球国的孔庙。当然,断定大琉球国包括今中国地界不止这个元素,南京有“中国太学”也是一条比较过硬的依据。孔庙和南京在琉球管控内,其他地界可想而知。《志略》记载周煌测的数据显然是小琉球面积,而康熙测的“北京北纬四十三刻度是北界”才是大琉球国的北方边界,这与远古“天方国”的北方划界只差“二刻度”,应是符合的。长城位于北纬四十五刻度,无疑问是古“天方国”的边墙。我不把中山王陵作为断定中山国的硬指标,与小九州有关。《二十四史》中的皇帝基本在今中国都有坟头,若以陵墓做依据,又掉进陷阱了。

《志略》程顺则“庙学纪略”:琉球國僻处海外,风俗质朴。自明初通中朝、膺王爵,时王子洎陪臣子弟始入太学。至洪武二十五年,复遣闽人三十六姓往铎焉。虽东鲁之教泽渐儒,而尼山之仪容未睹。及万历间,紫金大夫蔡坚始绘圣像祀于家;望之俨然,令人兴“仰止”之思。

这是清朝在谈孔子的情况,他们挺可悲的,每天学习孔子的儒学,却连孔子像都没见过。

在这里我也捎带着给大家说说,我曾说山东很大,也曾答应帮大家考证山东,今天不妨给大家说说。碑文提到的“东鲁”指琉球而绝不只鲁南,他应指几乎囊括了长城以南的所有中国土地。由于地标的关系,全国人都知道山东人讲义气,那是你不懂古代区化,你不觉得今全中国的汉人都很推崇义气吗?在北京这些年,我接触了天南地北的中国人,得出一个结论,义气是全中国人的价值观,而绝非山东一地的价值观。当我破译出齐是个全球疆域又从“神传之语”中领悟到希腊是“鲁国”,马上判断出“山东”不是一个狭小区域,我甚至得出一个结论,今中国人差不多全他娘的是山东人。这当然是地望判断而非部族判断。

“希腊”是我们的“鲁国”,“东鲁”有多大,你得展开想象嘛!《红楼梦》开篇提到一个东鲁孔梅溪,大家玩命在地今山东地界扒人物对接,这是错误的。东鲁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也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小,若“东鲁”涵盖大部分中国区域,你蹲在鲁南对接人物就等于在坑里巍窝子。“鲁南”肯定属于“东鲁”,但孔梅溪未必就窝在“鲁南”,“东鲁”是个大区域,他猫在“东鲁”任何地都叫“东鲁孔梅溪”。

这玩意没文化行吗?你觉得自个挺有文化的,非也。

大琉球国有多大?

我按《志略》的记载给你码码。

《志略》:东瀛之岛,如暹罗、苏门、满喇加、高句丽、爪哇、日本、交趾、占城等国凡十数,而琉球最贫。

今中国地近两万年建国史考

《志略》对我们把东瀛仅视作日本给了个“不”字,并告诉我们东南亚各国都属于“东瀛”,我无需再引文则直接告诉你,琉球管的三十六岛也不可能单指日本周边的岛屿。东南亚各岛且不说,古代连云港本身就是个岛,泰山等是否是岛有待考证,但李斯在山东邹县给秦始皇立碑说到了海边的传说则告诉我们,古中国内地曾是海洋,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大陆变成海洋且不讲,单从内地这个区域来说,实际属于岛国。“闽人三十六姓”去“铎”学习,这个“铎”现在无法确定是哪个城市。大琉球包括今中国地从使臣记录的路线即可看出。

《志略》收郭汝霖《使录》: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封王尚元。九月,至福州。十一月,起工造船,倭警。三十九年八月,再定■〈稳,舟代禾〉。十一月,军工(舟长十五丈、宽二丈九尺七寸、深一丈四尺)。四十年五月二十九日,梅花开洋,过東勇、小琉球。三十日,过黄茅。闺五月初一日,过钓魚台。初三日,赤屿,无风。初七日,午风,见土纳奇。申刻,见古米山,几下叶壁。初七日未刻,见那霸港。初八日,暴雨。初九日辰刻,到那霸(共十一日)。十月十八日,开洋。二十日夜二鼓,柁失,拋货。二十一日,换柁;肚绳断,凿二舱系柁。二十六日,至清水。二十七日,见宁波山。二十九日,至福宁,入五虎门(共十一日)。十一月初二日,入城(针路不载)。

好好看这段记录,按我们的理解广州自秦时就有大型造船厂作为国家使臣去个日本还要现造船,能的他!事实上我们错了,人家对,人家说的“福建”绝不是今“福建”,人家面临的困境就是没船不造没办法。不说到“那霸”那段路了,单说“十月十八日”他用十四天走的“清水”“宁波山”、“福宁”、“五虎门”等地,这位爷激流涌荡这么多天没往前走而且后退了,而且还说到了目地地,他这脑袋,咋的呢?

把古区域地名弄清,这一切既可迎刃而解。他是从“西福建”来的,从过“小琉球”来看这位爷走的大西洋即我们说的大东洋而非东南亚海道。这也是他现造船的原因,漂流大洋一般的船肯定不行。他来今中国地界见琉球王也没走错道,他比我们明白,“中山王”就在今中国地办公。这是国家使臣,不是一般的商客,他连中山王在哪儿办公都弄不清叫什么国家使臣?

关于使臣要走万里来琉球,《志略》类似的描述还有如“若琉球,則去閩萬里,中道無止宿地”等,都能证明周煌没有说胡话。而琉球国管理今中国内地、今日本及今东南亚诸国也多有描述,上述引文已能说明问题,故不全面引述。另外也告诉大家,在《志略》的定义中,今日本属于东南诸国,它显然是站在北亚或北欧的视角来说的。

《志略》称琉球王子读忆的中国太学在“南京”,这显然指今南京,但志略没说明当时中国内地是否叫“中国”,而《诸蕃志》称“乐中有中国、高丽二部”中的“中国”是否指我们脚下这块土地待考。我写此文还不是讨论琉球叫不叫中国的问题,我认为它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这块土地所涵盖的文明。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天孙氏做王的历史就是这块土地的文明史,不说天孙氏父族子族的事,单就有明确记载的天孙氏而言,这块土地的文明史已约两万年。(作者:张履琚)


分享到:


相關文章: